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名贵品种介绍
我国的兰花经过劳动人民长期栽培、选育,品种甚多。许多名贵兰花有的根据它们的花瓣瓣型的特殊形态而命名的,如“××梅”。“××荷”、“××水仙”、“××素”、“××奇瓣”等。有的根据它们的颜色加以形容,如“绿云”、“翠盖”、“绿英”、“紫绶金章”、“翠一品”、“赤蜂巧”、“仙绿”、“大绿荷”、“绿魁”、“翠蟾”、“紫寒兰”、“白报岁”等。有的根据栽培者姓名或在选育过程中的佚事以及地名等作为它们的命名,如“宋梅”、“端梅”、“汤梅”、“张荷素”、“榭荷素”、“程梅”、“崔梅”、“杨氏荷素”、“杨氏素蝶”、“大一品”、“小打”、“常熟素”、“苏州春一品”、“余姚第一梅”、“上海梅”、“松江大荷”、“温州素”、“巨州素”、“金岙素”、“龙岩素”、“观音素”、“永安素”、“永福素”、“建兰”等。亦有以其形态而命名的,如“集圆”、“鹦哥梅”、“海鸥”、“朵云”、“蜂巧”、“翠蝶”、“蛾蜂梅”、“端梅”、“极品”、“鱼魫兰”等。更有以花茎上着生花朵的多少和形象而命名的,如“十三太保”、“十八大凤”、“代梅”、“蕙莲”、“和合蝶”、“四喜蝶”等。为了使读者详细了解我国主要名种兰花的历史、特征、瓣型系统,现详细介绍如下:
(一)春兰类
1、宋梅
瓣型梅瓣
历史清干隆年间由浙江宋锦旋家选出,故一名宋锦旋梅。
特征
花开梅瓣型时,三瓣特别紧圆,蚕蛾捧,刘海舌;有时亦能开荷形水仙瓣或梅形水仙瓣;如兰草强壮时偶有并蒂花。老叶多呈弓形,苞叶淡红色,叶色浓绿,叶幅较宽,叶尖钝。为春兰梅瓣型中杰出名种,并被列入春兰四大名种之首。
2、余姚第一梅
瓣型梅瓣
历史清道光时余姚徐岭选出。亦称第一圆。
特征三瓣短圆,瓣肉厚,五瓣分窠。微落肩。如意舌。花茎细。花色不净绿。老叶微呈镰形。苞叶叶尖淡红色。叶片稍厚。
3、萧山蔡梅
瓣型梅瓣
历史
清干隆时浙江萧山蔡氏选出,其后遭战乱,断种;咸丰时宁波艺兰爱好者选出类似绿梅素,取而代之,但外三瓣较旧种稍狭,硬捧,与老种比较,花形较差。
特征
外三瓣紧边,肩平,全合捧(与柱蕊粘合一起,俗称三瓣一鼻头)居多。细茎干高。色翠绿。呈梅型时花形稍小称蔡梅。若开梅形水仙时,多五瓣分窠,花形较大,称蔡梅水仙;由于唇瓣呈微白绿色,故又称蔡梅素。老叶微呈弓形,叶脉稍深,脚壳低,苞叶绿色。此花由壮草转瘦,开梅型水仙居多,缺肥后,兰草瘦时常开梅型,如胶壮后方有好花品开出。
4、玉梅
瓣型梅瓣
历史清康熙年间在绍兴选出。
特征五瓣较短圆,肩平,平边短捧,白舌,靠近唇瓣根两腮缘,偶有微粉红色晕。花茎较短。早花性。
5、秦梅
瓣型梅瓣
历史清嘉庆时由浙江嘉善地方选出。
特征五瓣短圆,紧边,分窠,硬捧,如意舌,细花茎,肩平。老叶呈镰形,叶尖钝,苞叶淡红色。
6、鸳湖第一梅
瓣型梅瓣
历史清朝同治年间选出,又名万字。
特征
三瓣圆长,紧边,肩平,瓣肉厚,质糯,翠绿色,捧瓣瓣头有微红色小点,小如意舌,老叶呈弓形,苞叶深绿色,叶脉深,脚壳低。
7、小打梅
瓣型梅瓣
历史清朝道光年间在苏州花窖中选出,因相互争夺发生殴斗,故以命名。
特征花瓣短脚圆头肩平,紧边半硬捧,圆舌,花茎细长。老叶微呈镰形,苞叶深红色。
8、代梅
瓣型梅瓣
历史清道光年间,宁波花贩选出。
特征
三瓣圆长,半硬捧,小如意舌。常开一干两花(上下叠开),缺肥后,偶开一干一花。老叶呈弓形,叶尖钝,叶脉浅,叶质厚。苞叶红紫色。
9、吉字
瓣型梅瓣
历史清朝光绪甲申年苏州盛阿关在浙江天目山中发现。
特征三瓣短圆收根,肩平,紧俏,分窠半硬兜捧,圆舌。花茎细长,水红色壳,尖端全绿。老叶半垂,叶质较厚。
10、永丰梅
瓣型梅瓣
历史抗战前由花贩选出。
特征三瓣紧圆,短脚、收根,如意舌,半硬兜,花茎高。老叶呈斜垂形,叶尖尖锐。
11、集圆
瓣型梅瓣
历史清咸丰初由浙江余姚艺兰家选出。又名老十圆。
特征
外三瓣着根结圆,故命名为集圆。有时开梅形水仙瓣,外三瓣稍长圆头。五瓣分窠,小刘海舌,花色微带黄绿色,肩平,瓣肉厚。花容端庄;硬挺,花期长。老叶呈斜垂形,叶尖钝,叶脉较深,叶质厚,脚壳低。苞叶绿中带微红。此种健壮,容易生花,繁殖快,故为春兰中流传最广泛品种之一。为春兰中四大名种之一。
12、西湖梅
瓣型梅瓣
历史清光绪年间由杭州火药局胡同龚茂兴花圃选出。
特征三瓣短圆、收根,分窠,半硬兜捧心,小圆舌。早花性。老叶呈镰型,叶质厚。苞叶淡紫色。
13、天兴梅
瓣型梅瓣
历史清光绪乙酉年由花贩沈姓选出。
特征
三瓣短脚圆头,瓣幅特阔,质糯,瓣肉特别厚实感,瓣尖常带有钩锋,色绿,肩平,舌大,且舌上红点有一、二、三、四点之别。叶片较宽,半垂性,叶面光亮,叶尖钝。苞叶紫红色。
14、桂圆梅
瓣型梅瓣
历史绍兴朱祥保选出。又名赛锦旋。
特征
三瓣短圆,平边,肩平,合背半硬捧兜,捧心小,刘海舌。此花箨壳无肉彩,花朵透壳时大都须施行手术——挑开“搭口”后方能花容端正,瓣幅平整。叶片呈半垂形,叶色深,脚壳低。花后宜放在稍阳地方,否则不易生花。植株健壮时,花形圆整,有紧边。
