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287回复 0 原帖 2018-10-13 23:16

白皮松栽植成活的四个技术环节

白皮松的“栽植”绝不可以被简单地理解为狭义的种植,而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操作过程。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一系列对树体的损伤:首先,根部在起挖过程中所受的损伤严重,特别是根系主要吸水功能的须根大量丧失,使根系不能满足地上部分枝叶蒸腾所需的大量水分供给。其次,由于白皮松挖离原生长地,在运输过程中对树体和土球有不同程度的擦伤和压伤。再有,就是不能及时的栽植,白皮松远离“地气”而所要承受的营养消耗。所以白皮松要栽植成活,首先要选择适宜白皮松生长的地区和地块;掌握适宜的栽植时期;适当的对树冠进行不同程度的修剪;采取适宜的栽植方法。

蓝田白皮松

一.适地栽植

白皮松喜光、耐干旱、对-30℃干冷气候的地区仍能很好生长,根据白皮松的这些生长习性和特性,来选择适合其生长的地区。我国的中部和一些北方地区能很好的生长,如陕西、山西、山东、河北、北京、天津等地区城市。现在,白皮松经过培育驯化,开始引种移植至浙江、江苏、杭州、湖北、安徽等一些城市。

白皮松在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上生长良好。所以选择好地区地块,是白皮松栽植成活的第一步。

二.适时栽植

白皮松在栽植原则上应在其最适宜的时期进行。根据白皮松的生长特性,在栽植地区特定的气候条件下,来决定栽植时期。一般来说在春季植物开始萌芽时期栽植最为理想,因为此时期树体还处于休眠状态,生理代谢活动滞缓,水分蒸腾较少且树体内贮藏营养丰富,受伤根系易于恢复,移植成活率高。而在冬季稍为温暖的地区,秋季栽植也是不错的选择,此期,树体对水分的需求量减少,而外界的气温还未显著下降,地温较高,根部尚未休眠,移植时被切断的根系能够尽早愈合,并可有新根长出, 翌春,这批新根即能迅速生长,有效增进水分吸收功能,有利于树体地上部枝芽的生长恢复。

三.适当修剪

为了减少树体水分流失,增加树体的主干水分营养,在栽植前后,通常要对树冠进行不同程度的修剪。在不影响树体外形美观的前提下,对下垂枝、病枯枝、交叉枝、树冠中心的过密枝进行适当修剪,以缓解枝叶水分的蒸腾量,均衡树势。

四.适法栽植:

白皮松带土球移植是必要条件,栽植时,树坑不宜过深,土球入穴后,如草绳密缚,以剪断绳缚为宜,以利于根系透气,使土壤与根系接触,增强水分和无机养分的吸收,并促进新根萌发,恢复生长。然后,将树体扶正进行细土回填,填满后,在树穴边缘筑起一圈土堰,再将水缓慢倒入,一次性浇足,后期干旱时再适当浇水,因白皮松根系不耐长时间水湿浸泡。然后等水浸入土壤后,再将树体扶正,用干土掩盖。如遇树体、树冠较大,应及时支撑,避免日后发生歪斜。

做好以上四个栽植技术环节,才能有效保障白皮松成活率,日后需要注意的是除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白皮松养护管理措施。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