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百科首页 百科分类 切换频道

油松毛虫综合防治技术

2017-01-20 23:294740佚名苗业网

一、油松毛虫在我局林区的发生及其猖獗为害的原因

1、树种结构不合理,油松人工纯林的比重大,且树龄都在10年以上,20年以下。这是由于刚发展起来的以油松为主体的森林生态环境还不健全,在组成单一的林分内还不适应多种有益天敌的生存而处于低密度,没有形成稳定的食物链。因此,幼林自身抗性很低,一旦发生油松毛虫,就会很快蔓延成灾。

2、连年气候干旱,气温偏高。这是因为气温越高,油松毛虫的死亡率越小,虫口数量增殖就越大,虫害就越严重。同时与3/4月份最高温度同最低温度的温差有一定关系,晚霜对油松毛虫有一定的杀灭作用。

3、技术力量薄弱,防治手段单一。自2007年开始,有了一名兼职森保技术员,并配备一定数量的技术力量。但由于这项工作起步晚,经验不足,又因在2009年以前,我们所采用的手段仅是单一的化学防治,还存在药剂品种少又无正常的供应渠道,这一点可以说是我们在防治工作上的一个薄弱环节。

4、林业“三定”后出现了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森林所有制和经营形式。与我区林地相毗邻的有个人经营的自留山和承包的集体林;集体经营的集体林以及地方国有林等。这些林地犬牙交错,在防治上缺乏有效的协调,特别是自留山和集体林几乎不进行法治。因此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虫源,致使我局经过多次防治的林木一再遭灾。

二、油松毛虫综合治理的策略和基本模式

1、合理划分防治类型、分类政策:依据我区历年来油松毛虫发生的频率和危害程度,依次划分为无灾区、常灾区、偶灾区和虫源地4种类型。

无灾区:是从油松和白皮松、刺槐等组成的混交林。这一类型生态条件好,灌木层丰富,天敌种类多且种群密度大,一般不易发生油松毛虫灾害。

偶灾区:是以油松林为主体,有不足两成的刺槐等树种混交,林间灌木较多,生态条件较好的林分。油松毛虫虽偶有发生,但不致酿成大灾。

常灾区:为大面积的油松纯林组成,有较少灌木分布的林分。生态条件差,油松毛虫为害经常发生,或间隔一定时期大发生。

虫源地:为油松疏林或林椽的高虫口密度的小区域背风向阳、土壤瘠薄、林下无灌木层的地段。单株虫口密度在150头以上,有虫株率近100%。

根据我们2008年春的调查,各种类型所占的面积及比重。

对于无灾区,主要采取保护性措施,如搞好封山育林,并辅以虫情监测工作。对偶灾区,一般采取搞好虫情监测,大力开展招引天敌等生物防治措施;必要时可发动群众进行人工捕捉,严禁使用化学农药。对于常灾区要科学地使用各种防治措施,主要采取营林措施,对现有油松林进行改造,提高森林的自控能力;在大发生时,则先采用化学防治措施,压低虫口密度的方法。对虫源地由于涉及的面积小,对整个森林生态系统影响不大,我们则主要采取抓住有利时机,使用高浓度超剂量的化学防治方法,及时控制虫源地,防止其扩散蔓延,治点保面。这是整个防治工作的重点,从效果上看做好了这项工作,可以使整个治虫事半功倍。

2、建立协调的防治联合体系:自2008年以来,我们队内加强了管理,完善了防治责任制;对外,加强同毗连单位的联合,协同作战,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防虫、防火、防盗三位一体的保护体系。我们坚持以我方人员为骨干,统一制定防治方案,并采取相互协调的防治工作,设立了虫情监测网络;与周围国营、乡、村林场共同建立起了联防体系。同时对物理防治的集体林给予支援。

三、几种常见的配套防治技术实施

1、加强营林技术的措施:逐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自控能力可以概括为五个字,即“封、育、补、改、造”。“封”就是有计划的封山,增加林下植被,减少人为破坏。主要在无灾区和偶灾区使用。“育”,是对密度过大的林分进行合理的修枝,促进林分生长。“补”,是在疏林地、林间天窗、空隙地、林椽等补植阔叶树或蜜源植物。“改”,是将大面积的油松纯林逐步改为混交林。“造”,是大力营造混交林,在新造林地采用多树种混交。我局柳口、晋庙铺两个林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油松毛虫害发生,这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2、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化学防治措施简便易行,杀虫速度快。在使用时必须扬长避短,我们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注意的几点是:

