李子苗的繁殖栽培养护管理技术
李子苗的繁殖方法有多种,包括嫁接、扦插、分株和播种等。以下是其繁殖及栽培养护管理技术的详细介绍:
繁殖技术
嫁接繁殖
砧木选择:常用的砧木有毛桃、山桃、李等。毛桃砧木亲和力强,生长快,结果早,但寿命较短;山桃砧木耐旱、耐寒性强,寿命长,但结果较晚;李砧木亲和力好,耐湿,较抗根癌病。
接穗采集:选择品种纯正、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母树,采集树冠外围中上部生长充实、芽体饱满的一年生枝条作为接穗。
嫁接方法:主要有芽接和枝接两种。芽接一般在 7 - 9 月进行,常用 “T” 形芽接法,操作简便,成活率高。枝接可在春季萌芽前进行,如劈接、切接等方法,适用于较粗的砧木。
扦插繁殖
硬枝扦插:在冬季落叶后,选取一年生粗壮枝条,剪成 15 - 20 厘米长的插穗,沙藏越冬。春季 3 - 4 月,将插穗插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苗床中,保持土壤湿润,约 1 - 2 个月即可生根。
嫩枝扦插:在夏季 6 - 7 月,选取半木质化的当年生枝条,剪成 10 - 15 厘米长的插穗,保留顶部 2 - 3 片叶子,去除下部叶片。将插穗插入消毒后的基质中,如蛭石或珍珠岩与泥炭土的混合基质,保持基质湿润和环境阴凉,适当喷水和通风,约 2 - 3 周即可生根。
分株繁殖:李子树易发生根蘖,可在春季萌芽前或秋季落叶后,将母株周围的根蘖苗挖出,分离成独立的苗木。分株时要尽量多带根系,以提高成活率。分株苗可直接定植或先在苗圃培育一年后再定植。
播种繁殖:一般用于培育砧木或选育新品种。采集成熟的李子果实,取出种子,洗净晾干后沙藏。春季播种前,将种子进行催芽处理,待种子露白后播于苗床。播种后要保持土壤湿润,适当遮荫,幼苗出土后要及时进行间苗、定苗和施肥等管理。
栽培管理
园地选择与规划: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壤肥沃、光照充足的地块建园。山地建园应选择坡度较缓的山坡地,以利于通风透光和管理。同时,要做好果园的规划,包括道路、排灌系统、防护林等设施的建设。
定植:定植前先挖好定植坑,施足基肥,一般每坑施入腐熟有机肥 20 - 30 公斤、过磷酸钙 1 - 2 公斤。将李子苗放入定植坑中,使根系舒展,填土压实,浇足定根水。定植密度根据品种、土壤肥力和管理水平等因素而定,一般株行距为 3 - 4 米 ×4 - 5 米。
养护管理
土壤管理:定期对果园进行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减少杂草对养分和水分的竞争。在秋季果实采收后,可结合施基肥进行深翻改土,深度为 30 - 40 厘米,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促进根系生长。
施肥管理:幼树期以氮肥为主,配合磷、钾肥,促进树冠的形成。结果树在萌芽前、开花后、果实膨大期和果实采收后等关键时期施肥。萌芽前以氮肥为主,促进新梢生长;开花后施复合肥,补充树体营养,提高坐果率;果实膨大期重施钾肥,配合氮肥和磷肥,促进果实膨大和品质提升;果实采收后施有机肥和复合肥,恢复树势,增加树体养分积累。
水分管理:李子树耐旱性较强,但在生长期间也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在萌芽期、花期、果实膨大期等关键时期,如遇干旱,应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同时,要注意果园的排水,避免积水导致根系腐烂。
整形修剪:常用的树形有自然开心形、疏散分层形等。自然开心形树形通风透光好,果实品质高,适合密植栽培;疏散分层形树形树冠较大,产量较高,适合稀植栽培。修剪分为冬季修剪和夏季修剪。冬季修剪主要是疏除过密枝、交叉枝、重叠枝、枯枝和病虫害枝等,调整树体结构,培养结果枝组;夏季修剪主要是通过摘心、扭梢、拉枝等措施,控制新梢生长,促进花芽分化,提高坐果率。
病虫害防治:李子树常见的病害有细菌性穿孔病、流胶病、炭疽病等,虫害有李小食心虫、蚜虫、红蜘蛛等。防治病虫害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加强果园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的抗病虫能力。冬季做好清园工作,剪除病枝、虫枝,刮除老树皮,集中烧毁,减少病虫害越冬基数。在病虫害发生期,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时选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雾防治。同时,可结合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方法,如在果园悬挂糖醋液诱杀李小食心虫成虫,释放捕食螨防治红蜘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