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435回复 0 原帖 2021-07-02 01:15

毛竹低产林改造

常见口诀与经验、主要技术理论、主要技术措施和经营管理

我国现有毛竹林中低产林占70%以上,面积分布广,但单产悬殊,经营水平低下落后,传统的操作方式、管理方法及采伐制度严重影响竹林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陈旧的意识和守旧观念统治着竹业界,维持现有的原始状态。有的亩产仅几百kg,不足100元,经济效益和产业优势远未发挥出来,离丰产高效水平相差很远。其重要原因是经营管理上违背了毛竹的生长规律,只砍不管,管而不精,只知攫取过量采伐而不知护林,无节制无季节无规律的采伐导致毛竹林衰败,地力衰退,结构破坏,产量下降,经营状况日趋西下,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只有进行毛竹低产林改造,建立笋用林、丰产林才是竹区致富之根本出路,也是迅速改变竹林结构、提高竹林产量的主要措施。

低产林改造经营方式有:

(1)立竹均匀式:适合材用、笋用、笋材林。

(2)立竹不均式:适合材用林。

(3)丛状经营式:适合笋用、笋材两用林。

1、常见口诀与经验

一个及时:打退笋;

二个严禁:乱挖冬春鞭笋、乱伐毛竹;

三个全面:封山育竹、砍杂抚育、深挖垦复;

四个合理:疏留竹笋、疏伐利用、调整林分结构、留足摇梢枝盘数;

五个重点:土壤瘠薄地重施肥、雪压严重地重摇梢、病虫严重地重防治、低洼水地重开沟排水、林缘空地重松土扩鞭育竹。

2、主要技术理论

(1)调节土壤松紧度,“四深四浅”,促进发芽增加产量。泥土地宜深,石砾地浅;缓坡地深,陡坡地浅;土层深厚宜深,瘠薄地浅;下坡山峪宜深,上坡山岭脊浅。

(2)调整毛竹林相,“四改四留”,提高生产力促进丰产稳产。砍掉霸王树,改混交林为纯林或以毛竹为主占95%的混交林相。林相不齐树种不优的应改,林相整齐有珍贵树种的应 留;林地下坡土壤肥厚应改,林地上坡、土壤瘠薄应留;经营条件好肥源充足的应改,缺肥少劳不便的应留;近山村旁路边应改,边远高山应留。

(3)保留合理立竹度,“四密四稀”,增大叶面积,提高出笋成竹和产量。新竹林宜密,老竹林宜稀;土壤肥沃宜密,土壤瘠薄宜稀;培育大竹宜密,培育小竹宜稀;下坡山窝宜密,上坡山瘠宜稀。

(4)调整竹龄结构,“四看四砍”,提高生育繁殖力促使增产。一看密度,100株以下应死封禁砍;二看竹龄,“存三去四莫留七”,保留6年以下占90%;三看竹质,砍去弱小病残次竹;四看大小年,选砍大年竹,留养小年壮竹,如单纯留大小年则全破小年竹留养大年竹。

(5)合理疏笋养竹,“四挖四留”,提高笋竹产量和质量。挖去前期冬笋,目养中后期粗壮冬笋;挖去初末期弱小春笋,留养盛期健壮适中春笋;挖去各种退笋,留养小年笋;挖去弱小 病虫笋,留养健壮匀净笋。

3、主要技术措施和经营管理

1)、搞好林地基本建设,改善竹林环境根据毛竹丰产林基地建设经验及丰产技术,参照南林大、亚林所毛竹丰产技术、低产林改造及笋材两用林丰产技术表明:只有保持疏松深厚的林地土壤环境,才是竹笋高产竹林丰产的基础。通过改善竹林环境,调整竹林结构,创造最佳生境,达到提高肥力、增加竹笋材产量的综合目的。

(1)劈山:劈去多年留下的芒其、蕨类、矮灌及杂灌树竹,增强林内透光度,提高地温,提高林地肥力,增加毛竹生物干物质量,利于行鞭育笋,增加发笋量和成竹率。劈山增值是不劈山的5.1倍,投入产出比1:10。见(表)。

劈山增值表

措施 面积 立竹度 胸径 投入 发笋 成竹 投出比 增值比
不劈山 1 86 7.6 0 34 16 自然值124元 -
劈山 1 90 7.5 10 108 65 1:31 1:15

(2)削山、挖“三头、全垦:根据低产竹林“长期砍伐后久不抚育,鞭蔸壅塞,林地板结,肥力下降”的特点,由此通过伏天削山,清理林地,逐步挖除“三头”即树蔸、竹蔸、石头(每亩5个工)。平整山地,坡度低于150时均可全垦,挖20cm深,覆瓦状翻转,沿等高线开沟保墒。斩老鞭,留埋新鞭,引跳鞭和林缘鞭,扩鞭引竹成林,将林地枯枝落叶全部埋入土内,泥土要整平、敲细,调节土壤松紧度,促进侧芽早生快发。逐步锄草松土,加强抚育,提高肥力。笋用林山要每年松土深挖2次,保持常年土壤松熟,并可间种南瓜、芋头等。

实践证明,挖“三头”是山区竹林行之有效。省工易行的一项重要丰产措施,增产30%以上,对提高出笋数、新竹数、水土保持及竹林集约经营形成丰产结构均有明显效果;而全垦松土只有在一定适宜地区,土壤深厚,交通便利,管理水平较高,劳力充足地区才可实施,并有明显增产效果,可达50%以上。

