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胡杨是落叶中型天然乔木,直径可达1.5米,木质纤细柔软,树叶阔大清香。耐旱耐涝,生命顽强,是自然界稀有的树种之一。胡杨树龄可达200年,树干通直,高10~15米,稀灌木状。树叶奇特,因生长在极旱荒漠区,为适应干旱环境,生长在幼树嫩枝上的叶片狭长如柳,大树老枝条上的叶却圆润如杨。
2、青杨是中国北方的习见树种,杨柳科杨属落叶乔木,高可达30米。树冠宽卵形,树皮幼时灰绿色,平滑,老时灰白色,浅纵裂。叶柄圆柱形,无毛。蒴果卵圆形,3~5月开花,5~7月结果。产中国辽宁、华北、西北、四川等省,生于谷、河岸和阴坡山麓。3、白杨是杨柳科杨属植物的通称,原产北半球,其它杨属植物分布于较北较高处,以叶在微风中摇摆,树干非常直而闻名。因分蘗快,多生长成林,罕见单株者,甚有益于自然景观。树皮灰绿平滑,分枝自然,绿叶茂密,转为鲜黄,雌雄异株,春天葇荑花序先叶开放。4、大叶杨为落叶乔木,高20多米,胸径0.5米。他以黄河中下游为适生区,多生于低山平原土层深厚雨量充沛地方,通常以灌木型存在。树皮片状开裂,粗糙。芽圆锥形,微有胶质,无毛。喜欢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本种叶形在杨属中最大,先端通常渐尖,易于识别。5、黑杨为乔木,高30米,树冠阔椭圆形。树皮暗灰色,老时沟裂。小枝圆形,淡黄色,无毛。芽长卵形,富粘质,赤褐色,花芽先端向外弯曲。花期4~5月,果期6月。天然生长在河岸、河湾,少在沿岸沙丘,常成带状或片林。抗寒,喜光,不耐盐碱,不耐干旱,在冲积沙质土上生长良好,在中国北方和北亚等地都有分布。杨树是世界上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树种,主要分布北半球温带、寒温带森林树种,北纬22~70°,从低海拔到4800米。在中国分布范围跨北纬25~53°,东经76~134°,遍及东北、西北、华北和西南等地。天然树种分布最广的国家有俄罗斯、中国、加拿大、美国、意大利、法国等国。中国有丰富的杨树资源,我国天然林面积约300万公顷,从最北的大小兴安岭的甜杨、大青杨,直到南方的滇杨,从东到西,西部有耐干旱、耐盐碱的胡杨,还有银白杨、银灰杨等。不论营造防护林还是用材林,杨树都是主要的造林树种,我国杨树造林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世界上杨树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杨树因为是速成树种,长得快,老化得也快,一般寿命为30~40年,很少有活过100年的。但有些品种的寿命却很长,如毛白杨有的可以活200年,胡杨树寿命更长,目前已知最长寿的一棵胡杨已活了800多年。杨树与泓森槐进行混交林,可以充分的利用土地资源和光照资源,达到经济利益最大化。杨树和泓森槐的混交林是根据植物喜光与耐荫,树根扎根的深度,植物生长周期以及嗜肥性的特性进行不同混合搭配,从而达到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合理分配不同层的光照,水分和养分。混合林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林内光照减弱,水分蒸发减少,可以形成林内的小气候混合林的根系更加发达,在保持水分和防风固沙的效果会更加;混合林叶冠层厚,枯落物比较多,单位面积落叶更多,比单纯林更能提高土壤肥力;混合林品种多,生境比较好,病虫害的天敌比较多,从而可以有效的抑制病虫害的繁殖和传播;由于混交林温度低、湿度大、风速小,火灾的危险系数更低;混交林的主要树种在伴生树种的辅助下,主干可以长的更加通值、圆满,干材质量更好。
植物
杨树上,杨树隶属杨柳科。本科有三个属,即:杨属、柳属、钻天柳属。杨属(Populus)分类系统又共分为五大派:青杨派(Tacamahaca)、白杨派(Leuce)、黑杨派(Aigeiros)、胡杨派(Turanga)、大叶杨派(Leucoides)。
白杨组,树皮通常灰白色,平滑,仅老树基部粗糙。芽具绒毛或光滑。叶具绒毛,至少在长枝叶下面具绒毛;短枝叶具绒毛或光滑;叶柄侧扁或近圆柱形。苞片条状分裂,边缘有长毛,柱头2-4裂;雄蕊5-20,花药不具细尖。蒴果长椭圆形,通常2瓣裂。新一代中华红霞杨大叶杨组,树皮呈片状开裂,粗糙。芽圆锥形,微有粘质,光滑。短枝与长枝叶近圆形,基部心形或深心形;叶柄仅先端微扁。花盘深裂,宿存;雄蕊12-40,花药长椭圆形,具细尖;子房具柔毛,花柱较长,柱头2-3裂。蒴果具毛,2-3(4)瓣裂。
青杨组,树皮纵裂。芽大,富有粘质,有强烈的香味。叶上面绿色,下面通常白色,长短枝叶形状不同,基部楔形、圆形至浅心形,边缘不具半透明狭边;叶柄圆形或近四棱形,有沟槽,长短不等。雄蕊8-60,花药长椭圆形至球形;柱头2-4裂;花柱短或无。蒴果2-4(5)瓣裂,花盘宿存。
黑杨组,树皮纵裂。芽富有粘质。叶通常为三角状卵形或菱状卵形,先端长渐尖,基部截形或阔楔形,边缘具圆锯齿,并有透明窄边,两面皆为绿色,均有气孔。雄蕊15-30,花药近球形或椭圆形,柱头2,无花柱。蒴果2-4瓣裂,花盘宿存。胡杨组,芽无粘质,有毛。叶形多变化,两面同为灰蓝色,仅下面有气孔;叶柄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