15、贺神梅
瓣型梅瓣
历史民国初时选出。亦名鹦哥梅。
特征
三瓣短圆、收根、分窠、肩平,偶而有飞肩状开品,观音兜捧心,刘海舌,花茎不高,色不净绿。老叶斜生,叶片光亮,叶尖钝。苞叶玫瑰红色。
16、汤梅
瓣型梅瓣
历史民国初,由绍兴汤氏选出。
特征
三瓣圆大,紧边,瓣中幅微飘,分窠半硬兜捧,肩平,有时略呈飞肩,圆舌,花瓣呈微黄绿色,三瓣上有明显筋纹,副瓣上常缀有稀疏几点苍蝇屎般黑点,这是突出标记,花茎较长。苞叶淡红色。老叶半垂性,叶色无光,叶质薄,脚壳低。绽蕊舒瓣前带阴开,花色偏绿。
17、祥字
瓣型梅瓣
历史民国初由绍兴朱祥保选出。
特征
三瓣圆头,长脚根结,紧边,色绿,肩平,分窠半硬捧心,如意舌,花茎细长。苞叶绿色,叶呈斜垂形,叶质薄,叶脉浅,脚壳低。
18、绿英
瓣型梅瓣
历史清朝末年由苏州顾翔宵选出。
特征
五瓣分窠,三瓣大头细收根,肩平,蚕蛾捧,大如意舌,花茎青色,且色如青梅果。故以此命名。苞叶深红色。老叶呈半垂性,有光,叶尖稍钝,叶脉深,叶质厚,脚壳低。为春兰中流传较广泛品种之一。健花性。
19、瑞梅
瓣型梅瓣
历史抗战前由苏州谢瑞山选出。
特征
五瓣紧圆,三瓣瓣尖有尖锋,分窠,肩平,刘海舌,花容端正,花期长。老叶呈弓形,苞叶浅紫带绿,叶色暗绿,叶尖稍锐,叶脉浅,脚壳高。繁殖快,健花性,为春兰中流传较广泛品种之一。
20、梁溪梅
瓣型梅瓣
历史民国初时,原系苏州选出,当时没有命名,其后由无锡杨干卿购得,改以无锡古地名命名。
特征
三瓣收根,头圆,瓣尖端中心部位呈微缺状,肩平,大蚕蛾捧兜,圆舌,花茎长,色绿。老叶呈镰形,叶脉浅,叶质薄,脚壳低。苞叶淡红色。
21、荣祥梅
瓣型梅瓣
历史民国六年,由兰贩钱鹤令选出。
特征
三瓣短圆,着根细结,瓣肉厚而微皱,紧边,蚕蛾捧,大如意舌,瓣色淡微黄绿色。老叶半垂性,叶尖稍钝,脚壳低。苞叶微红,草健易开花。
22、发扬梅
瓣型梅瓣
历史抗战前辛酉年由浙江戚子刚选出。
特征
三瓣长脚圆头,分窠,紧边,观音兜捧心,如意硬舌。老叶斜立形,叶有光泽,叶尖尖锐,叶脉深,脚壳高。苞叶绿中带红。
23、太原梅
瓣型梅瓣
历史1922年春由冯子才选出。
特征
三瓣圆头收根,瓣肉厚,紧边,肩平,蚕蛾捧,大如意舌,花茎细挺,色绿如青梅,光采异常。苞叶紫红色。老叶呈斜垂形,叶质厚,叶尖钝,脚壳低。
24、冠淞梅
瓣型梅瓣
历史原由浙江义乌陈彬选出,抗战前曾于上海半淞园举行兰花盛会,因花形端庄秀丽,夺得魁首,故命名冠淞梅。
特征外三瓣短圆,紧边,瓣上多细筋纹,软蚕蛾捧,如意舌。老叶呈镰形,叶尖钝,叶脉较深,脚壳低。苞叶赤绿色。
25、天章梅
瓣型梅瓣
历史相传1918年由浙江宁波杨祖仁选出。
特征三瓣圆头、收根,半软捧,刘海舌,花葶长。老叶斜垂,叶质厚,叶脉深。
26、望京梅
瓣型梅瓣
历史不祥
特征三瓣头圆、长脚收根,观音兜,如意舌,花葶长。叶斜生。
27、养安
瓣型梅瓣
历史民国初由民间艺兰者选出。
特征三瓣头圆,收根细,紧边,蚕蛾捧,捧前端呈微白色,大刘海舌。花姿、风采足可与宋梅、西神相媲美。
28、畹香
瓣型梅瓣
历史清咸丰时常熟叶畹香选出。
特征三瓣头圆、收根,瓣肉厚质感,肩平,花挺,硬捧心,盛开时中窠昂起。
29、文华梅
瓣型梅瓣
历史1943年由作者沈渊如选出。
特征三瓣头圆、长脚收根,软蚕蛾捧,刘海舌,主瓣拖麻。
30、宜兴新梅
瓣型梅瓣
历史1940年由宜兴朱竞南选出。
特征外三瓣头圆、长脚,紧边,蚕蛾捧,如意舌,肩微落。
31、元梅
瓣型梅瓣
历史1936年春由作者沈渊如选出。
特征三瓣着根结圆、质糯而厚,软蚕蛾捧,小如意舌,色翠。叶作弓形。
32、南顶
瓣型梅瓣
历史1924年由宜兴朱竞南选出。
特征三瓣圆头、收根,紧边,厚肉质,色糯俏丽,一字肩,半硬捧心,刘海舌。
33、方字
瓣型梅瓣
历史抗战前由兰贩选出。
特征三瓣头圆而阔、收根,分窠,蚕蛾捧心,如意舌,肩平,色绿,花葶长。苞叶赤黑色,叶尖钝,叶质厚,脚壳低。
34、颐梅
瓣型梅瓣
历史抗战前由作者沈渊如选出。
特征三瓣结圆壮大,紧边,瓣肉厚质感,微落肩,半硬兜,分窠,大刘海舌,花葶高。
35、翠云代
瓣型梅瓣
历史不祥
特征三瓣头圆、收根,紧边,分窠,蚕蛾捧,小如意舌。叶斜生,叶尖尖锐,脚壳低,花葶高。
36、凌字梅
瓣型梅瓣
历史不祥
特征三瓣头圆,长脚收根,微有紧边,瓣肉稍薄,观音兜,硬舌。
37、朱氏新梅
瓣型梅瓣
历史1938年由宜兴朱竞南选出。
特征三瓣头圆、紧边,长脚收根,蚕蛾捧,大如意舌。花形紧俏、端正,一字肩,质糯肉厚。
38、魁字
瓣型梅瓣
历史不祥。亦称华氏梅。
特征三瓣圆结、收根,紧边,分窠,蚕蛾捧,如意舌。花葶短,苞叶淡紫色,叶直立性,叶尖钝。
39、翠文
瓣型梅瓣
历史清末杭州毛姓选出。
特征三瓣长脚、圆头,蚕蛾捧,刘海舌,一字肩,色绿,花葶高。有时呈梅形水仙。
40、冠姚梅
瓣型绿花梅瓣
历史抗战前由浙江余姚王叔平先生选出。
特征三瓣大圆头、收根,紧边,肩平,蚕蛾捧,大如意舌。
41、元吉梅
