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百科首页 百科分类 切换频道

马尾松赤枯病如何防治

2017-05-19 00:514860佚名苗木

如何防治马尾松赤枯病

马尾松赤枯病分布与危害:赤枯病是马尾松幼林一种主要叶部病害。据全国普查,贵州、四川、广西、广东、云南、湖南、湖北、浙江、江西、福建、江苏、河南、陕西等省(区)都有发生。本病除为害马尾松(Pinusmassoniana)外,还侵染其它针叶树,如云南松(P.yunnanensis)、黑松、黄山松(P.huangshanensis)、油松(P.tabulaeformis)、华山松(P.armandi)、火炬松(P.taeda)、湿地松(P.elliottii)及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柳杉(Cryptomeriafortunei)、金钱松(Pseudolalrixamabilis)等。各种寄主中以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云南松受害最重。本病常与赤落叶病或落针病同时混生。

病害主要危害幼林新叶,少数老叶也受害。受害叶半截或全叶枯死,受害林分一片枯红,状似火烧。病叶与健叶相比,其含水量和干物质的平均损失率,分别为68.4%和39.2%,病害越重,损失就越大。病株平均高生长量降低46.7%~58.4%,年主梢生长量降低73.5%。

马尾松赤枯病症状:受害叶初现褐黄色或淡黄棕色段斑,后变淡棕红色,最后呈浅灰色或暗灰色,病斑边缘褐色。病部散生圆形或广椭圆形,由白膜包裹的黑色小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新病叶在室温下保湿1~3天后,出现黑褐色丝状或卷须状分生孢子角。根据病斑上、下部叶组织是否枯死,计有叶尖枯死型、叶基枯死型、段斑枯死型和全株枯死型四种症状。

马尾松赤枯病病原:病原菌是枯斑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funereaDesm.)分生孢子盘黑色,初埋生于寄主表皮下,后外露,直径约100~200μm,散生于叶面。分生孢子梭形或椭圆形,大小15~25μm×7~10μm,5个细胞,分隔处缢缩,中间3个细胞褐色,两端细胞圆锥形,无色,顶端有2~4根无色刺毛,长约10~19μm,分生孢子梗短。

用初发病的针叶分离,容易得到纯菌种。菌落圆形,白色,边缘整齐,气生菌丝发达,白色茸毛状,菌落中心基质略带橙黄色或色稍淡。在24~29℃下培养9~12天,开始产生分生孢子盘,呈大小不等的小黑点,久置成一发亮的黑色粘液团。分生孢子在5~33℃之间都能萌发,以20~30℃萌发量较多。无伤或有伤接种,经3~6天大量出现症状,潜育期2~7天。有伤接种平均发病率48.5%。最高达81.8%;无伤接种,平均发病率21.4%,最高达42.8%。在自然光的条件下进行接种时,应明暗交替。

马尾松赤枯病发生规律:马尾松、赤枯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树上病叶中越冬。在落地病叶上越冬者极少,且全部以分生孢子越冬。翌年平均气温16℃以上时,约5月上旬,分生孢子开始散放。以6月(四川)及7月(贵州)捕捉量最多,6月及8月次之,11月份(月平均温度16℃以下)基本停止散放。一般雨天或雨后捕捉孢子量最多,晴天较少。林缘、树梢及树冠,比林内、冠下及冠内发病重,这表明分生孢子借雨水机械脱离,随雨滴被气流带走。

病害一般于5月开始发生,当时月平均温度为19.5~19.9℃。6~9月为发病盛期,其间月平均温度20.3~22.9℃,月降雨量68.2~346.6mm,月平均相对湿度84%~86%。7月出现发病高峰期(月降雨量247~298.2mm,月平均相对湿度86%~89%)。以后,随气温下降;发病率逐渐降低。当月平均温度降至12℃以下时,即11月以后,病害基本停止发生。可见,气温是影响病害发生、发展的主要因子。而多雨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发展。新叶感病后一星期左右,产生新的子实体,遇雨产生大量分生孢子盘,以此进行多次重复侵染,5~9月均可产生新的子实体,7月为高峰期。

马尾松赤枯病防治方法:可用621硫烟剂加硫磺细粉(按8:2比例均匀混合而成)防治效果为91%~95%,741烟剂效果为88%~92%。此外,5%可湿性退菌特粉、退菌特重烟剂和621菲醌烟剂也均有一定效果。烟剂防治本病宜于6月进行,用量每公顷11~15kg,一年一次即可。如遇赤枯病和赤落叶病或落叶病混生的林分,需在6月和8月各放一次,各一次用药量应适当增加。

葵花松对赤枯病具有较强的抗病性。因此,选用葵花松造林,是防治本病的一种较好途径。

举报
收藏 0
马尾松盆景裁剪的若干问题
马尾松,又名山松,松科松属,在岭南地区广泛分布,资源充沛。近年来,随着松柏类盆景的盛行,马尾松盆景已成为岭南盆景的热门树种之一。裁剪,是岭南盆景造型手法中重要的手段之一,对松树裁剪不当不但影响到松树的

0评论2020-11-10358

偃松
偃松拉丁学名:Pinuspumila别称:马尾松、五针松界:植物界门:裸子植物门纲:松柏纲目:松柏目科:松科属:松属 种:偃松分布区域:东北寒温带针叶林及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

0评论2019-02-131418

马尾松栽培技术
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特有的乡土树种和南方荒山造林先锋树种,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林树种,广泛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是分布

0评论2018-04-28612

油松树
油松 别名:油松树、短叶松、短叶马尾松、红皮松、东北黑松 拉丁名:Pinus tabuliformis Carrière种子植物门 裸子植物亚门 松柏纲 松柏目松科形态特征针叶常绿乔木,高达30米,胸径可达1米以上;树皮灰褐色或褐灰色

0评论2018-01-142469

马尾松松瘤病防治方法
马尾松松瘤病:又叫松栎锈病。除马尾松外,尚可为害多种其他松树,已发现的有黄山松、云南松、油松、黑松、华山松等,其中以马尾松在海拔400米以上地区,云南松在海拔2,500米以上地区,黄山松在海拔800米以上地区感

0评论2017-03-20509

马尾松松毛虫防治方法
马尾松毛虫:又叫松毛虫,毛辣虫,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及河南南部都有发生。成虫体长24~35毫米,灰褐色或灰自色,前翅上有明显的波状横纹,近外缘有8~9个黑斑,翅中央有一个白点。卵近圆形,粉红色。幼虫体长45~60毫

0评论2017-03-20467

马尾松毛虫防治技术
马尾松毛虫防治技术——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又称狗毛虫、毛毛虫,以幼虫取食马尾松、湿地松、黄山松等松树针叶危害。松树被害后,轻者造成材积生长下降、松脂减产、种子产量降低,重者针叶被吃光

0评论2017-01-28450

马尾松病虫害防治方法
马尾松病虫害防治方法一、松毛虫:发生代数因地区和年份不同而异,如河南每年发生2代,长江流域各省2-3代,福建、广东3-4代。以幼虫在针叶丛中或树皮裂缝中越冬,也有在树下杂草丛内或石缝下越冬的。越冬幼虫于来年4

0评论2016-10-18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