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季主要病害防治

   2018-08-19 花卉花卉501
核心提示:月季被称为花中皇后,又称“月月红”,是常绿、半常绿低矮灌木,四季开花﹐一般为红色﹐或粉色、偶有白色和黄色﹐可作为观赏植物,也可作为药用植物,其病害防治需着重注意。月季白粉病月季白粉病 室温在2~5℃以上

月季被称为花中皇后,又称“月月红”,是常绿、半常绿低矮灌木,四季开花﹐一般为红色﹐或粉色、偶有白色和黄色﹐可作为观赏植物,也可作为药用植物,其病害防治需着重注意。

1、月季白粉病

月季白粉病 室温在2~5℃以上,相对湿度23~99%都可以发病,潮湿环境最易发病,但有水冲刷叶面时对孢子萌发不利。栽植过密、土壤中氮肥过多,钾肥不足易发病。温室(棚)中可周年发病。在云南昆明、玉溪、曲靖等地,管理不善的大棚内周年发生,一般每年3、4月开始个别植株开始发病,随后逐步迅速蔓延直到10、11月,入冬后发病自然减轻。叶片大而薄的品种易感病,易感病品种:红成功、红胜利、红衣主教、巴比伦、好莱坞、假日公主等;抗病品种:卡罗拉、玛丽娜、坦尼克、索尼亚。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温室加强通风,温度不宜过高,降低温室的湿度;平衡施肥,避免氮肥过多,适当增施磷钾肥;早春剪除病枝、病叶,每次剪花高峰期过后,结合修剪清除病枝、病叶并进行一次彻底的打药剂防治,减少病害侵染源。主要防治方法是用99%硫磺熏蒸,利用硫磺蒸发器每周进行3~5次,在夜晚大棚内每次硫磺熏蒸5~8小时,根据发病情况决定硫磺熏蒸次数和时间。此外,用药剂防治可在生长期喷70%甲基托布700~1000倍液、20%粉锈王子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多菌灵1000倍液;7~10天喷一次,连续喷施2~3次。也可以用1000~1200倍的保丽安(多氧霉素PS乳剂);用0.02~0.03%的硝酸钾水溶液喷雾防治月季白粉病。在叶片的表面和背面同时喷洒能较大程度地提高防治效果,喷后叶面保湿度2至4小时能产生更好的效果。

2、月季霜霉病

最适发病温度为18℃,高于21℃萌发率降低,26℃以上完全不萌发,26℃24小时孢子死亡,病原孢子从叶背面的气孔侵入,侵入时需要有水滴存在,侵入过程3小时左右。侵入后温度在10~25℃,空气湿度为100%时,经过18小时开始形成新的孢子。在云南昆明、玉溪、曲靖等地,温棚(室)中主要发生在6~9月雨季;秋、冬季夜间大棚内湿度过大也易发生此病。光照不足、植株生长密集、通风不良、昼夜温差大湿度高、氮肥过多时病害特别易于发生。

防治方法:大棚内湿度过大是诱发霜霉病的主要因素,调节控制大棚内的湿度是防治该病的主要措施,水肥供应使用滴灌设施,选择晴天中午前浇水、施肥,避免低温、高湿,减少叶面保湿时间,控制空气湿度,多开天窗换气。全年大棚夜间加强通风,避免棚内出现雾气、叶片结水露、滴水。冬春季夜间低温,在温棚(室)内结合热风加温,可以降低夜间低温棚(室)内植株及叶面上的凝结水,同时注意天窗关闭留有换气空隙已便通风排湿。目前霜霉病没有特效药,可用70%百菌清700~1000倍液、58%雷多米尔1000倍液、80%代森锰锌等杀菌剤保护和预防。用百菌清、乙磷铝锰锌等药进行烟雾熏蒸。

3、月季灰霉病

病菌繁殖温度2~21℃,最适15℃,空气湿度大和叶片上有水是发病的必要条件,在1~2日内即可发病,嫁接时为保湿覆盖,通气不良易发病,露地栽培雨多时易发病,栽培过密易发病。易感病品种:托斯卡尼、地平线、奥赛娜、纳欧米、雪山等。抗病品种:卡罗拉、红衣主教、坦尼克、维西利亚等。灰霉病在云南滇中地区周年发生,每年5~9月高温多雨期间发病较重,冬春干燥期间发病较轻。切花月季采收后储运期间,花朵呼吸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发,易发生灰霉病,花瓣产生病斑腐烂。

