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月季霜霉病

   2017-03-10 苗业网佚名351
核心提示:霜霉病 属真菌侵染性病害,月季霜霉病发病速度快,危害十分严重,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主要危害植株中下部的新发枝条、叶片。初期下部叶片背面出现退绿病斑,且病斑不规则,并布满霜状霉层,后期呈暗紫色,似水浸状

霜霉病属真菌侵染性病害,月季霜霉病发病速度快,危害十分严重,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主要危害植株中下部的新发枝条、叶片。初期下部叶片背面出现退绿病斑,且病斑不规则,并布满霜状霉层,后期呈暗紫色,似水浸状,直至变成褐色。病斑呈多角形,逐渐变成灼烧状,危害严重时叶片全部脱落,植株死亡。

月季霜霉病防治措施:

1、合理密植,每平方米面积不宜超过12株,同时叶片不要相互搭肩为好。

2、合理施肥,平衡营养,多施有机肥,在氮肥充足的前提下,进入生殖生长期多施磷钾肥,增强植株的抗性。

3、及时清理残枝、落叶,集中销毁。或在休眠期喷代森铵2000倍液阻止病菌侵入。

4、植株感病后,用甲霜灵、百菌清、克露等交替使用。一般7天至10天喷一次,连喷三四次。

月季霜霉病是真菌中的一种蔷薇霜霉菌侵染所致。这种疾病对于月季来说是最具毁灭性的的病害,美丽的花朵也会因为这种病害而失色不少。主要危害危害叶片、嫩梢、花梗及花。严重时可致死亡。现将月季霜霉病的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月季霜霉病的发病时间:

月季霜霉病一般在10月-3月份是发病高发期

月季霜霉病的发病规律:

病菌以卵孢子越冬越夏,以分生孢子侵染,孢子萌发温度1~25℃,最适为18℃,高于21℃萌发率降低,26℃以上完全不萌发,26℃24小时孢子死亡,孢子传播需要100%空气湿度,10~25℃温度,孢子萌发需要有水滴存在,露地栽培多发生在雨季,温室中主要发生在3~4月和9~10月,发生在温室中。苗床中密集、通风不良、多湿、氮肥过多时病重。

月季霜霉病的防治方法:

1、清除感病叶片、病茎和病花,减少侵染来源。

2、温室中通风降湿,可减少发病。

3、避免高温高湿,减少叶面保湿时间,控制空气湿度,多开窗换气

4、种植密度不能过大,注意种植环境通风,在发病季节多使用磷钾肥提高抗病性,在植株叶片边缘锯齿上出现水珠的时候要及时喷药预防。

5、发病初期喷洒25%瑞毒霉(甲霜灵),或65%代森锌500倍液,或40%乙磷铝(疫霉灵)200至25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至7天喷一次,连续3至4次。注意各种药剂交替使用,喷雾时应均匀周到。

6、为了防止霜霉病的发生,可以预先喷洒2000倍的代森铵,或500倍的代森锰锌或代森锰进行预防。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