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疫病的发生及防治

   2017-04-14 苗业网佚名342
核心提示:牡丹疫病​防治方法

牡丹疫病分布与危害: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别名丹皮、粉丹皮、木芍药、条丹皮、洛阳花,属毛莨科落叶灌木,是我国重要药用植物,主要以根皮入药,中药称丹皮、牡丹皮,具清热凉血、活血行瘀之功效,主产于山东、安徽、湖北、湖南、四川等省及黄河中下游地区。疫病是牡丹上常见病害,各地广泛发生,危害严重。

牡丹疫病症状:牡丹疫病主要危害茎、叶、芽。茎部染病初生长条形水渍状溃疡斑,后变为长达数厘米的黑色斑,病斑中央黑色,向边缘颜色渐浅。近地面幼茎染病,整个枝条变黑枯死。病菌侵染根颈部时,出现颈腐。叶片染病多发生在下部叶片,初呈暗绿色水渍状,后变黑褐色,叶片垂萎。该病症状与灰霉病相近,但疫病以黑褐色为主,略呈皮革状,一般看不到霉层,而灰霉病呈灰褐色,长有灰色霉层。

牡丹疫病病原:Phytophthora cactorum (Let Cohn)Schrot.称恶疫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无性态产生的孢子囊单胞无色,椭圆形,顶端具乳头状突起,大小5l-57×34-37(μm)。该菌菌丝中部能形成厚垣孢子,存活期很长。有性态产生球形卵孢子,浅褐色,大小27-30μm。气温15-25℃,相对湿度较高时,孢子囊萌发形成游动孢子,也可直接萌发产生芽管侵入寄主引起发病。厚垣孢子一般需经过9-12个月才萌发。该菌发育适温25℃,最高30℃,最低10℃。

牡丹疫病发生规律:牡丹疫病病菌以卵孢子、厚垣孢子及菌丝体随病残体留在土中越冬,翌年牡丹生长期遇有大雨之后,就能出现一个侵染及发病高峰。连阴雨多降水量大的年份易发病,雨后高温或湿气滞留发病重。

牡丹疫病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择高燥地块或起垄栽培,防止茎基部淹水,适度浇水,注意排灌结合;配方施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田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收获后清除病残组织,减少来年菌源。

2、药剂防治: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病穴用生石灰或43%甲醛或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消毒。发病初期及时喷洒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900-1000倍液。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