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319回复 0 原帖 2018-11-25 16:52

夹竹桃黑斑病、褐斑病的防治方法

夹竹桃黑斑病、褐斑病的防治方法—夹竹桃性喜充足的光照,温暖和湿润的气候条件,在暖温带地区均可露地越冬,不落叶,适生于排水良好、肥沃的中性土壤。夹竹桃黑斑病、褐斑病的防治方法如下:

一、夹竹桃黑斑病

夹竹桃黑斑病病斑发生于叶片的边际或中部,半圆形或圆形。几个病斑相连时,成波纹状,正反两面都有,正面比反面色彩深,病斑灰白色或灰褐色;后期在病斑发生黑色粉状霉层,一般发生在越冬的叶片上。

夹竹桃黑斑病病原:病原为真菌,链格孢(Alternariasp.),分生孢子橄榄色,椭圆形,有纵横分隔,链状,着生在较长的分生孢子梗上。

夹竹桃黑斑病发病规律:一般老叶、下部叶,以及根际萌生的蘖条上发病多;孢子借气流、雨水传达;发病期间如雨水多时,会使病况加剧。

夹竹桃黑斑病防治方法

1、园艺防治:加强管理,强植株通风透光性。多施磷、钾肥,增加树势。

2、药剂防治:需要时,喷1次75%百菌清700倍液。

二、夹竹桃褐斑病

夹竹桃褐斑病症状:首要为害叶片,初在叶尖或叶缘呈现紫红色小点,扩展后形成圆形、半圆形至不规则形褐色病斑。病斑上具轮纹。后期中心退为白色,边际红褐色较宽。湿度大时病斑两面均可长出灰褐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夹竹桃褐斑病病原:称欧夹竹桃尾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子座深褐色,巨细25一125μm。分生孢子梗色浅,粗细不匀,聚集成束状,具隔阂0一3个,不分枝,顶端生有小型孢子痕,巨细5―35×3―5(μm)。分生孢子圆筒形,具1―5个隔阂,巨细15―50×3―5(μm)。

传达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体在病叶上或随落叶留在土表越冬。翌春发生分生孢子,经过风雨传达到夹竹桃上,萌生的孢子从气孔或创伤侵入,引起发病。3―7月发生,苗木生长过密或细弱发病重。

夹竹桃褐斑病防治方法

1、加强苗木管理,不宜栽植过密,清除病叶会集烧毁。

2、发病初期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