瓣型绿花梅瓣
历史1916年由浙江兰豀陈元吉选出。
特征花形酷似“汪字”。惟三瓣头圆阔、厚实,细收根,合背半硬捧,小刘海舌,舌上有鲜细一点。花色稍绿。
42、发祥梅
瓣型绿花梅瓣
历史1913年吴恩元选出,又名翠筠。
特征三瓣大头、细收根,分窠蚕蛾兜捧心,小刘海舌。
43、冠春
瓣型绿花梅瓣
历史清朝光绪三十年由绍兴兰贩冯长生选出,经吴恩元鉴定。
特征三瓣紧边、厚肉,着根结圆,分窠硬捧心,小如意舌。
44、汪字
瓣型水仙瓣
历史清康熙时由浙江奉化汪克明选出。
特征
三瓣长脚圆头、紧边,短捧,肩平,大圆舌,花葶特长,花色黄绿色,花期耐久,至凋不变形,为水仙瓣中最富有筋骨者。健花性,为春兰中流传最广泛品种之一,属春兰四大名种之一。苞叶深红色,叶束成直立性中最典型形象,叶尖尖锐,叶脉浅,面面无光,脚壳低。
45、西神
瓣型梅形水仙
历史1912年由无锡荣文卿选出。
特征
三瓣短圆、平边、蒲扇式浅兜捧心,刘海舌,舌上只缀一朱点,门字肩,花葶细长,花姿神俏、秀丽。兰界为推崇起见,习惯把它列入梅瓣型中,实则属梅形水仙瓣。经常有变异出现。叶片细狭垂软弓形。苞叶深绿色,叶面有光,叶尖尖锐,脚壳低。健花性、栽培容易,繁殖快,一盆中有时仅有二筒草,照常生蕾。
46、龙字
瓣型荷形水仙之冠,又名姚一色。
历史清嘉庆时出自余姚高庙山。
特征
三瓣圆阔而尖、紧边,观音兜捧心,分窠,大铺舌、舌上惯缀倒品字形三个鲜红点,花色嫩翠绿色,花容丰丽,花葶细长。苞叶玫瑰红色,叶形斜立,叶基细狭、中幅宽、叶尖尖锐。健花性。
47、汪小尚
瓣型水仙瓣
历史不祥
特征外三瓣紧边头短,细长根,硬捧,分窠,肩平,刘海舌,花容紧俏。苞叶红紫色,老叶半垂性,叶面深绿有光,叶尖钝。
48、逸品
瓣型水仙
历史不祥
特征
五瓣分窠。外三瓣头圆、紧边,长脚收根,瓣上有筋纹,挖耳捧,小圆舌,贴肉苞叶特别宽大。苞叶红赤绿色,老叶呈斜直性,叶色深绿、无光,叶尖钝,叶质较厚。健花性,为春兰中最广泛流传品种之一。
49、太极
瓣型荷形水仙
历史由作者沈渊如选出。
特征三瓣短圆阔大头尖、微飘,大铺舌。翠绿色,花葶挺拔,猫耳捧内各有一红点、瓣根墨红色。花形酷似失传老种翠桃。
50、春一品
瓣型水仙
历史清朝同治丙寅年间由上海姚姓者选出,故一名姚氏春一品。
特征
外三瓣圆头放角,细脚收根,肩平,深软观音兜捧,分窠,大圆舌,花色俏丽,盛放时三瓣挺拔,花期长。苞叶深紫色,老叶呈斜直性,叶色浓绿,叶尖稍钝。
51、苏州春一品
瓣型梅形水仙瓣
历史抗战前由苏州贝氏选出,故亦名贝字春一品。
特征外三瓣紧圆、细脚,硬蚕蛾捧,分窠,大圆舌,肩平,色翠绿。
52、天绿
瓣型梅形水仙
历史不祥
特征
三瓣头圆、紧边,半硬捧心,分窠。如意舌,肩平,花葶挺拔且长,惟花色不净绿。苞叶紫色,老叶呈半垂性,叶尖尖锐,叶质较厚,脚壳低。繁殖快。健花性。
53、长宇
瓣型梅形水仙
历史抗战前由盛姓选出,故一名盛字。
特征
外三瓣阔大、紧边,肉厚,软蚕蛾捧,分窠,色绿,大如意舌,舌上红点不鲜明,花葶高。苞叶深绿色,叶呈镰形,叶质厚。
54、宜春仙
瓣型水仙
历史抗战前由浙江绍兴兰贩阿香选出。
特征三瓣长阔、质糯、紧边、肉厚,软观音兜捧心,大圆舌,肩平,色深绿。苞壳浅紫红色,叶半垂性。
54、翠一品
瓣型水仙(皱角水仙)
历史抗战前由杭州吴恩元选出。
特征
三瓣宽大、收根,瓣前端呈微飘状,软浅兜捧心,圆舌,舌上所缀红点特别鲜艳,花葶细长,肩平,色翠。一般兰蕙中凡属皱角水仙瓣型者,唇瓣尖端部位必是微缺,独有此花不缺。老叶半垂性,叶尖尖锐,叶质较薄。苞叶浅红色。
55、杨春仙
瓣型水仙
历史抗战前由兰贩选出。
特征外三瓣头圆、长脚收根、紧边,软蚕蛾捧,分窠,小圆舌,花葶细长,苞叶微红绿色。
56、翠微
瓣型荷形水仙
历史解放前由作者沈渊如选出。
特征
外三瓣长阔、收根放角,紧边,每瓣中央有一深色通梢达顶条纹,捧瓣有微兜,分窠,刘海舌,花容壮丽、色俏,花葶长。苞叶浅红色、基部微绿。老叶呈弓形,叶质厚。
58、西子
瓣型水仙(经常有梅形或荷形水仙瓣出现)
历史抗战胜利由作者沈渊如选出。
特征
梅形时三瓣圆紧,长脚收根,瓣肉厚,软蚕蛾捧,分窠,小刘海舌‘荷形时三瓣头圆、长脚收根、放角,半硬捧,大圆舌,舌上缀有二条红色粗条,花容丰丽,翠绿色。苞叶红紫色,叶尖钝。
59、富贵仙
瓣型荷形水仙
历史抗战胜利后由作者沈渊如选出。
特征三瓣长阔头圆,浅兜,大圆舌,花容丰丽壮大,花葶高。苞叶浅紫红色。
60、大金钱
瓣型梅形水仙
历史清光绪年间产浙江长兴,由方山冯虞臣选出。
特征
三瓣头圆、平边、长脚收根,色、肉均丰丽,,分窠,半硬捧兜,花葶细长。苞叶水银红色,弓形性叶,叶脉深,叶质厚。
61、奇峰
瓣型梅形水仙
历史抗战前由作者沈渊如选出。
特征
主瓣圆结、带尖锋,副瓣中幅圆阔,二端收根、放角,微飘,半硬捧,舌大。为飘门水仙中佳品。苞叶翠绿中带微红色,老叶斜垂性,叶尖尖锐。
63、春雨
瓣型梅形水仙
历史戊子年由作者沈渊如选出。
特征外三瓣紧边、收根、圆头,软捧,小刘海舌。
