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白粉病概况及病症

   2019-10-17 苗木佚名850
核心提示:苹果白粉病概况及病症一、苹果白粉病简介苹果白粉病的病原为白叉丝单囊壳[Podosphaeraleucotricha(EII.etEv.)Salm.],属于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白粉菌目。无性阶段Oidiumsp.,属半知菌类真菌。病部的白粉状物是该菌的

苹果白粉病概况及病症

一、苹果白粉病简介

苹果白粉病的病原为白叉丝单囊壳[Podosphaeraleucotricha(EII.etEv.)Salm.],属于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白粉菌目。无性阶段Oidiumsp.,属半知菌类真菌。病部的白粉状物是该菌的菌丝体及分生孢子。菌丝主要在病斑表面蔓延,以吸器伸入细胞内吸收营养物质;发病原严重时,菌丝有时亦可进入叶肉组织内。

二、苹果白粉病概况

苹果白粉病(Applepowderymildew)在我国苹果产区发生普遍。除为害苹果外,还为害梨、沙果、海棠、槟子和山定子等,对山定子实生苗、小苹果类的槟沙果、海棠和苹果中的倭锦、祝、红、玉、国光等品种为害重。

三、苹果白粉病病原

菌丝无色透明,多分枝,纤细并具隔膜。菌丝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致使病部呈白粉状。分生孢子梗短棍棒状,顶端串生分生孢子、无色、单胞、椭圆形。

菌丝无色透明,多分枝,有隔膜且纤细,直径为2.5~5.0μm。分生孢子梗棍棒形,大小20.0~62.5μm×2.0~5.0μm。分生孢子串生在孢子梗上,无色,单胞,为广卵圆形至近圆筒形,大小20.0~31.0μm×10.5~17.0μm。吸器似球形,大小10.0~17.5μm×7.5~10.0μm。闭囊壳近球形,壳壁由多角形厚壁细胞所组成,黄褐色到暗褐色。闭囊壳的大小75~100μm×70~100μm。附丝具有两种不同形式。一种着生在壳的基部,无色,较短并呈丛状,另一种着生在壳的上部,无色至浅褐色,较长而分散,具有隔膜。大多数附丝的顶端不分叉,少数产生1~2次两歧式分叉,其大小100~554μm×6~10μm。子囊在壳内单生,呈圆球形或近圆球形,无色,大小42.5~75.0μm×37.5~55.5μm。子囊内含有8个子囊孢子,呈不规则排列。孢子无色,单胞,卵形至近球形,大小22~26μm×12~14μm。

四、苹果白粉病病症

白粉病主要为害实生嫩苗,大树芽、梢、嫩叶,也为害花及幼果。病部满布白粉是此病的主要特征。幼苗被害,叶片及嫩茎上产生灰白色斑块,发病严重时叶片萎缩、卷曲、变褐、枯死,后期病部长出密集的小黑点。大树被害,芽干瘪尖瘦,春季发芽晚,节间短,病叶狭长,质硬而脆,叶缘上卷,直立不伸展,新梢满覆白粉。生长期健叶被害则凹凸不平,叶绿素浓淡不匀,病叶皱缩扭曲,甚至枯死。花芽被害则花变形、花瓣狭长、萎缩。幼果被害,果顶产生白粉斑,后形成锈斑。

枝干

病部表层覆盖一层白粉,病梢节间缩短,发出的叶片细长,质脆而硬,长势细弱,生长缓慢。受害严重时,病梢部位变褐枯死。初夏以后,白粉层脱落,病梢表面显出银灰色。

受害芽干瘪尖瘦,春季重病芽大多不能萌发而枯死,受害较轻者则萌发较晚,新梢生长迟缓,幼叶萎缩,尚未完全展叶即产生白粉层。春末夏初,春梢尚未封顶时病菌开始侵染顶芽。夏、秋季多雨,带菌春梢顶芽抽生的秋梢均不同程度带菌;如春梢顶芽带菌较多而未抽生秋梢,则后期发病重,大多数鳞片封顶后很难紧密抱合,形成灰褐或暗褐色病芽;个别带菌较少、受害较轻的顶芽,封顶后鳞片抱合较为紧密,不易识别,但次春萌芽后抽梢均发病。花芽受害,严重者春天花蕾不能开放,萎缩枯死。

