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百科首页 百科分类 切换频道

紫苏根腐病的病原发病症状与规律及相关防治方法

2017-04-13 22:034130佚名苗业网

紫苏根腐病的病原发病症状与规律及相关防治方法——文章仅供参考,紫苏根腐病主要为害幼苗或幼嫩植株根系和根茎部。

紫苏根腐病发病症状:染病后叶缘颜色褪绿变淡,以后逐渐萎蔫坏死,由下向上发展。有时仅某方向部分叶片沿叶缘向叶柄方向变褐坏死,最后至全株萎蔫死亡。染病植株根部和根茎部多形成不规则黑褐色坏死斑,几个病斑相互汇合致根系或根茎部呈黑褐色腐烂,剖开茎部可见维管束变褐坏死。

紫苏根腐病病原:病原菌为Fusarium sp.属半知菌镰孢霉真菌。病菌产生两种类型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纺锤形,稍弯曲,3~5个隔膜。小型孢子卵圆形至长椭圆形,单胞或双胞。

紫苏根腐病发病规律:根腐病是紫苏的普通病害,分布广泛,发生普遍,保护地、露地种植都有发生。一般发病率5%~10%,严重地块可达40%以上,明显影响生产。

紫苏根腐病病原:主要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随病残组织在土壤内越冬,带菌的肥料和土壤是引起发病的主要初侵染源。其他作物遗留的病组织也可引起发病,病菌分生孢子还可随种苗传播。田间病菌以病部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借雨水溅射或浇水施肥传播蔓延。低洼、土质黏重的地块发病较重,施用未腐熟的堆肥或施肥、管理不当,或地下害虫严重致植株根部受伤等诱发此病。

紫苏根腐病防治方法:

1、收获后及时彻底清除植株及病残组织,集中妥善处理。重病地块种植前深翻晒土,杀灭病菌。

2、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有机堆肥充分腐熟,常发病地块采用高垄或高畦栽培。生长期适时中耕,及时防治地下害虫,避免田间积水或因水肥管理不当造成根伤。

3、重病地块选用土菌消可湿性粉剂,或利克菌可湿性粉剂,或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种植前拌细土均匀撒施在地表,或沟施或穴施在种植沟穴内,进行土壤消毒灭菌。

举报
收藏 0
五彩苏
五彩苏拉丁学名:Coleusscutellarioides(L.)Benth.别名:五彩苏、锦紫苏、洋紫苏、五色草、老来少、彩叶草界:植物界门:被子植

0评论2023-06-08351

紫苏叶
紫苏叶拉丁学名:FoliumPerillae别称:苏叶、赤苏、紫苏、皱苏、尖苏、香苏叶、鸡冠紫苏、子苏、紫苏叶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合瓣花亚纲目:管状花目科:唇形科亚科:野芝麻亚科族:塔花族

0评论2021-04-041905

香叶洋紫苏
香叶洋紫苏拼音:XiangYeYangZisu界:植物界英文名:Sweetbasil。香叶洋紫苏是唇形科(labiatae)Plectranthus香茶菜属:Coleus属:香叶洋紫苏C.aromaticus。一、香叶洋紫苏的繁殖方式将香叶洋紫苏母株的枝条或茎蔓

0评论2019-12-10584

紫苏草
紫苏草拉丁学名:Limnophilaaromatica(Lam.)Merr.英文名称:PerillaStem别称:紫苏草、紫苏茎、苏梗、紫苏枝茎、苏茎、紫苏杆、紫苏草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合瓣花亚纲目:管状花目科:玄参科属:石

0评论2019-11-261562

紫苏斑枯病的防治方法
紫苏斑枯病的防治方法紫苏斑枯病是由真菌侵害引起的,病菌越冬主要在病株残体和种子上,气温在20―25℃,相对湿度90%以上时,有利于病害发生。重茬地、低洼地、浇水过多、排水不良以及种植过密的地块,发病严重。一

0评论2017-04-11381

紫苏根腐病与斑枯病的防治技术
紫苏根腐病:主要为害幼苗或幼嫩植株根系和根茎部。紫苏根腐病发病症状:染病后叶缘颜色褪绿变淡,以后逐渐萎蔫坏死,由下向上发展。有时仅某方向部分叶片沿叶缘向叶柄方向变褐坏死,最后至全株萎蔫死亡。染病植株根

0评论2017-04-11376

紫苏的侧枝扦插繁殖技术
紫苏,别名桂苏、赤苏、白苏等,为唇形科紫苏属中以嫩叶供食的栽培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国和泰国,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各国。我国华北、华中、华南、西南及台湾省都有野生和栽培种。日本栽培也较普遍。紫苏嫩叶

0评论2016-10-08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