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52回复 0 原帖 2023-06-10 04:46

与恐龙同年、比大熊猫珍稀的植物“活化石”—银缕梅

银缕梅,又称小叶银缕梅,为金缕梅科、银缕梅(或帕罗堤属)属落叶小乔木,学名Parrotiasubaequalis.别名单氏木(因纪念单人骅先生而得名),曾用名小叶金缕梅(如《安徽植物志》第2卷第492页,学名Hamamelissubaequalis)。俗称“葫芦树”,因其树干、枝条上经常生长虫瘿而得名;又称“木鱼树”,因树干和大枝上有扁蚜类寄生,导致其被危害的韧皮部因受刺激而形成硕大的虫瘿,且呈木质化,摘下来像个“木鱼”,其上有成虫的羽化孔,仿佛是木鱼的眼睛,干燥后敲起来,有清脆的响声。它为距今6700万年的最古老被子植物之一,在中国为单种属,1999年9月,被国家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其珍贵程度超过大熊猫。

1、银缕梅的特殊分类学地位

1992年我国植物学家公布了一则轰动全球植物界的新发现:江苏省宜兴市石灰岩山地里保存了6700万年前最古老的被子植物物种——金缕梅科新属新种银缕梅。它和裸子植物银杏、水杉一样作为被子植物最古老的物种,是仅存我国被再发现的活化石树种。科学家在2亿年前的古生代石炭纪化石中就发现了地球上已经有裸子植物;同样,在距今6700万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化石中,出现了金缕科植物,随后新生代第三纪,全球气候温和,演化出千万种被子植物物种。在植物进化的历史长河中,金缕梅科植物在植物进化史上有着承前(裸子植物)启后(被子植物)的重要地位。它和恐龙同年,比大熊猫珍贵

2、银缕梅之名的艰难问世

1935年9月,中山植物园的植物学家沈隽,在回宜兴老家途中于芙蓉寺石灰岩山地采集了一个植物标本,它满树枝果,似金缕梅,但又有明显差异,采集标本后准备进行鉴定,因抗日战争爆发,研究工作中断,这份珍贵的标本尘封在标本室里近20年。

1940年,中国植物学奠基人胡先啸先生在国外的刊物上撰文:山东三旺地区发现了一批植物化石。其中的一块被胡老先生归类为美国植物的一个“属”——弗特吉属,后来经过研究,发现那个植物就是恐龙时代的银缕梅。邓懋彬老说:“当时胡先生很遗憾地与银缕梅擦肩而过了。”

1954年,原中山植物研究所单人骅教授清理标本时,认为这个树种是金缕梅科种群中的一员,与日本的金缕梅相似,但又不能确认,继而指出,这份标本关系重大。

1959年,单人骅先生安排邓懋彬去苏浙皖寻找银缕梅,可见单老确实有先见之明。可是天不遂人愿,邓懋彬第二年就到大别山工作了,随后又辗转到河南,再经历文化大革命,虽然那些年没有着手研究,但是邓懋彬对老师的嘱托,一直没敢忘怀。

1960年,植物分类权威张宏达先生根据这份没有花、树枝上有一个果子的标本,定名为金缕梅科金缕梅属小叶金缕梅(HamamelissubaequalisH.T.Cheng),发表于《中山大学学报》(1960年第1期),使这一重大的科学发现陷入误区,并于1979年入载《中国植物志》第35卷。

1987年国家在编纂珍稀濒危植物“红皮书”时,邓懋彬被选为《中国红皮书———珍稀濒危植物》的编委,承担了40个物种的编写任务,而银缕梅则是重中之重,但此时单人骅老先生已经驾鹤西去。同年6月,邓先生终于在江苏宜兴善卷洞的石灰岩山地找到了7株“只结果不开花的”的植物化石。

1991年的3月,苦守5年的邓老终于在宜兴见到了开花的植株。邓老远远地就看到树上开满了红色的小花,仔细观察后发现每朵小花上都没有花瓣。这就是“活化石”银缕梅!他终于了却了单先生的心愿了。

1992年,邓懋彬、魏宏图、王希蕖在《植物分类学报》上发表了《银缕梅中国金缕梅科一新属》的论文,并将银缕梅的学名定为:Shaniodendronsubaequale(H.T.Chang)M.B.Deng,H.T.WeietX.Q.wang.

