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仙花立枯病的防治方法

   2017-06-05 园林花木网互联网502
核心提示:凤仙花立枯病的防治方法-凤仙花立枯病在我国发生普遍,是凤仙花栽植中的常见病害,为害严重。该病主要侵染根茎部。凤仙花立枯病症状:根茎受害后,有黑色缢缩现象,环境潮湿时病部生有白色霉状物,病菌扩散迅速,发

凤仙花立枯病的防治方法-凤仙花立枯病在我国发生普遍,是凤仙花栽植中的常见病害,为害严重。该病主要侵染根茎部。

凤仙花立枯病症状:根茎受害后,有黑色缢缩现象,环境潮湿时病部生有白色霉状物,病菌扩散迅速,发生严重,数天内导致上部叶片萎蔫、干枯,严重时整株死亡。

凤仙花立枯病病原:RhizoctoniasolaniKuhn称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该菌不产生孢子,菌丝生长到一定时间则交织形成菌核,菌核初为扁圆形,后变为不规则形,较小,浅褐色,菌核萌发时产生菌丝。有性态不常见,湿度高时,在近土面的茎叶病部表面产生一层薄的灰褐色菌膜,即担子和担孢子。担子无色,棍棒形至桶形,顶端生4个小梗,每个小梗上生1个担子孢子,担子孢子单胞无色,倒卵形。

凤仙花立枯病发病特点:该病菌主要以菌丝或菌核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土壤中的菌丝营腐生生活,不休眠。器官接触病土时可进行病菌传染,在有水膜的条件下,与病部接触的健叶会感染。此外,种子、农具及带菌堆肥等可进行远距离传播。菌丝生长温度6-40℃,生长适温为20-30℃,尤以25-30℃ 生长最快。菌丝喜冷凉干燥的土壤,在高湿的环境下,一般相对湿度98%菌核可萌发侵入,抵抗性弱的植株、土壤温湿度过高或过低,较粘重,均有利于发病。

凤仙花立枯病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灌水,调节通风透光,提高植株抵抗力。雨后及时排水,保持适当温湿度,清理病残物,集体烧毁或消灭,减少病源。

2、改良粘重土壤,减少病害的发生。

3、选择较抗病品种。

4、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0%多·福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