63。东莱
瓣型梅形水仙
历史不祥
特征三瓣头圆、紧边、收根,蒲扇式捧、微兜,为春兰中飞肩中最典型珍品,大圆舌上缀有鲜红一点,花色俏丽,质糯。
64、琼仙
瓣型梅形水仙
历史抗战前戚之刚选出。
特征外三瓣头圆、紧边、收根、肩平,尖如意舌,花葶高挺。
65、郑同荷
瓣型荷瓣
历史
清朝宣统元年,上海花窖中选出;另传有双林郑同梅氏选出同样品种,曾命名为郑同荷。根据花形、叶型均类同,实属异名同物。按艺兰界习惯称唿,大都以郑同荷为正名。
特征
三瓣长阔、细收根、紧边,肉质感,短圆捧心,大刘海舌,花色净绿带光泽。苞叶紫色,叶宽阔、厚实感,叶尖钝,弓形。为荷瓣型中典型名花。偶有一葶二花。
66、环球荷鼎
瓣型荷瓣
历史1922年在上虞大舌埠山中发现。
特征
三瓣短圆,微有紧边,色嫩俏,圆短蚌壳捧,小刘海舌,花葶较长。苞叶水银红色,花葶根端呈微白色。叶长阔而环,呈弓形,为春兰荷瓣阔叶中最长、阔、弓形的典型品种。
67、盖荷
瓣型荷瓣
历史清朝光绪年间冯长生选出。
特征
三瓣短圆、紧边,罄口式捧、圆大,大圆舌,花葶矮,一般情况下仅高三公分左右。苞叶绿色,叶肥阔,短矮,一般仅长六、七厘米,为春兰中花、叶型最短小的品种。
68、圆圆
瓣型荷瓣
历史1932年由朱荫博选出。
特征三瓣圆阔、收根,主瓣有紧边,花色净绿,蚌壳捧,大圆舌。叶宽阔而长,弓形。
69、大魁荷
瓣型荷瓣
历史不祥
特征三瓣短阔、收根放角,蚌壳捧心,大刘海舌,色不净绿,花葶高。
70、太原荷
瓣型荷瓣
历史1922春,由杭州义记花圃选出。
特征三瓣圆短,色不净绿,且瓣上具有明显红筋纹。
71、高荷
瓣型荷瓣
历史1922年春由吴恩元选出,因是高姓花贩掘得,故命名高荷。
特征三瓣头圆短阔、收根,蚌壳捧,大圆舌。花葶高约四、五厘米。苞叶紫红色,叶阔硬、斜生。落肩。
73、端秀荷
瓣型荷瓣
历史不祥
特征三瓣短阔,收根放角,蚌壳捧,大刘海舌,花葶长。苞叶紫红色,叶短阔微斜披。
73。绿云
瓣型荷瓣
历史1969年产浙江杭州五云山,为留下镇陈氏所得。
特征
三瓣短圆、阔大,蚌壳捧,刘海舌。此花瓣、唇变化极大,时有多瓣、多捧、多唇、多花形出现,故亦可列入奇瓣型之列。苞叶绿色,叶短阔厚壮,叶尖钝,有光泽,叶束一般都成斜直性,但亦常有呈扭曲叶形。为我国春兰荷瓣中稀珍名种。
74、福田大荷
瓣型荷瓣
历史1950年无锡蒋瑾怀选出。
特征三瓣长阔,刘海舌,花期长,花形大。
75、蔚荷
瓣型荷瓣
历史1951年由苏州叶寄深选出。
特征三瓣长阔、收根、放角,蚌壳捧,刘海舌,花葶长。
76、文团素
瓣型狭瓣荷形素
历史清道光时由苏州周姓选出,故亦名周文段素。
特征
主瓣长阔、紧边,收根;副瓣稍狭,收根细,微有紧边,色翠绿,瓣尖部厚肉质感,硬挺,一字肩。剪刀捧,大刘海舌、色微白。苞叶淡绿色,叶弓形,有光泽,叶尖尖锐。
77、云荷素
瓣型狭瓣荷形素
历史1932年由作者沈渊如选出。
特征三瓣长阔、紧边、收根放角,瓣肉甚厚,色翠绿,一字肩,捧有微兜,雪白大圆舌。叶短阔肥厚,类似“绿云”叶形。
78、常熟素
瓣型狭瓣荷形素
历史于民国初由常熟张雨生选出。
特征三瓣狭长、圆头,收根细、放角,肩平,蚌壳捧,深绿色,花葶细长。苞叶深绿色叶半垂,叶尖钝。
79、魁荷素
瓣型荷形素
历史1915年由宁波林太和选出。
特征三瓣短圆阔,收根放角,瓣厚,色深绿,合拢蚌壳捧,微白大圆舌。
80、龙素
瓣型荷形素
历史1936年由作者沈渊如选出。
特征三瓣厚阔,收根放角,微有紧边,瓣前端呈汤匙形,色嫩绿,蚌壳捧,大刘海舌、水绿色,花期长。
81、香草素
瓣型荷形素
历史1936年由作者沈渊如选出。
特征三瓣质厚,收根放角,紧边,蚌壳捧,大圆舌,花葶高。
83、宋荷素
瓣型荷形素
历史民国初由宋姓选出。
特征主瓣头圆、紧边,收根;副瓣长脚收根,蚌壳捧、有微兜,圆舌、色微白。
83。月佩素
瓣型荷形素
历史清朝光绪年间由苏州顾翔霄选出。
特征
三瓣阔长,收根放角,蚌壳捧,大圆舌,水白色,舌根基两侧缘有时偶缀浅绯红晕。由于此花色泽嫩翠、俏丽,花容又柔丽,故被视作为素荷瓣中名花。常有一葶二花开出。
84、谢荷素
瓣型荷形素
历史抗战前由苏州谢瑞山先生选出。
特征三瓣长阔、紧边,收根放角,花色翠绿,蚌壳捧、合拢,大圆舌,花葶高,肩平。叶阔、呈弓形。
85、雪莲素
瓣型荷形素
历史解放前由浙江花贩选出。
特征三瓣短阔,收根放角,略有紧边,剪刀捧,大圆舌、微白色,花色嫩绿、俏丽。苞叶赤中泛绿,故俗称为赤壳素。
86、杨氏荷素
瓣型荷形素
历史1920年由陈义室主人选出。
特征
三瓣短阔、头圆,收根放角,瓣尖微有紧边,浅蚌壳捧,大圆舌、微白绿色,花葶短,一般都在三厘米左右。苞叶淡绿,叶宽阔、半垂,较短。为春兰素荷中上品。
87、翠荷素
瓣型飘门荷形素
历史1919年由无锡杨干卿选出。
特征
三瓣戟形,瓣肉甚薄且带飘形,唯捧略厚且有微兜,圆舌、白色,花葶细长、白色中微有褐紫晕。苞叶绿中泛紫色,为赤壳素中奇特品种。
88、松鹤素
瓣型竹叶形瓣素
历史抗战前由花贩选出
特征