2.1、严格规定使用范围,只准许在高虫口林分内大发生的初期局部使用,这样既能及时防止它蔓延,又不致使生态系统产生较大的影响。从我们的防治试验结果来看,似乎是化学防治面积越大,防治效果越差,越小反而越好。

2.2、选择的使用化学药剂。这要注意两个方面,首先是选择对油松毛虫杀伤力大而对其它昆虫杀伤力小的品种;其次是在同一林地轮换交替使用效果好的农药。

2.3、正确选择适当的剂量。根据药性一般使用常规剂量和超剂量。常规剂量主要用在常灾区内的高虫口局部,而超剂量只能在更小范围的虫源地使用。

2.4、选择适当的施药方式。一般采用超低容量喷雾,工效高,杀虫效果好。

2.5、掌握好施药时机。首先应在油松毛虫初龄幼虫期防治;其次要注意天气等情况。

3、保护和充分利用各种天敌:目前我区已发现数十种各类天敌,鸟类以大山雀和灰喜鹊为优势益鸟,捕食性天敌还有蟑螂、蝽、胡蜂、蚂蚁等。在封山育林区油松毛虫卵的寄生率比未封山的高出30.2%。我们再放养寄生性蜂或招引鸟类天敌时,宁可采用代价大的人工捕捉措施,也绝对禁止使用化学防治措施。

综上所述,我们在油松毛虫综合防治和配套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今后我们的研究工作应逐步由目前的半定性研究过渡到全面的定量性研究上,深入研究各种林分类型与油松毛虫数量动态数模;研究天敌利用定量指标;研究准确的地面抽样调查方法;做好油松毛虫的预测预报工作,逐步形成各类型林分的较为规范化和有科学定量指标的综合防治配套技术,达到能在较长时期内,有效地控制油松毛虫发生的目标。

举报
收藏 0
油松树
油松 别名:油松树、短叶松、短叶马尾松、红皮松、东北黑松 拉丁名:Pinus tabuliformis Carrière种子植物门 裸子植物亚门 松柏纲 松柏目松科形态特征针叶常绿乔木,高达30米,胸径可达1米以上;树皮灰褐色或褐灰色

0评论2018-01-142469

油松繁殖栽培及病害防治技术
油松,又名东北黑松、短叶马尾松,常绿乔木,分布于辽宁、吉林、河北、内蒙古、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宁夏、四川、青海等地。油松四季常青,树姿苍劲,是园林绿化的好材料。现将其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仅

0评论2017-12-14452

油松立枯病的防治措施
一、症状油松由于苗木受感染的时期不同,表现症状各异。在播种时,种子刚发芽时受感染表现为种腐型。在种子发芽后幼苗出土前受感染表现为芽腐型,幼苗出土后嫩茎未木质化前受感染表现为猝倒型。苗木木质化后,由于根

0评论2017-06-30535

油松(松香)针锈病防治方法
油松属松科常绿乔木,以油松的油树脂除去挥发油后留存的固体树脂,即松香入药,此外松节、松花粉、松针、松树皮等也都可入药,具有燥湿怯风、生肌止痛、活络等作用,分布在陕西、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河南、湖北

0评论2017-06-30485

油松松针锈病的防治措施
油松松针锈病的分布及危害:油松松针锈病广泛分布在辽宁、吉林等省人工林内,1965年,在辽宁省章古台地区8~9年生油松(Pinus ta

0评论2017-03-26483

油松松树干腐病防治方法
油松松树干腐病防治方法油松松树干腐病:属苹果枝干重要病害,主要为害枝干。病斑初为椭圆形或不整形、暗褐色,逐渐扩展成凹陷的带状条纹,长达数十厘米,黑褐色。病健分界处常裂开,病皮翘起。病部生出很多稍突起的

0评论2017-02-02506

油松病虫害防治技术
1、松树腐烂病:主要为害中心干及主枝下部皮层。病部初呈红褐色、略隆起、水渍状、后皮层腐烂,常流出黄褐色汁液,湿腐状、有酒糟味,病斑圆形或椭圆形,边缘不清晰,有时呈深浅相间的轮纹状。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

0评论2017-01-28442

油松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树木病虫害的防治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并且涉及树木生命周期中种植、生长、开花、结果的各个时期。加强病虫害的防治,不仅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树木的生长状况,还是响应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一步。我们应当把树种的病

0评论2017-01-20584

油松毛虫的防治技术
油松毛虫的防治技术——油松毛虫Dendrolimn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展鳞翅目,枯叶蛾科。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和华东等地。幼虫为害油松、黑松、红松、樟子松、华山松、白皮松和落叶松,是松树的毁灭性害虫。

0评论2017-01-1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