(3)深施巧施肥料、客土埋青、覆盖:竹林要丰产,施肥是关键,施肥是促进竹鞭复壮、笋竹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根据竹林生长特点和季节,具体不同培育目的,采取深施、巧施、多次施肥料方法,满足不同季节和类型对各种肥料的需求,使竹笋材产量不断提高。竹材对N、P、k养分吸收率一般为30%、20%、50%。对材用丰产林一般每亩施有机肥50kg或农家肥50担十磷酸肥25一十尿素光申介刻在7—9月、2—3月施入,N、P、K比为5:2:3;对笋材两用林每亩施尿素 70kg十农家肥 100担十过磷酸钙 30kg十氯化钾 25kg十硅酸肥 25kg,分出笋期、行鞭期、孕笋期三次施入,N、P、K比例为10:4:4;笋用林每亩施尿素75kg十农家肥 150担十过磷酸钙 40kg十氯化钾 30kg十硅酸肥 50kg,分四次施入,其N、P、K比为 16:8:10。可穴施(挖穴或石头穴或竹蔸穴、腐烂挖蔸穴内等)、条状、环状、水平带沟施、撒施、喷雾等。

目前高新科技采用新的“客土埋青覆盖竹叶法”增产显著,办法是:在伏天全垦后即砍杂灌,打青棵每亩100担埋入林地,客土10cm厚或盖竹叶30cm厚,保持土壤湿润。干旱期、出笋朔、笋芽萌动期适时浇水,用2%尿素液挖孔浇水,上冻前(10—11月),覆盖地膜、薄膜或竹叶、竹汁、杂草、碧糠等可提早1—2个月出笋,清明前大批迟冬笋、早春笋均可提早上市增值2一5倍。

(4)护笋养竹,科学经营:建立护笋养竹制度,采取集约经营办法,科学疏笋,强化管理,科技兴竹,改善竹林生长环境条件和生态环境,通过改造及集约经营管理达到丰产高效。见下(表)。

不同经营管理“低改林”发笋成竹表

经营措施 母竹数 发笋 成竹 成竹率 立地条件
全垦埋青施肥 265 682 121 17.7
全垦施肥 265 683 128 18.8
一般樵园 362 449 85 18.9

不同经营类型“低改林“发笋成林产量表:

经营措施 立地条件 出笋 成竹 D1.3 W秆
一般类型 II 130 44.8 9.08 1008
集约类型 II 194 50.5 11.14 1740

“低改”试验毛竹鞭芽生长表

改造措施 鞭龄 深度 鞭数 鞭长 节数 节长 鞭重 芽数 活芽
改造 1-3 17.5 9 1170 212 5.5 16.1 212 210 99
4-8 15.2 4 404 94 4.3 5.2 94 84 89
死鞭 14.5 1 38 9 4.2 0.4 9 0 0
未改造 1-3 12.0 4 372 84 4.4 4.1 82 78 95
4-8 13.0 6 680 164 4.1 8.8 158 130 82
死鞭 13.0 4 398 76 5.2 3.4 70 0 0

毛竹低产林指标

适生区 最适宜区 适宜区 最适宜区
生产力等级区 I1 I2 II1 II2 III1 III2
指标 亩立竹数 <140 <120 <100 <80 <60 <40
平均胸径 <9 <8 <7 <6 <5 <4

2)调整林相结构,保留合理立竹度

多年生竹木混交林在现有毛竹林中占一半以上,林相不齐,杂灌丛生,生产力低,管理不善,妨碍竹林生长并降低产量。为此经试验证明,调整树种组成,择伐非目的树种,改竹林混交林为毛竹纯林,保持毛竹中心地位,可增加出笋71%,增产90%,提高利用率30%。

过度采伐,导致立竹稀疏,叶面指数低,光合作用力差,降低新竹产量及笋竹收入,材质下降。试验表明,立竹增密,叶面积增多,叶面指数增高,光合作用增强,出笋成竹也多;但密度过大,肥水供求矛盾激化反导致产量下降。因此最佳合理立竹度是竹林经营的内在关键因素。每亩新竹生长需消耗N2.16kg,P1.55kg,k15.18kg,如不及时补充,产量会明显下降。毛竹林最佳合理密度一般为:材用丰产林200一250株,笋材两用林160—200株,笋用林100—120株,胸径大小分别为10、9.5、9cm,总的原则是材用林宜密,笋用林宜稀。

3)调整竹龄结构,保持均匀分布

为防止过伐或乱伐后造成竹龄结构不良,老小立竹过多,分布不均,竹龄过嫩或过于老化,必须合理调整竹龄结构和分布。按最佳合理密度,一般材用丰产林保持五度竹,笋材两用林四度竹,笋用林三度竹,且1—3度竹各占30%,4度以上10%,由此合理结构可使竹林增加出笋20%,新竹40%。调整结构和分布必须通过合理采伐来实现,为此采用先号后砍,按限额采伐和生长量控制,“存三去四莫留七”,“芦花青皮不动刀”,“大年竹山春前砍,小年竹山秋后砍”。

四、合理疏笋育竹,定量留养,提早出笋及早上市

防止滥挖竹笋,不按季节和规律挖笋。禁止伤鞭追鞭,提倡及早挖退笋,科学疏笋。为避免“出笋不长竹,弱笋长小竹,挖笋不值钱,笋少产值低”的低产低效状况,必须掌握疏笋留竹技术。即对立冬前萌发的冬笋按培育目的划分,材用林田养一半,挖去浅鞭、小体、尖削的扎脚笋,笋用林则可全部挖去并穴内施肥;冬至至清明前的出笋,材用林则禁止挖,笋用林则疏挖大半;清明谷雨之间春笋出笋多,成竹多且质量好,此时留养最佳,材用林可留50%,笋用林留30%;末期笋则可全部挖去。保留新竹数村用林70—100株,笋用林40—60株即可。总之,只要原则上做上记号留足新竹外,所有竹笋均可随行就市及时挖取,可提高经济效益。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