三瓣形似竹叶,长脚收根、放角,剪刀捧,圆舌、水绿色。健花,花期长,至凋不变形,繁殖快,故为春兰素瓣中流传较广泛品种。苞叶绿色,叶细、半垂,叶尖尖锐。
89、品素
瓣型狭瓣荷形素
历史
1935年由苏州品芳茶室主人徐姓在虎丘花贩中选出,因而当时曾命名为品素。翌年又被无锡荣文卿先生向徐君分得兰草四筒,其后荣君改名为荣顶、鼎素等别称。
特征三瓣头圆、紧边,收根放角,色绿,肩平,圆舌、水绿色。
90、寅谷素
瓣型竹叶瓣素
历史清朝光绪年间由穆姓选出。
特征与松鹤素大同小异,只是收根稍细,瓣尖端紧边略长。苞叶绿色,叶形近似松鹤素,繁殖快,健花。
91、秦淮素
瓣型狭瓣荷形素
历史1947年由作者沈渊如选出。
特征三瓣头圆、长脚,微有紧边,剪刀捧,圆舌、白色中略带微黄色,花葶高,花容挺拔,花期长。
93、张荷素
瓣型荷形素
历史不祥。俗称大吉祥素。
特征三瓣长阔,收根稍细、放角,剪刀捧,大圆舌、白色,大落肩,花葶长,偶有一葶二花。苞叶绿色,叶宽阔呈半垂形。
93。梁溪蕊蝶
瓣型奇瓣(捧瓣唇形化)
历史1959年由作者沈渊如选出。
特征
三瓣狭长,翠绿色。猫耳捧,捧瓣周缘有白色唇瓣化现象,瓣内幅上缀有紫红色点、块、刘海舌、微缀紫红点。苞叶绿中泛紫,筋络深紫色,叶细长,半垂。
94、冠蝶
瓣型荷形彩蝴蝶型
历史三十年代由作者沈渊如选出。
特征
五瓣宽阔而大,分窠,主瓣微有紧边,副瓣前端向后翻卷,下半幅唇瓣化、缀有稀疏点块,大圆舌上有细微红点,阔蚌壳捧。苞叶红紫色,花葶长,花容丰丽,为绿蝴蝶型中名花。
95、渊蝶
瓣型荷形彩蝴蝶型
历史解放前由作者沈渊如选出。
特征
五瓣宽阔,分窠,副瓣下半幅唇瓣化、缀有深紫色晕块,剪刀捧内幅中央缀有暗紫色竖条,大圆舌,花葶长。苞叶紫红色,壳上筋、麻呈紫褐色,沙晕重。花色深绿。
96、杨氏素蝶
瓣型荷形素唇蝴蝶型
历史1920年由陈义室主人选出。
特征
三瓣宽阔,副瓣下半幅呈素唇瓣化,大圆舌。花色翠绿,由于演化唇瓣化部位白色长阔,整朵花形宛如粉蝶飞舞,柔姿动人,被兰界视为珍品。苞叶绿色,上缀绿筋,条条通梢达顶,布满绿沙晕,清晰可辨。
97、彩蝴蝶
瓣型荷形彩蝴蝶型
历史解放前由作者沈渊如选出。
特征
三瓣短阔、荷瓣形,副瓣自中幅起呈波形,渐向瓣尖转向后翻,酷似菱角;下半幅唇瓣化阔,靠近瓣尖部位,缀有红点短阔点、条。主瓣和副瓣内侧中央部位,缀有暗红色多条纹。剪刀捧。大圆舌。苞叶浅绿色,上缀深紫筋纹,沙晕清晰。叶长阔,半垂性。花葶长。此种彩蝴蝶与传统老种迎春蝶有显着差别。
98、迎春蝶
瓣型荷形彩蝴蝶
历史1935年由拥花室主选出。
特征
三瓣厚阔,副瓣下半幅唇瓣化,前端部向后翻卷不见。剪刀捧。大圆舌。五瓣上缀有清晰暗绿色条纹。花葶长达10厘米,为蝴蝶瓣型中花葶最高者。苞叶紫红色,缀有暗紫筋纹。
99、里蝶
瓣型奇瓣(无唇多瓣形)
历史1935年由作者沈渊如选出。
特征
此花为无唇瓣形,由七片花瓣组成花朵,在唇瓣部位由二片花瓣分列,瓣上略有唇形化。色绿。花葶矮仅寸余。苞叶紫红色,叶呈直立性。
100、蕊蝶
瓣型多唇瓣无捧形
历史民国初由杨杏生选出。
101、素蝶莲
瓣型双素唇荷瓣形
历史解放后由作者沈渊如选出。
特征
三瓣长阔,瓣肉厚。剪刀捧。有二个素唇瓣分列。花葶长。苞叶微红色,筋纹暗紫红色(属赤壳素)。为我国双唇素瓣中稀珍品种,由此填补了我国传统兰蕙瓣型中缺少双唇瓣的空白。
103、四喜蝶
瓣型多瓣、多唇形
历史不祥
特征外轮四瓣对生,呈X形;内轮三瓣演变成半截白色唇瓣化。
103。和合
瓣型多瓣、多唇形、双蕊柱
历史1922年由纫兰室主选出。
特征外轮四瓣成“X”形,长阔,收根放角,紧边;内轮三瓣亦呈荷瓣形,二个蕊柱,二片唇瓣。
(二)蕙兰类
1、上海梅
瓣型绿壳类梅瓣
历史清嘉庆初李良宾选出。
特征
三瓣长脚圆头,半合硬捧,穿腮小如意舌,花色翠绿,一字肩。盛开后,副瓣偶有后翻状。叶半垂。花葶细长。苞叶绿色。被列入老八种之一。
3、仙绿
瓣型绿壳梅瓣,别名宜兴梅,因花形酷似老上海梅,故亦称后上海梅。
历史民国初年由宜兴艺兰者选出。
特征
三瓣头圆、狭长,分窠,羊角兜捧心,舌长不卷。在旧社会,兰贩常以此种混充老上海梅出售。苞叶绿色。常有梅形水仙瓣开出。
3。老蜂巧
瓣型赤壳类绿花梅瓣
历史
清康熙时由上海青浦县朱家角市民选出,当时苏州洞庭山金姓者在那里开设当铺,向买不肯,嘱贼偷出,为此曾引起诉讼。相传双方向官场行贿,逐级上诉,未获胜负,直上告至康熙皇帝,引起他的好奇,下令将此花送京,尔后,当观赏时,恰巧有一只蜜蜂飞落至花朵上,当即命名为蜂巧。
特征三瓣文皱,收根细、放角,紧边,猫耳捧,方缺舌。花色微黄。苞叶浅绿色。为旧传名种中之珍种。
4、老极品
瓣型绿壳类绿花梅瓣
历史清朝光绪辛丑年由杭州公诚花园冯长金选出。
特征三瓣圆头、长脚收根,分窠,硬兜捧心(有时偶有分头合背式),龙吞大舌,肩平。苞叶绿色。被列入蕙兰新八种。
5、江南新极品
瓣型赤壳类梅瓣
历史
1951年由浙江兰贩阿禄带至无锡杨干卿家,当时杨氏托荣文卿先生鉴审花蕾,确定日后必出好花品,其后由杨干卿买下。
