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桑褐刺蛾

   2022-01-21 花木佚名319
核心提示:茶树桑褐刺蛾拉丁学名:Setorapostornata(Hampson)别名:褐刺蛾界:动物界门: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亚门:六足亚门纲:昆虫纲亚纲:有翅亚纲目:鳞翅目科:刺蛾科属:褐刺蛾属种:茶树桑褐刺蛾分布区域:山东、河北

茶树桑褐刺蛾    拉丁学名:Setorapostornata(Hampson)    别名:褐刺蛾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亚门:六足亚门    纲:昆虫纲    亚纲:有翅亚纲    目:鳞翅目    科:刺蛾科    属:褐刺蛾属    种:茶树桑褐刺蛾    分布区域:山东、河北、陕西、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生殖方式卵生。

茶树桑褐刺蛾,Setorapostornata(Hampson),为鳞翅目,刺蛾科褐刺蛾属的一种昆虫。分布于山东、河北、陕西、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寄主植物为茶、桑、柑桔、桃、梨、柿、栗、白杨等。幼虫取食叶子肉,仅残留表皮和叶脉。

一、茶树桑褐刺蛾的形态特征

茶树桑褐刺蛾成虫体长15-18mm,翅展31-39mm,身体土褐色至灰褐色。前翅前缘近2/3处至近肩角和近臀角处,各具1暗褐色弧形横线,两线内侧衬影状带,外横线较垂直,外衬铜斑不清晰,仅在臀角呈梯形;雌蛾身斑纹较雄蛾浅。

茶树桑褐刺蛾卵扁椭圆形,黄色,半透明。

茶树桑褐刺蛾幼虫体长35mm,黄色,背线天蓝色,各节在背线前后各具1对黑点,亚背线各节具1对突起,其中后胸及1、5、8、9腹节突起最大。

茶树桑褐刺蛾茧灰褐色,椭圆形。

二、茶树桑褐刺蛾的生活习性

茶树桑褐刺蛾年生2-4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附近土中结茧越冬。3代区成虫分别在5月下旬、7月下旬、9月上旬出现,成虫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卵多成块产在叶背,每雌产卵300多粒,幼虫孵化后在叶背群集并取食叶肉,半月后分散为害,取食叶片。老熟后入土结茧化蛹。

三、茶树桑褐刺蛾的防治方法

(一)、人工防治

1、处理幼虫多种刺蛾如丽绿刺蛾、漫绿刺蛾、纵带球须刺蛾等的幼龄幼虫多群集取食,被害叶显现白色或半透明斑块等,甚易发现。此时斑块附近常栖有大量幼虫,及时摘除带虫枝、叶,加以处理,效果明显。不少刺蛾的老熟幼虫常沿树干下行至于基或地面结茧,可采取树干绑草等方法及时予以清除。

2、清除越冬虫茧刺蛾越冬代苗期长达7个月以上。此时农、林作业较空闲,可根据不同刺蛾虫种越冬场所之异同采用敲、挖、剪除等方法清除虫茧。烛革可集中用纱网紧扣,使害虫天敌羽化外出。为免受茧上毒毛之害,可将茧埋在30cm深土坑内,踩实埋死)。

(二)、灯光诱杀

大部分刺蛾成虫具较强的趋光性,可在成虫羽化期于19-21时用灯光诱杀。

(三)、化学防治

制蛾幼龄幼虫对药剂敏感,一般触杀剂均可奏效。例如,90%敌百虫晶体8000信液对纵带球须利蛾,1500倍液对黄刺蛾;1000倍液对窃达刺蛾、黑眉刺蛾、白德姹刺蛾;80%敌敌畏乳油2000信波对纵带球须刺蛾,1000倍液对枣刺蛾、揭边缘刺蛾、白痣姹刺蛾;50%马拉硫磷乳油,2000倍液对球须纵带刺蛾及黑眉刺蛾;2.5%?溴氰菊酯乳油4000倍液对揭边缘刺蛾,5000倍液对黑眉刺蛾;20%氰戊菊酯用册倍液对黑眉刺蛾均很有效。此外,也可用50%杀螟松乳油、50%辛硫磷乳油、50%对硫磷乳油、25%亚胺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2.5%敌百虫粉剂及3%西维因粉剂进行防治。

(四)、生物防治

刺蛾的寄生性天敌较多,例如已发现黄刺蛾的寄生性天敌有刺蛾紫姬蜂、刺蛾广肩小蜂、上海青峰、爪哇刺蛾姬蜂、健壮刺蛾寄蝇和一种绒英蜂(学名待查)。纵带球须刺蛾,丽绿刺蛾,黄缘级刺蛾卵的天敌有赤眼蜂Thehmpmmasp.;刺蛾幼虫的天敌有白僵菌、青虫菌、枝型多角体病毒,均应注意保护利用。在天敌利用上,例如以2.3X10’-2.3X10’个/ml浓度的纵带球须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该虫,效果达100%;将患此病幼虫引入非发病区,可使非发病区幼虫发病在90%以上;将感病幼虫(含茧)粉碎,于水中浸泡24小时、离心10分钟,以租提液20亿PIB/ml的黄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稀释1000倍液喷杀3-4龄幼虫,效果达76.8-98%。上海青蜂是黄刺蛾常见天敌,江苏清江市苗圃,应用刺蛾茧保护器将采下的虫茧放入其中,使羽化后青蜂飞出。如是使刺峨的被寄生率第一年达26%,第二年达64%,第三年达96%。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