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石竹脉斑驳病的防治方法

   2017-06-04 园林花木网互联网377
核心提示:香石竹脉斑驳病的防治方法香石竹脉斑驳病症状:系统花叶,脉斑驳,冬季老叶隐症。花碎色,尤其是红色品种的花瓣碎色更为严重。香石竹脉斑驳病病原:香石竹脉斑驳病毒(CarnationveinmottlepotyvirusCaVMV)。粒体为

香石竹脉斑驳病的防治方法

香石竹脉斑驳病症状:系统花叶,脉斑驳,冬季老叶隐症。花碎色,尤其是红色品种的花瓣碎色更为严重。

香石竹脉斑驳病病原:香石竹脉斑驳病毒(CarnationveinmottlepotyvirusCaVMV)。粒体为线状,790nm×18~19nm也有报道为600~710nm×13nm。沉降系数约144S。A260/280=1.15。抗血清试验与马玲薯Y病毒属相近。致死温度(TIP)60~65℃;稀释终点(DEP)10-3~10-5;体外存外活期(LIV)13℃时为2~10d。病毒粒体分散在细胞质中,并具风轮状内含体。香石竹脉斑驳病毒与香石竹潜隐病毒可经血清反应和电镜观察加以区别。用美国石竹进行接种测定最为方便,因为香石竹潜隐病毒不能使美国石竹产生症状。其他香石竹病毒(如斑驳、环斑、蚀环、意大利环斑)都具等径对称的质粒,都使相应的指示植物表现明显症状。

对该病毒的株系研究较少,发现不同分离物虽然使香石竹产生相似症状,但它们在苋色藜上的侵染能力不同;典型株系侵染千日红和尾穗苋引起系统脉斑驳,而其他分离物不侵染。其体外存活期也有较小差异。

香石竹脉斑驳病发病规律:桃蚜以非持久性方式转毒。可汁液传播。尚未发现茴藜和美国石竹的种子可以传毒,如果采用带毒植株作扦插材料,会使病毒大发生。

香石竹脉斑驳病防治方法:

1、香石竹植株难以经热处理脱毒,但易经茎尖培养法脱毒。以脱毒苗作为繁殖母本,建立脱毒母本基地。

2、采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等防治蚜虫,减少媒介昆虫。

3、注意田间卫生管理,重视工具消毒,减少人为传播。

4、重视抗病育种。中国石竹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但花朵小,花色差;而香石竹具花朵大、花色鲜等特点。采用各种措施,培育出具有多种优良性状、抗病性强的香石竹新品种。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