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冠花链格孢叶斑病的防治方法

   2017-07-07 苗业网佚名449
核心提示:一、鸡冠花链格孢叶斑病为害症状:叶面生黑褐色圆形至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大小1—10mm,边缘略隆起,中间灰褐色似轮纹状,具灰黑色霉状物,初时小圆点中心白色,外圈褐色,大小1mm,后融合成5—18X 5—8 (mm)大斑

一、鸡冠花链格孢叶斑病为害症状:叶面生黑褐色圆形至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大小1—10mm,边缘略隆起,中间灰褐色似轮纹状,具灰黑色霉状物,初时小圆点中心白色,外圈褐色,大小1mm,后融合成5—18X5—8(mm)大斑。

二、鸡冠花链格孢叶斑病病原菌形态特征:鸡冠花链格孢(AlternariacelosiaeTassi),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棍棒形至洋梨形,褐色,有纵横隔膜,柄和喙部色浅较长,大小17.5-75X6.3-10.5(um)。

三、鸡冠花链格孢叶斑病发病特点: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或以鸡冠花链格孢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在病组织外,或粘附在种表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在室温条件下,种子表面附着的分生孢子可存活1年以上,种子里的菌丝体则可存活一年半以上,病残体上的菌丝体在室内保存可存活2年,在土表或潮湿土壤中可存活1年以上;生长期内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分生孢子萌发可直接侵入叶片,条件适宜3天即显症,很快形成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种子带菌是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

四、鸡冠花链格孢叶斑病流行动态:该病的发生主要-与生育期温湿度关系密切。气温14—36℃,相对湿度高于80%即见发病。雨日多、雨量大,相对湿度高于90%易发病,晴天、日照时间长对该病有一定抑制作用,生产上连作地、偏施氮肥、排水不良、湿气滞留发病重。

五、鸡冠花链格孢叶斑病防治方法

1、选用无病种子。

2、轮作倒茬。

3、施用保得生物肥或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机肥,提高抗病力。严防大水漫灌。

4、棚室养护的鸡冠花发病初期采用粉尘法或烟雾法。①粉尘法,于傍晚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每667平方米1kg。②烟雾法,于傍晚点燃45%百菌清烟剂,每667m2200—250g,隔7~9天1次,视病情连续或交替轮换使用。

5、露地栽培的鸡冠花发病初期喷洒75%达科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80%大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药掌握在发病前开始用药,每667m2喷对好的药液60L,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3~4次。喷药后4小时遇雨,应补喷,生产中雨后及时喷药可减轻为害。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