防治方法:与霜霉病的防治方法基本相同,调节控制大棚内的湿度是防治该病的主要措施降,降低温棚(室)内空气湿度,减少叶面保湿时间,温棚(室)中注意通风,湿度不宜过高,在切花时期温棚(室)内的空气湿度控制在70%以下;在高温多雨季节,晴天要及早打开侧窗和天窗,雨天也要及早打开侧窗,以便温棚内通风排湿,降低温棚(室)内及植株间的空气湿度;冬春季夜间低温,在温棚(室)内结合热风加温,可以降低夜间低温棚(室)内植株及叶面上的凝结水,无加温条件的大棚在晴天的早晨,天亮后太阳出来之前要及时打开侧窗和天窗通风排湿,可防止早晨大棚上的凝结水直接滴到植株和花头上。下雨要防止大棚薄膜、水槽漏水,水滴直接滴到植株和花上诱发病害。在大棚内要及时清除病残,减少侵染来源,有病植株应从病症部位以下剪去。化学药剂防治有采用百菌清熏蒸及灰霉利、扑海因等喷雾。

4、月季根癌病

生育适温25~30℃,病原细菌通过伤口如虫咬伤、机械损伤、嫁接口侵入,一部分基因整合到寄主基因组上,即使消除了细菌肿瘤也不能消除,可随水传播,寄主范围广。月季根癌病以往在云南被误认为线虫。病害主要通过外购月季种苗传入。目前开始不断有种植户发现病害。月季根癌病的寄主广泛,李子、桃、苹果、葡萄易感染。这些果树种植过的土壤建议不种植月季。

防治方法:购月季种苗时注意检查根系,发现有病植株立即销毁;不要在有病地段栽培月季或进行彻底的土壤消毒,栽培地应排水良好;栽植前将根系浸入链霉素500万单位溶液中两小时;生物防治可用A.radiobacter品系K84喷洒病株,对植株无害;嫁接时工具进行彻底消毒,用开水加5%福尔马林或者10%次氯酸钠溶液消毒8~10分钟。田间病株可先用利刀清除病块,深达木质部分,然后用农用链霉素500万单位灌根,可抑制此病。

5、蚜虫

在云南滇中地区,温棚(室)内周年发生危害。成蚜和若蚜在叶芽和叶背取食越冬,2~3月早春在月季嫩稍、嫩叶上繁殖,为害嫩稍、花蕾及嫩叶,3~4月平均气温20℃度,相对湿度70~80%繁殖最快,5月为第一次发生为害高峰期。夏季高温多雨不利于蚜虫繁殖,发生为害较轻。秋季气温变暖干燥,又适宜蚜虫的繁殖发生,9~10月为第二次发生高为害峰期。因此,每年春秋季4~5月、9~10月有二次发生高峰。在温棚(室)内每年从2月中旬到11月均在发生为害,仅在冬季为害较轻。在田间缺水干燥的地块,枝株长势较弱,叶色浅绿、叶肉丰软的品种易发生蚜虫危害。

防治方法:每次剪花高峰过后结合修剪,剪去有蚜虫的枝叶集中销毁。化学药剂采用80%敌敌畏熏蒸,利用硫磺蒸发器每天夜晚(15~20毫升 /100米2)熏蒸1小时,关闭大棚到天亮,连续2~3天即可有效控制蚜虫危害,熏蒸时注意密闭大棚四周。此外,叶面喷施用乙酰甲胺磷、20%蚜螨灵、40%氧化乐果、50%杀螟松等防治。

6、螨类

螨类在叶背吮吸汁液,主要通过空气飘散或爬行传播和人为携带传播。干旱高温时是繁殖高峰,植株和空气湿度高于85%时为害大大减轻。保护地中全年均可为害,一般在缺水缺肥、植株生长不良,叶子发黄的地方先出现。在大棚内首先点状发生,最早危害植株基部的叶子,随后蔓延扩散从枝叶一直危害到花头。