1998年,郝日明和魏宏图,再次对在安徽、浙江、江苏等地采到的银缕梅标本进行对比分析,从基本形态特征到核糖体DNAITS检测结果,认为它与帕罗堤属(Parrotia)具有最为密切的亲缘关系,与原产l里海南岸的伊朗银缕梅(Parrotiapersica(DC.)C.A.Mey)最为相似,最后订正为小叶银缕梅(Parrotiasubaequalis(H.T.Cheng)R.M.HaoetH_T.wei),《金缕梅科—新组合》论文发表在《植物分类学报》(1998年第1期)上。

3、银缕梅的“孤岛”分布区

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江苏南部宜兴,安徽及浙江。在安徽主要分布于大别山区的舒城小涧冲、金寨渔潭,皖南绩溪清凉峰北坡。大多分布于海拔400~700米的区间内,少数分布达1000米。在安徽清凉峰自然保护区主要分面布于水井湾、岭脚下、章坞口、大沙培、永来村口、四亩丘等处,位于安徽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内阴山水井湾海拔680米处最大的一株银缕梅,株高10.0米、胸径34.7厘米、冠幅6ⅹ6米,伴生植物有山核桃、宁波溲疏、小构树、水竹、绣线菊等,草本植物有一年蓬、虎耳草等。它是第三纪孑遗植物,由于其分布区域狭小,现存植株数量不多,生长速度极慢,数年开花一次,且雄蕊先于雌蕊成熟,种群呈现衰退,已濒于灭绝,亟待抢救保护。在安徽清凉峰花期为3月中旬~4月初,有效花期10天左右;果熟期为9月底~10月中旬。

4、银缕梅的濒危原因

数年开花一次,自然授粉结实机会少

根据安徽清凉峰自然保护区的原生银缕梅居群观测,每2~3年开花一次;再参考南京中山植物园的迁地栽培银缕梅植株观测,约为2~5年开花1次。因其开花的次数少,能够顺利完成授粉结实的机会也就少,导致其产生有性后代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种群数量的扩展被严重制约。

雌雄花异熟,传粉受精受阻

根据中国科学院南京植物研究所的多年观察:银缕梅从花芽分化到花苞展开,约需1年的时间;从花苞展开到雌雄蕊外露20天后,雌蕊才趋于成熟,雄蕊还要迟熟5~9天,属于典型的雌雄异熟型;从花芽形成到种子成熟约需18个月的时间。经人工辅助授粉,可明显提高座果率和增强种子的活性,使种子的发芽率上升到85%~90%。

病虫害较多,制约生长和开花结果

在清凉峰自然保护区经常可看到叶斑病、瘿瘤病等;危害叶部的害虫有新胸蚜、黄胫小车蝗、白眉刺蛾、黄刺蛾等,危害枝干的有瘿蚜、蜡蝉类等。

花期天气欠佳,影响雌雄蕊正常授粉

由于其开花期在3月中旬~4月初,此时山区多雨、气温偏低,也会明显影响到雌雄蕊的正常授粉、受精,从而导致后代的繁衍受到限制。

小居群分散,影响种群基因交流

由于其呈不连续的孤岛状分布,从而形成局部小居群内的近亲繁殖,使其后代缺乏应有的竞争能力。

5、银缕梅的种群保护、复壮

保护好现有的银缕梅小居群

在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内,调查清楚所有的分布区域、种群数量、结实母株,建立居群档案,设立专门的护林员,确保其现有的个体不被破坏。

人工繁殖扩大种群

尝试采用播种、扦插、压条、嫁接、分株的传统方法,进行人工繁殖,实施人工造林,扩大种群数量。尝试进行组培育苗。

不同分布区种群人工辅助授粉

可在安徽境内的舒城、金寨、清凉峰银缕梅种群之间,甚至包括江苏宜兴的银缕梅种群之间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扩大其遗传基础,促成种群的复壮。

强化银缕梅的病虫害防治

促成群落的健康壮大。设立定位观察点,科学观测银缕梅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过程,摸索其发生、危害和发展的规律,筛选出切实可行的、无环境污染的防治方法。

人工干预促成小居群复壮

可根据银缕梅的生态习性,为其创造一个光照充足、通风良好、营养丰富的小环境,甚至通过人工施肥、旱季浇水、防治病虫等措施,来促成其小居群的复壮。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