特征
花形与老极品相仿。三瓣圆头收根,分窠半硬兜微合,龙吞大舌,肩平,细长花葶,风韵气色甚佳,被列入蕙兰新八种之一。
6、端梅
瓣型赤转绿壳类梅瓣
历史1913年杭州卢长寿选出,由于花容端正,故命名为端梅。
特征三瓣头圆、边紧色绿,肩平,分窠或分头合背,蚕蛾兜捧心,舌大。花朵排列较密。被列入新八种之一,为蕙兰中名种。
7、崔梅
瓣型赤转绿壳类梅瓣
历史抗战前,杭州崔怡庭选出。
特征
三瓣头圆且大,细收根,瓣肉厚糯,半硬捧心,分窠或分头合背,龙吞舌。色绿,肩平。被列入新八种之一,亦为蕙兰中名种。
8、仙蜨
瓣型赤壳绿花梅瓣
历史清朝光绪庚子年由绍兴兰贩徐阿木选出,由杭州邵芝岩鉴定而命名。
特征三瓣长脚圆头,紧边,厚肉,软蚕蛾兜捧心,大如意舌。各朵花柄微红色。花朵初开时略俯首,一星期后则挺拔。
9、翠萼
瓣型绿壳梅瓣
历史1909年由无锡荣文卿选出。
特征
三瓣短圆,紧边,硬兜捧心,分窠,小如意舌,肩平。有时开癃放门时,必须用骨针把勾搭三瓣挑开,否则三瓣皱,瓣幅中心有硬筋。被列入蕙兰新八种之一。
10、庆华梅
瓣型绿壳类梅瓣
历史
1911年由浙江绍兴兰贩车庆选出,售予吴恩元先生,栽培六年后复花,时值推翻满清皇朝,为庆贺起见,念及车庆在华兴旅馆发现此花,故联系其人、其地,遂命名为庆华。
特征三瓣短脚圆头、紧边,瓣厚,分窠蚕蛾捧心,大如意舌,一字肩。被列入蕙兰新八种之一。
11、涵碧梅
瓣型赤转绿壳类梅瓣
历史1918年由浙江绍兴兰贩刘德林选出。
特征
三瓣短阔、紧边,瓣厚,分窠半硬捧(背基部微合拢),龙吞舌,花葶细而高。花色如碧玉。流传不多,由于花容端壮、秀丽,被视作蕙兰中杰出种之一。
13、荣梅
瓣型赤壳类梅瓣
历史清宣统元年由无锡荣文卿选出。
特征三瓣长脚圆头,分窠半硬兜捧心(有时捧瓣基部有合背形式),圆舌,五瓣质厚、糯,色绿。为新八种之一。
13。程梅
瓣型赤壳类梅瓣
历史清干隆年间由江苏常熟程姓选出。
特征三瓣紧边短圆,分头合背或分窠捧,龙舌,花葶粗壮高大,叶阔呈弓形。为老八种赤蕙之首。
14、关顶
瓣型赤壳类梅瓣
历史清干隆时由江苏浒关万和酒店店主选出。故一名万和。
特征五瓣短圆,豆壳,分窠,大圆舌,肩平。叶阔。为老八种赤蕙之一。
15、元字
瓣型赤壳类绿花梅瓣
历史清朝道光年间由浒关艺兰者选出。
特征三瓣头圆长脚,紧边,色绿,分窠半硬捧心,肩平,执圭舌,花葶粗壮高大,为老八种中赤蕙之一。
16、老染字
瓣型赤壳类梅瓣
历史清朝道光时由浙江嘉善阮姓选出。亦名阮字。
特征
三瓣短窄深,肩平,分窠大观音兜捧心,大圆舌,有时花朵癃放;唇瓣尖部被嵌窄不舒、上翘或歪斜,故俗称为秤钩头老染字。花葶细长。为蕙兰中老八种之一。
17、后翠蟾
瓣型绿壳类梅瓣
历史
旧有翠蟾,在清朝干隆时由江苏宜兴尤姓选出,其后已断种。咸丰七年富阳张圣林选出花形类似者,为怀念旧种,又命名为翠蟾,兰界遂俗称为后翠蟾,以示其别。
特征
外三瓣短圆、收根极细,瓣前幅形如汤匙罄口,瓣肉厚,半硬分头合背捧,小如意舌,肩平,花色俏绿如翠,花茎细圆挺直。不易生花,繁殖慢。为蕙兰中着名佳种之一。叶厚阔,呈弓形。
18、端蕙
瓣型赤壳类绿花梅瓣
历史由浙江杭州诸长生选出。
特征三瓣头圆,紧边,长脚收根,肩平,半硬捧,大如意舌,花葶细长。
19、解佩
瓣型赤壳类绿花梅瓣
历史民国初由上海张姓选出。
特征
三瓣翠绿,紧边短脚圆头,白玉捧心,大如意舌,花葶细长。花蕾刚舒瓣时花形稍小,渐后越放越大,花姿挺劲。叶细狭,呈弓形,繁殖快,健花。
20、碧如海
瓣型赤转绿梅瓣
历史1933年由作者沈渊如选出。
特征花形似上海梅,花色碧绿,花葶细长,健花,容易繁殖。叶细狭半垂。
21、天锡梅
瓣型赤壳类梅瓣
历史不祥
特征三瓣圆头、紧边、收根,肩平,半硬兜捧,小如意舌,花葶上花序仅四、五朵。
23、戚氏第一梅
瓣型赤转绿梅瓣
历史1930年由戚之刚选出。
特征花形近似老极品。
23。夏集圆
瓣型赤壳类梅瓣(实则是梅形水仙瓣)
历史抗战前选出。
特征花形与春兰的集圆相似。
24、俞梅
瓣型赤壳类梅瓣
历史抗战前由上海俞致祥先生选出。
特征三瓣圆短、收根,软蚕蛾捧,小如意舌。花葶适中,挺劲,与花序形型相配。
25、万顷含翠
瓣型水银红壳梅瓣
历史1946年由作者沈渊如选出。简称万顷。
特征外三瓣紧边、大圆头,细收根,色翠肉厚,分窠,蚕蛾捧兜,如意舌。
26、赓泉梅
瓣型赤转绿梅瓣
历史
于1930年由江苏武进何赓泉选出,当时命名为赓泉梅;于1941年复由苏州谢瑞山先生种植后复花,因其花形、容姿属罕见品种,遂冠以“珍品”新名;以后兰坛亦曾以“滴翠”称唿(与清朝末年断种“滴翠”是同名异物)。
特征
三瓣圆头、略有紧边带尖锋、收根,软兜蚕蛾捧,分窠,小如意舌,花葶细挺。为近代蕙兰中稀珍品种之一。作者于1934年以来,曾培植过多盆。
27、瑾梅
瓣型水银红壳绿花梅瓣
历史1948年由无锡蒋瑾怀先生选出。
特征三瓣大头、紧边,收根细,蚕蛾捧,小圆舌。花色翠绿,花容端秀。
28、叶梅
瓣型水银红壳绿花梅瓣