防治方法:保持大棚内的湿度合适。定期检查大棚内的螨虫发生及危害情况,发现危害及时采取措施防治,把螨虫控制在发生初期(出现个别植株点状分布时)。结合整枝,发现有螨虫的枝叶及时清除,集中处理。大棚内对零星发生红蜘蛛的植株一定要及时喷施农药防治。药剂防治:幼螨、若螨、成螨可用类农药,如1.8%爱福丁1200~1500倍液、1.8%阿维菌素1500~2000倍液;虫螨光等防治。为提高防治效果,可用食用醋调节药液的pH值在6~6.5之间。

7、蓟马

在温棚(室)内周年发生危害,蓟马以各种虫态在月季上冬越,每年高峰期从3~11月,特别在高温期间危害比较严重;12月~2月(冬季)危害减轻。在一般生活史里,产卵于花蕾里,从卵到成虫经历四个若虫阶段。在成熟之前,若虫有两次离开植株钻入土壤。成虫有翅,有很强的飞翔能力。蓟马特别喜欢危害香味浓的花朵,采花期主要在花瓣中危害,无花转移危害新梢、幼叶。蓟马生长繁殖较快,在20℃、25℃温度下完成一代分别需要28、25天。

防治方法:由于有花蕾的保护作用以及若虫有两个阶段进入土壤,防治较为困难。及时剪除有虫植株和花朵、及时清理温棚(室)内的废花,并集中销毁,从而减少温棚(室)内的虫源。在温室中熏蒸农药是最好的防治方法。蓟马熏蒸可以在早上或傍晚温室内温度稍高时进行以达到良好药效。切花运输前用溴甲烷再次熏蒸可以基本达到出口检疫要求。农药防治每亩用80%敌敌畏300~400毫升熏蒸1小时,关闭大棚8~10小时;可用吡虫啉类农药如5%吡虫啉1500~2000倍液、5%蓟虱灵1500~2000倍液、250EC杰将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此外,傍晚用38%乙酰甲胺磷1000倍液+24%万灵1500倍液,在大棚内空中喷雾后,关闭大棚8~10小时防治。

8、鳞翅目幼虫

每年3月开始发生,5~8月危害高峰期,9月后危害逐步减轻,害虫以蛹在土中越冬。夜间活动,经过迁飞进入温棚(室)内,在叶片背面产卵成块,对黑光灯具有较强的趋光性;1~2龄幼虫喜群居在叶背取食,3龄后分散取食且食量暴增,同时对农药具有较强抗性,易造成暴发性危害。

防治方法:在温棚内用黑光等诱杀成虫,做好温棚的密闭工作,侧窗、天窗用防虫网防范成虫进入。剪除叶片上的卵块和幼虫。农药防治:在幼虫3龄前,药剂可用50%锌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10%虫除尽2000~2500喷雾防治。

9、金龟子

每年一代,以幼虫在土中越冬,成虫4~6月份出现,白天潜伏在土中,黄昏时出土活动,有趋光性和假死特性,7~8月份新孵化的蛴螬为害更加严重,主要危害植株的根系。

防治方法:用黑光等诱杀成虫,在盛发期夜晚检查植物,震落捕捉。温室或大棚可用防虫网防范金龟子,露地生产可以靠手工捕捉;周围种植蓖麻,会使其麻痹,清晨捕捉;中耕冬翻消灭幼虫。药剂可用50%锌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50%磷按乳油1500~2000倍液、50%杀螟松1000倍液直接浇灌根际或者通过滴灌施用。

10、黑斑病

主要侵染月季叶片,也能侵害叶柄、嫩梢等部位。发病初期,叶正面出现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展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黑紫色,病斑边缘呈放射状,有黄色晕圈。后期,病斑中央组织变为灰白色,其上着生许多黑色小点,病斑之间相互连接使叶片变黄、脱落。幼枝和花梗上产生黑色条状斑点,微下凹。严重时,植株中下部的叶片全部脱落,仅留顶部几片叶。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因潮湿的叶片易引起病菌侵入,故灌溉时不要采用喷灌,最好是滴灌或沟灌,灌水最好选择晴朗的天气,以保持叶片干燥。为提高月季的抗性,可多用磷钾肥作为追肥,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植株间不要过密,保持一定的通风透光性,降低病菌的侵入,减少感病机会。及时摘除病叶、带病枝条,并集中销毁。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