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百科首页 百科分类 切换频道

吹绵蚧防治

2016-12-21 17:165070佚名苗业网

吹绵蚧 学名:Icerya purchasi Maskell 类属:同翅目珠蚧科 又名棉团蚧、白条蚧等,属同翅目、蚧总科、珠蚧科。分布我国南北各地,国外东南亚有欧、美不少国家都有发生。以若虫、成虫危害牡丹、金桔、柠檬、玳玳、佛手、山茶、含笑、常春藤、月季、海棠、鞭蓉、石榴等花卉

为害状:常群集在叶牙、嫩芽、新梢上危害,发生严重时,叶色发黄,造成落叶和枝梢枯萎,以致整枝、整株死去,即使尚存部分枝条,亦因其排泄物引起煤污病而一片灰黑,严重影响观赏价值。

形态特征

成虫 雌成虫椭圆形,桔红色,体表面有黑色短毛。背面被白色蜡粉。发育成熟后其身后形成白色卵囊,卵囊联成一体明显的纵行沟纹约15条。

雄成虫较瘦小,体长2-3毫米,翅展5-7毫米。胸部黑色,腹部桔红色,翅侠长,深紫色,前翅1对,翅面有翅脉2条或白色纵浅2条,后翅退化成平衡体。腹末有2个肉质突起。各有4根长毛。

卵 长椭圆形,桔红色,包藏在卵囊内。

蛹 桔红色,长3-4毫米,被有白色蜡质薄粉,外裹白色蜡丝茧。

生活史及习性 我国南部1年发生3-4代,长江流域2-3代,华北2代。在浙江(黄岩)第一代卵和若虫盛期在5-6月。第二代在7月下旬至9月初,第三代在9-11月。吹棉蚧世代不齐,即使在同一环境内,往往各虫态都有。

吹绵蚧雌虫很多,雄虫数量极少,日常不易发现,繁殖方式多以孤雌生殖。雌虫成熟后从腹部末端分泌蜡质,形成卵囊,卵产囊仙,产卵期长达1个多月。每头雌虫在春季一般可产卵600粒左右,而夏季只能产200粒左右,初孵若虫多向树外部爬迁。附着在新梢或叶背主脉两侧危害,雄虫常在枝干裂缝或附近松土、杂草中作白色薄茧化蛹。经1周左右羽化为雄成虫,飞翔力强。0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 随时检查,用手或用镊子捏去雌虫和卵囊,或剪去虫枝、叶。

2、生物防治 保护或引放大红瓢虫、澳洲瓢虫,捕食吹绵蚧,这是在生物防治史上最成功的事例之一,因其捕食作用大,可以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

3、药物防治 在初孵若虫散转移期,可喷施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50%杀螟松1000倍液,或用普通洗衣粉400-600倍液,每隔2周左右喷1次,连续喷3-4次。

举报
收藏 0
月季吹绵蚧的防治方法
月季吹绵蚧同翅目硕蚧科雌成虫桔红色,椭圆形长4-7毫米,背面隆起,体外披有白色而微带黄色的蜡质粉及絮状纤维,腹部后方有白色半卵形卵囊表有脊状隆起线15条,卵产于囊中。雄虫小而细长,桔红色,长约3毫米,有黑色

0评论2018-08-19533

玉兰花常见的炸蝉红蜡蚧吹绵蚧红蜘蛛防治
玉兰花常见的炸蝉红蜡蚧吹绵蚧红蜘蛛防治1、炸蝉炸蝉的若虫在土中吸食花卉的根部汁液,成虫刺吸主叶汁液,雌虫将产卵器插在枝条上产卵,造成枝条枯死。炸蝉防治方法:①及时杀死刚出土的老熟若虫。②若发生较严重,

0评论2017-07-14635

海桐吹绵蚧防治方法
吹绵蚧是海桐的主要害虫之一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世代因地而异,一般1年发生2-3代。以雌成虫或若虫在枝干上越冬,次年3月产卵,5、6月为产卵盛期,5月下旬至6月下旬若虫盛孵;成虫于6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发生,7月中旬至

0评论2017-03-12455

花卉吹绵蚧壳虫的防治方法
花卉吹绵蚧壳虫的防治方法——吹绵蚧壳虫为害黄杨、柑橘、蔷薇、月季、海桐、牡丹、冬青、石榴、无花果、木瓜、梅花、含笑等多种观赏植物。以若虫和雌成虫群集植株枝梢及叶背吸汁为害,可使树势衰弱,枝梢枯死,其排

0评论2017-01-19406

澳洲吹绵蚧防治技术
澳洲吹绵蚧的防治技术—澳洲吹绵蚧Icerya purchasi Maskell又名棉花虫、吹绵蚧。属同翅目,珠蚧科。分布南方各地及北方温室。为害海桐、柑橘、棕榈、桂花、梅花、广玉兰、牡丹、石榴、山茶、雪松、大叶冬青、月季、

0评论2017-01-12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