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乔木型茶树植株较高大,分枝部位离地面较近,由植株基部至中部主干明显,分枝较稀,主要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的茶区。
灌木型茶树植株低矮,由植株基部开始分枝,无明显主干,分枝密,主要分布于我国中部、东部与北部茶区。
乔木型茶树植株一般高大,分枝部位高,由植株基部至顶部主干明显,枝叶稀疏,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华南地区。
根:由主根、侧根、吸收根和根毛组成。依据生长部位的不同,可以将根分为定根和不定根。茶树的主根及各级侧根称为定根,而从茎等位置生长出的根,因无固定生长部位,所以称为不定根。茶树根系,主根和侧根寿命长,一般呈棕灰色或红棕色,主要作用为固定茶树、输送吸收的水分和养分至地上部分,以及贮藏合成的有机物。
茎:是连接茶树根、叶、花、果等器官的轴状结构。茎的尖端为芽。
茶树芽:与休眠芽相对的是生长芽。芽表面被茸毛覆盖,可以减少水分散失,并能起到御寒的作用。茸毛多少与品种、季节和生态环境等有关,一般而言,茸毛多是茶树鲜叶幼嫩、品种优良的标志之一。
叶:依据分化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鳞片、鱼叶和真叶。鳞片为幼叶的变态,不具叶柄,质地较硬,表面有茸毛和蜡质,能够降低茶芽的蒸腾失水,并起到保护幼芽、免受病虫入侵等作用。鳞片一般会在芽生长的过程中脱落。鱼叶为发育不完全的叶片,叶形多为倒卵形,叶缘一般无锯齿或仅前端略有锯齿,侧脉不明显,叶尖圆钝。
花:由花芽分化而成,为两性花。茶花的结构由花柄、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组成,呈白色,少数为粉红色或淡绿色。雄蕊数量众多,一朵花有雄蕊上百枚,每个雄蕊由花药和花丝组成。
果实:茶果一个心皮发育时,果实呈球形;二个心皮发育时,果实呈肾形;三个心皮发育时,果实呈三角形。野生茶树四个心皮发育时,果实呈正方形;五个心皮发育时,果实呈梅花形。
茶树果实与种子:茶果一般在霜降前后成熟。果皮在成熟前为绿色,随间推移转为黄褐色,待成熟时变为棕绿色或绿褐色,果壳开裂,种子掉落。茶树结实是生殖生长的过程,受光照、降水、施肥、修剪等因素影响。
种子:茶籽是茶树的种子,多呈棕褐色或黑褐色,由外种皮、内种皮和种胚组成。茶籽的形状大体可分为近球形、半球形和肾形3种。近球形和半球形茶籽较肾形茶籽种皮薄、光滑,发芽率更高。
茶籽:茶籽可以榨油,榨油后的饼粕可以酿酒或提取工业原料皂素,也可经发酵脱毒后制成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