历史1946年由绍兴兰贩王九,带去苏州,兜售予叶祖元、叶寄深先生。
特征五瓣分窠,短脚圆头、紧边,瓣肉厚,软蚕蛾捧,肩平,色绿,大如意卷舌。叶阔、半垂。
29、定阳梅
瓣型赤转绿梅瓣
历史不祥
特征五瓣分窠,头圆、紧边、收根,蜈蚣钳捧兜,圆舌。
30、东山梅
瓣型赤转绿梅瓣
历史抗战前,由苏州洞庭东山艺兰者选出。
特征五瓣分窠,瓣肉厚,圆头、紧边、收根,软蚕蛾捧,刘海舌,花色俏糯,形姿秀丽,为近代蕙兰中难得珍种,流传很少。
31、泮绿
瓣型绿壳类梅瓣
历史清朝干隆时由宜兴潘姓选出。
特征
外三瓣头稍圆、略带尖锋,有时开连肩合背、有时开呈分头合背;三瓣微皱,尖如意舌(大多紧缩在捧内或与捧瓣连成一块)。叶呈半垂。惰花性,花期晚。如在春盛多晒阳光,生发花蕾可能性较多。花形较差,由于当时细花上品者较少,所以亦被列入传统蕙兰老八种之一。
33、大一品
瓣型绿壳类大荷花形水仙瓣
历史按<兰言述略>载,清干隆时由浙江嘉善胡少梅选出;另据<兰蕙同心录>载,为嘉庆初年由胡少梅选出。
特征
五瓣分窠,色翠绿,瓣挺质糯,大软蚕蛾捧,大如意舌。被推崇为蕙兰中荷花形水仙瓣之冠,被列入传统蕙兰老八种之首位。
33。荡字
瓣型绿壳类小荷花形竹瓣水仙型
历史清道光时由苏州至荡口花船上选出。一名小荡、小塘。
特征
三瓣头圆细狭、紧边,分窠蚕蛾捧,如意舌,一字肩,花葶细挺。健花性,繁殖快。为蕙兰中典型小荷瓣水仙名种,被列入传统寒兰老八种之一。
34、培仙
瓣型绿壳类官种水仙瓣
历史清朝光绪甲申年由上海孙培先选出。
特征三瓣大头、荷形,轻蚕蛾兜,大刘海舌,花期较耐久。
35、冠群
瓣型赤壳类梅形水仙瓣
历史不祥
特征三瓣头圆、罄口式,收根,瓣肉厚质感,半硬捧,大铺舌。
36、大陈字
瓣型赤壳类大荷花官种水仙瓣
历史清干隆时由浙江嘉兴陈砚耕选出。一名砚字或赤砚字。
特征
三瓣平边长阔,呈荷瓣形式,落肩,软浅兜捧心,大柿子舌,赤绿花,花葶细长。如叶束瘦弱可能开出无兜滑口水仙瓣式。
37、瑞华
瓣型赤壳类绿花水仙瓣
历史1936年由作者沈渊如选出。
特征三瓣长阔,收根放角,浅软观音兜捧心,大铺舌。五瓣分窠。花形大,为飘门水仙瓣中佳种。
38、厉志
瓣型绿壳类水仙瓣
历史1934年由作者沈渊如选出。
特征三瓣狭长,蚕蛾捧,小如意舌。
39、文华仙
瓣型赤壳类荷形水仙瓣
历史1936年无锡蒋瑾怀先生在上海选出。
特征三瓣平边,收根放角,舒瓣后平整,瓣肉厚糯,微飘,浅兜,五瓣分窠,如意舌。为近代小型水仙瓣中俊俏品种。
40、楼梅
瓣型绿壳类荷形水仙瓣
历史
清朝光绪中年由绍兴楼姓者选出,故命名为楼梅。据另一传说,谓当时主人宴客于兰厅,宴罢送客至门口,适有一盆兰花绽蕊舒瓣,于是主人挽客人入室欣赏,取名“留梅”,后又改为“楼梅”。
特征三瓣大头细收根,分窠蚕蛾捧,大铺舌(开足后,前端后卷),色绿肩平,花葶细长,足可与大一品媲美。
41、华字
瓣型荷瓣绿花
历史清咸丰时由塘口华姓选出。
特征外三瓣放角收根,剪刀捧,大卷舌,宀字肩,盛放后捧瓣撑开呈“开天窗”形式。
43、团子荷
瓣型赤花类荷瓣
历史清同治戊辰年由上海宝山团子村艺兰爱好者选出。一名赤团子、团子大荷。
特征
三瓣短阔、收根放角,肩平,剪刀捧,大卷舌,唇瓣苔色绒绿,缀上均匀散布而密集的殷红朱点、块,与花容秀姿相映成趣。
43。胜利大荷
瓣型赤壳类绿花荷瓣
历史
原系1924年由无锡曹子瑜、荣文卿选出,当时命名曹荣大荷。1938年荣文卿将仅存小草二筒归作者沈渊如先生培植,历经二十年精心养护,日渐恢复茁壮,于1946年抗战胜利时得见一蕊,春盛开放,正适逢其会,作者为欢庆祖国重见光明,特汇集艺兰同好在无锡公园同庚厅举办兰展,当场改名为“胜利大荷”,以志爱国之心。
特征五瓣短阔横大,色绿,大卷舌。叶阔而肥,呈弓形。为近代赤蕙荷瓣中杰品。
44、丁小荷
瓣型绿壳类荷瓣
历史清咸丰时由丁姓选出。
特征三瓣戟行(瓣头尖,紧边,细收根),小荷花式剪刀捧,色绿中泛黄,肩平,拖舌,花形挺拔,为飘门水仙中杰出名种。
45、绿冠荷
瓣型绿壳绿花荷瓣
历史抗战前由无锡陆心栽选出。一称大绿花。
特征
三瓣长阔,收根、放角,色翠绿,剪刀捧,大卷舌。花色翠绿,花形特大,为近代绿荷瓣中杰出“瓣子花”(即近似荷瓣,却没有荷瓣那么厚实)。
46、绿魁
瓣型绿壳绿花荷瓣
历史解放初年由作者沈渊如选出。
特征三瓣长阔,收根放角,剪刀捧,大铺舌。
47、绿蕙荷鼎
瓣型绿壳绿花荷瓣
历史1937年由绍兴兰贩从南京携去上海,经俞致祥先生鉴定。
特征三瓣厚阔、圆大,剪刀捧,花色翠绿且糯,大铺舌。为近代绿蕙中佼佼者。
48、秦淮绿荷
瓣型绿壳绿花荷瓣
历史1946年由蒋瑾怀在南京秦淮河畔绍兴兰贩钱章德设置花篓中选出。
特征三瓣匀阔,瓣厚质糯,色浓绿如翠,剪刀捧,大铺舌。
49、泰素(金奥素)
瓣型绿壳绿花荷形竹瓣素。
历史
清朝道光时在余姚金岙山发现,为诸神元所得,后转让泰号酒店,定命为泰素(近代艺兰界普遍以此称唿),亦有金岙素之称。
特征
