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这些细微的差别对于不同种山乌龟作为药材的使用是否存在着巨大的影响呢?事实上,科学家对于不同种山乌龟的主要药用成分生物碱进行过薄层层析比较,发现这些植物外部形态虽然极为相似,但是每种植物的生物碱组成却各不相同,一般说来亲缘关系较近的种,其层析图谱也会比较相似。
提到山乌龟这个名字,许多人首先或许会想到的是一株株摆放在家中,块根凸起如小包,其上攀援出一株株翠绿色藤蔓的植物。这些盆栽小巧可爱,一个手掌的大小搭配上合适的瓷盆,摆放在干净素雅的屋内给人一种古朴而又俏皮的感觉。
这些块根呈现深棕色或者灰黑色,偶尔还可以看见一些龟裂和凸点漫布于其上,宛若一只背上生了芽的小乌龟。这种反差萌的形态使得山乌龟深受现代年轻人的喜爱,因而它也逐渐成为了一种新晋网红绿植。
当然,山乌龟并非仅仅是一种靠卖萌取胜的植物,它在中国南方地区,特别是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区的少数民族聚集地内则被赋予了另外一种价值。在古代民族医药邻域,山乌龟硕大的块根经过简单的炮制处理是可以入药的,它们被频繁使用于解毒或是治疗外伤等等。
它味苦,性温,有小毒,可以散瘀止痛,清热解毒,主治胃痛,痢疾,咽痛,跌打损伤,疮疖痈肿,毒蛇咬伤。最早被记载于《唐本草》之中,以解毒子命名,后被收录于《本草纲目》、《滇南本草》等重要的医学典籍当中。
作为一种民族草药,山乌龟的应用中包含了古代人民对于自然的开发和对于身边有限资源的无限探索。或许对于云南、贵州、巴蜀等地区的人民而言,山乌龟听上去并不陌生,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它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指代防己科千金藤属中的某一种植物,而是一群有着相似块根的植物。
换言之,当人们提起山乌龟,根据现代植物学分类法则,它无法被定义为每一种特定的植物,人们常年来用来治疗各种疾病的草药的块根或许来自于防己科千金藤属的某一个族群。目前,接受度较广的说法是,古书中说提及山乌龟的原植物所涵盖的千金藤属植物至少有17种。
相应的问题便产生了,如果说‘山乌龟’并不是一种植物,那么拿它入药是否会产生相应的药性偏差。这各种千金藤属植物中是否存在着有效化学成份的细微差别?而这些差别在为人们医治的过程中是否存在着显著的影响?本文就将针对这些问题逐一进行解答。
一、山乌龟的分类法则
人们在研究山乌龟有效化学成份的时候首先需要面对的就是这种复杂的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导致这类现象出现的情况有很多,后者比较常见,如仙人掌科植物龙骨花,根据其形态背后所产生的文化内涵出现了量天尺、观音莲、霸王花、假昙花等别名。
而对于山乌龟而言情况相似却又不尽然。根据地域和外观特征,它们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名字,如在云南地区多称之为地乌龟、贵州地区称之为吊金龟、在四川巴蜀等地则称之为金线吊乌龟。然而我们发现,虽然这些名称都指代山乌龟这种药物,但是按照现代的植物学分类法则,它们并不是同一种植物。
先前我们提到,受人类普遍接受的山乌龟原植物分类包括以下17种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地不容、汝兰、金线吊乌龟、白线薯、黄叶地不容、云南地不容、桂南地不容、荷苞地不容、马山地不容、大叶地不容、小花地不容、血散薯、长柄地不容、小叶地不容、海南地不容、广西地不容以及江南地不容。
它们主要分布在中国广西、贵州、云南、湖南等地,根据产地细微的差别,其植物性状和生长习惯也会产生不同。如小花地不容生长在广西九龙地区,多出现在生石灰岩上,它的重量和形态相较于其他种类更为庞大,有的可以达到百余斤。
而这种植物形态上的差别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着这些山乌龟内有效化学成分的差异。就拿同样生长在广西地区的两种地不容与之相比较,广西地不容和黄叶地不容分别分布在广西西南部、云南东南部以及广西中部和西部,然而根据当地制药厂反映,在提取这些地不容植物有效化学成分的时候,人们发现广西、黄叶地不容中的颅痛定含量远高于小花地不容。
所谓颅痛定是一种解热镇痛药,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月经痛、分娩后宫缩痛、紧张性失眠、痉挛性咳嗽等。这也是山乌龟提取物非常重要的一种临床应用。那么除此之外,这种复杂而混乱的植物分类又会使得‘山乌龟’之间产生哪些细微的差别呢?
二、山乌龟化学成分的个体差别
人们从山乌龟上可以提取的活性生物碱主要分作七类,分别是原小檗碱型生物碱、阿朴啡型生物碱、原阿朴啡型生物碱、吗啡型生物碱、莲花氏烷型生物碱、苄基异喹啉型生物碱和双苄基异喹啉型生物碱。
这些生物碱是山乌龟作为一种中草药得以对于人类机体产生作用的重要原因。虽然山乌龟普遍含有的生物碱种类大致相同,但是不同地域所出产和采集的不同种类的植物药材中还是存在了细微的差别。
譬如先前提到的颅痛定,在双江发现的地不容中就完全不含有这种成份,与之相对的它却携带另一种带有酚基的生物碱:异千金藤碱。此外人们还可以在某些特定地区采集的地不容中分离出金线吊乌龟中所不含的异可利定。
那么这些细微的差别对于不同种山乌龟作为药材的使用是否存在着巨大的影响呢?事实上,科学家对于不同种山乌龟的主要药用成分生物碱进行过薄层层析比较,发现这些植物外部形态虽然极为相似,但是每种植物的生物碱组成却各不相同,一般说来亲缘关系较近的种,其层析图谱也会比较相似。
因而弄清楚这一族群植物各自以生物碱为主的化学成分,不仅仅对于阐明千金藤属植物进化规律可以起到重要作用,对于中医学临床之于山乌龟的应用,以及现代医学对于山乌龟有效成份的提取都有种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池源,田恬,李兴,何凤发.“山乌龟药用价值及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8,17(12):13-15.
2.杨鹤鸣,罗献瑞.“山乌龟”的研究[J].《药学学报》,1980(11):674-683+705-707.
3.王方材.“云南地不容资源及有效成分的开发利用”[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87(02):4-5.
4.杨鹤鸣,罗献瑞.“山乌龟”的研究[J].《药学学报》,1980(11):674-683+705-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