叶片

受害嫩叶背面及正面布满白粉。叶背初现稀疏白粉,即病菌丝、分生抱子梗和分生抱子。新叶略呈紫色,皱缩畸形,后期白色粉层逐渐蔓延到叶正反两面,叶正面色泽浓淡不均,叶背产生白粉状漏斑,病叶变得狭长,边缘呈波状皱缩或叶片凹凸不平;严重时,病叶自叶尖或叶缘逐渐变褐,最后全叶干枯脱落。

花朵

花器受害,花萼洼或梗洼处产生白色粉斑,萼片和花梗成为畸形,花瓣狭长,色淡绿。受害花的雌、雄蕊失去作用,不能授粉坐果,最后干枯死亡。

果实

多幼果受害,多发生在粤的附近,尊洼处产生白色粉斑,病部变硬,果实长大后白粉脱落,形成网状锈斑。变硬的组织后期形成裂口或裂纹。

侵染循环

苹果白粉病以菌丝在冬芽鳞片间或鳞片内越冬。翌年春季冬芽萌发时,越冬菌丝产生分生孢子,此孢子靠气流传播,直

接侵入新梢。病害侵入嫩芽、嫩叶和幼果主要在花后一个月内,所以5月为发病盛期,通常受害最重的是病芽抽出新梢。生长季中病菌陆续传播侵害叶片和新梢,病梢上产生有性世代,子囊壳放出子囊孢子行再侵染。秋季秋梢产生幼嫩组织时病梢上的孢子侵入秋梢嫩芽,形成二次发病高峰。10月以后很少侵染。春暖干旱的年份有利于病害前期流行。

苹果白粉病菌的分生孢子在33℃以上的高温条件下即失去生活力,在1℃低温干燥时只能存活2个星期。因此,分生孢子不能越夏、越冬。另外,病菌在有的地区、有的年份也只能形成有性繁殖器官——闭囊壳,并产生子囊孢子。关于证实子囊孢子在越冬中作用的研究工作较少,对其具体情况还不十分明确。一般认为子囊孢子在侵染循环中不起什么作用,即使在某些地区或年份能够越冬并在翌春成为初侵染的菌源,其重要性与数量也远不如在冬芽内越冬的休眠菌丝。根据在陕西省关中地区的观察与试验结果表明,夏季新形成的闭囊壳,在6月下旬逐渐成熟,并产生子囊及子囊孢子,至7月上旬可达到44.4%的最高成熟率,而翌年春季及初夏的成熟率又大大下降,平均仅为2.2%。在果园内及室内利用孢子捕捉法一直未曾见到自然放射的子囊孢子。4~5月间,多次用成熟的子囊及子囊孢子人工接种新梢全部没有成功。从而也证明病菌的子囊孢子在侵染循环中不起什么作用。

五、苹果白粉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分生孢子萌发入侵的最适温度为21℃左右,最适湿度为100%。用分生孢子在13~25℃及100%湿度条件下进行人工接种,45~48小时内即可完成整个侵染过程。生长季节系统接种的结果指出病害的潜育期3~6天,其间所需的平均有效积温为97.5日度。分生孢子由气流传播。空气中孢子捕捉数量的变化曲线与果园病情发展完全一致。空中孢子的传播与气温及雨量有密切关系。当春季气温逐渐升高时,孢子传播的数量即增多,而降雨,尤其是暴雨可使空中孢子数量骤然降低。具体来说,当气温在21~25℃之间,湿度达70%以上时,有利于孢子的繁殖与传播,而高于25℃即有阻碍作用。

本病的发生、流行与气候、栽培条件及品种有关。春季温暖干旱、夏季多雨凉爽、秋季晴朗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连续下雨会抑制白粉病的发生。白粉菌是专化性强的严格寄生菌。果园偏施氮肥或钾肥不足、种植过密、土壤黏重、积水过多发病重。果树修剪方式直接与越冬菌源即带菌芽的数量有关。轻剪有利于越冬菌源的保留和积累。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