荷形竹瓣,蚌壳捧,大卷舌。花色翠绿,瓣肉晶莹,唇瓣苔色全绿,绒气重。花葶细长,花期长,至十多天,三瓣依旧舒挺不后倾,捧瓣不开“天窗”。叶束斜直性,叶尖尖锐,很易辨识。繁殖快,健花性。为近代蕙兰素瓣中流传较多品种,亦为名种之一。
50、梁溪素
瓣型尖狭瓣素唇瓣
历史1948年由作者沈渊如选出。
特征五瓣尖狭,色极翠嫩,大卷舌,唇瓣纯绿。
51、大魁素
瓣型绿壳绿花阔瓣荷形素
历史
清光绪丙子二年由许霁楼选出,因花瓣短阔,全绿苔唇瓣,为当时素唇瓣中罕见短阔珍奇之品,故命名为大魁荷素。后由汪可敬以佛番六百尊向许霁楼分出,转让给苏州顾翔霄。光绪壬寅秋,顾氏全部兰蕙品种皆归吴恩元所有,培植二十一年中,凡所开各盆兰花都与原名相符,而发现大魁素三瓣虽尚属短阔,惟舌大而卷,却与<同心录>书中所载似有出入。然而,凡除梅瓣外,剥视小蕊,舌短者居多,普通不具瓣型的“行花瓣”亦如此。当年吴恩元唯恐顾翔霄转让时或有遗疏而谬误,故以“顾氏大魁素”命名之。作者曾栽培多年。
53、金华绿蕙新素
瓣型绿壳绿花荷瓣素
历史解放前由杭州蒋仲谋选出。
特征荷瓣,花形类似泰素,只是唇瓣尤长阔,三瓣内弧度大。
53、巨州素
瓣型绿壳绿花柳叶瓣素
历史抗战前由巨州艺兰者选出。
特征花形与温州素近似,惟捧瓣尤狭长,刚开放时即呈开天窗式。叶中心幅宽约1厘米,长达40多厘米,斜垂或折形。
54、雪鸥
瓣型绿壳绿花仙素
历史1958年由沈白涛选出。
特征呈荷形水仙瓣;三瓣头圆阔、放角,收根细,剪刀捧,大铺舌,肩平。为近代自大魁素以后最杰出的荷形水仙素。
55、温州素瓣型柳叶水仙式素荷瓣历史民国初,由温州艺兰者选出。特征
三瓣长大,形似柳叶,剪刀捧(盛开时呈开天窗式),花色淡黄绿色、白卷舌。叶阔而垂软、长大,叶束外叶多数呈半垂性。花葶高,一般可高40厘米以上,粗壮。繁殖快,健花性。
55、温州素
瓣型柳叶水仙式素荷瓣
历史民国初,由温州艺兰者选出。
特征
三瓣长大,形似柳叶,剪刀捧(盛开时呈开天窗式),花色淡黄绿色、白卷舌。叶阔而垂软、长大,叶束外叶多数呈半垂性。花葶高,一般可高40厘米以上,粗壮。繁殖快,健花性。
56、彩蝶(翠蝶)
瓣型绿壳绿花荷形蝴蝶瓣
历史1936年由作者沈渊如选出。
特征
三瓣厚阔、每瓣横向下半幅呈唇瓣化,并上缀鲜细朱点,剪刀捧,大铺舌。花瓣翠绿,杂以浓艳朱点,红绿相映,宛如翠蝶飞舞,故以命名。自兰蕙分列各种花型以来,虽时有蝴蝶形蕙兰选出,但全属尖狭瓣“草蝴蝶”,唯至“翠蝶”选出后,方填补了蕙兰蝴蝶瓣中荷形蝶瓣的空白,亦可说是自古至今空前佳品。叶呈直立性,叶尖尖锐。
57、彩虹
瓣型绿壳绿花草蝴蝶瓣
历史解放前由作者沈渊如选出。
特征
五瓣尖狭,副瓣横向下幅?外呈白绿色唇瓣化,上缀稀疏朱点,大落肩,捧瓣向上撑开着生,大铺舌。属“草蝴蝶瓣”但亦为近百年中蕙兰蝴蝶瓣中难得品种。
58、海鸥
瓣型绿蕙扭瓣形
历史解放前由作者沈渊如选出。
特征三瓣长阔,刚绽蕊舒瓣时,二片副瓣即呈扭曲状,浅软兜,刘海舌。为兰蕙瓣型中新颖奇种。
59、蛾蜂梅
瓣型赤绿花波瓣形
历史1934年由作者沈渊如选出。
特征三瓣呈波浪状捧瓣头圆、轻兜,瓣尖端似猫耳般向上翻竖,小如意舌。为蕙兰中罕见花形。
60、朵云
瓣型绿壳绿花波瓣形
历史解放前由作者沈渊如选出。
特征
五瓣呈波状;捧瓣圆阔犹似猫耳状般向上翻皱着生,每片捧瓣内向中心处有一细圆淡黄色突出痕,周围有黄、白、绿晕色,大刘海舌。为皱角梅瓣形中别具风格的新奇品种,亦为我国兰蕙奇瓣型中增加了一种波瓣凸捧格式。
61、蕙莲
瓣型赤转绿花莲花形
历史1946年由作者沈渊如选出。
特征花葶上几朵花序联缀成一朵,变成多瓣、多唇形。
63、双舌梅
瓣型绿花梅瓣,唇瓣尖有倒“V”形深缺状。
历史抗战前由宜兴朱竞南选出。
特征
梅瓣形花。大圆舌,舌尖端有倒“V”形缺痕状,宛如并联缀双舌。这种深陷倒“V”形缺舌为蕙兰唇瓣型中又增加了一种新奇形式。
63。杂样锦
瓣型赤壳赤花杂样花形瓣式
历史抗战前常熟张企贤选出。
特征一葶多花中开有梅瓣、水仙瓣、尖狭瓣等形式。
64、赤蜂巧
瓣型赤壳赤花梅瓣
历史清末由杭州邵芝岩选出。
特征
三瓣头圆而长,瓣肉厚。捧瓣尖有厚兜、上翻似猫耳捧,分窠,小如意舌。为赤蕙中奇品。由于花形近似绿蕙“蜂巧”,故命名为赤蜂巧。
参考文献
【1】陈淏子,花镜(清)。
【2】刘灏,广群芳谱(清)。
【3】许霁楼,兰蕙同心录(清)。
【4】吴传澐,艺兰要诀(清)。
【5】袁世俊,兰言述略(清)。
【6】吴恩元,兰蕙小史,中华书局,1923。
【7】夏诒彬,种兰法,商务印书馆,1930、
【8】清芳室主,兰花培植法,国华新记书店,1935(再版)
【9】姚毓璆、诸友仁,兰花,上海科技出版社,1956、
【10】严楚江,厦门兰谱,1964、
【11】吴应祥,兰花的种子繁殖,植物引种驯化集刊,科学出版社,1966、
【12】董新堂,现代养兰学全书(台湾省),1966、
【13】小原荣次郎,兰花之解说(附培养法),东京京华堂,昭和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