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百科首页 百科分类 切换频道

云南蓝果树

2019-05-26 13:238930佚名苗业网

云南蓝果树    学名:NyssayunnanensisW.C.Yin    别称:毛叶紫树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桃金娘目    科:蓝果树科    属:蓝果树属    种:云南蓝果树    命名者及年代:W.C.Yin,1977    保护级别极危:(CR),来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

云南蓝果树(学名:NyssayunnanensisW.C.Yin)是蓝果树科蓝果树属植物,大乔木,高25-30米,胸径约l米;树皮深褐色,常现小纵裂;小枝粗壮。叶厚纸质,椭圆形或倒卵形,稀长椭圆形,长15-22厘米,宽8-12厘米。花单性,异株,由叶腋或叶已脱落的叶痕腋芽生出;雄花多数成伞形花序,花梗长约3毫米,被绒毛。核果幼时绿色,干燥后紫褐色,长卵圆形或近椭圆形;总果梗长2厘米,被黄绿色微绒毛;种子稍扁,外壳上有7条纵沟纹。花期3月下旬,果期9月。

云南蓝果树分布于中国云南南部。生长于西双版纳海拔500-1100米的山谷密林中。

云南蓝果树是中国热带北缘的特有种,对于区系研究有科学价值。木材坚重,为优良的建筑用材。

一、云南蓝果树的形态特征

云南蓝果树是大乔木,高25-30米,胸径约l米;树皮深褐色,常现小纵裂;小枝粗壮,直径5毫米,微呈棱角状,当年生枝密被黄绿色微绒毛,二年生以上枝被宿存的黄褐色微绒毛;皮孔显著,近圆形或椭圆形,淡白色或淡黄白色;冬芽锥形,鳞片镊合状排列,密被黄绿色绒毛。

云南蓝果树叶厚纸质,椭圆形或倒卵形,稀长椭圆形,长15-22厘米,宽8-12厘米,顶端钝尖,具短尖头,基部钝形或近圆形,稀楔形,边缘全缘或微呈浅波状,上面深绿色,干燥后橄榄色,下面除叶脉深黄色外其余部分淡绿色,干燥后灰绿色,密被黄绿色微绒毛,叶脉上更密,中脉在上面微下凹,在下面凸起,侧脉14-18对,与中脉成40度的角开展,上部略向内弯曲;叶柄粗壮,长2-3厘米,近圆柱形,上面微呈浅沟状,密被黄绿色微绒毛。

云南蓝果树花单性,异株,由叶腋或叶已脱落的叶痕腋芽生出;雄花多数成伞形花序,花梗长约3毫米,被绒毛,总花梗粗壮,圆柱形,长2-2.5厘米,密被黄绿色微绒毛,单生于叶腋或叶已脱落的叶痕内侧;花托盘状;花萼有萼片5,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约0.5毫米;外面被微绒毛,花萼下有小苞片4,卵形,密被绒毛;花瓣5,近长椭圆形,长2毫米,宽1毫米,外面被疏柔毛;雄蕊10,排列成2轮,长2-3毫米,生于花盘周围,花丝钻形,无毛,花药淡黄色,椭圆形;花盘肉质,微现裂痕。雌花未详。核果幼时绿色,干燥后紫褐色,长卵圆形或近椭圆形,长2厘米,宽1厘米,直径5毫米,被微绒毛,无果梗,通常4-5枚成头状果序,果实下边有矩圆形小苞片4枚;总果梗长2厘米,被黄绿色微绒毛,生于叶腋或叶已脱落的叶痕内侧;种子稍扁,外壳上有7条纵沟纹。花期3月下旬,果期9月。

二、云南蓝果树的近种区别

云南蓝果树与华南蓝果树相近,但本种的叶系椭圆形,下面有微绒毛,小枝、叶柄和果梗均较粗壮并有微绒毛,易于区别。

三、云南蓝果树的生长环境

云南蓝果树喜湿热气候,生长在海拔500-1100米的山谷密林潮湿处、山坡、阴处、沟底、阴处、密林中、路旁等生境。分布地气候类型为热带北缘季风气候。生长区年平均温20-21.7℃,极端最低温2℃,极端最高温40℃,年降水量100-1500毫米,多集中于6-10月,年平均相对湿度82%。土壤为山地黄壤或砖红壤。

四、云南蓝果树的分布范围

云南蓝果树分布于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南起勐罕镇北到景洪市与普洱交界地段,德宏州南起瑞丽市及其支流南畹河北至盈江县勐典河三级站大坝之间的地段,西起芒允乡雪梨村附近地段东至盈江县及其支流大盈江。

五、云南蓝果树的繁殖方法

云南蓝果树用种子繁殖,于8-9月采种,洗净果皮杂质后随即播于苗床,但以湿沙层积过冬,来春播种效果较好。该树种移栽后较难成活。

六、云南蓝果树的主要价值

1、观赏:云南蓝果树在新叶萌发及深秋落叶时变红色,而其果实成熟时又呈现美丽的深蓝色,观赏价值很高。可大力发展这一优良的乡土树种,以创造更丰富的植物景观。

2、研究:云南蓝果树是中国热带北缘的特有种,对于区系研究有科学价值。

3、经济:木材坚重,为优良的建筑用材。

七、云南蓝果树的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1998年ver2.3-极危(CR)。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极危。

列入《中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规划》(2011-2015年)——极小种群(狭域分布)保护物种。

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植物部分)2004年——极危。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第一批)1999年8月4日——Ⅰ级。

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1991年9月——极危。

(一)、物种现状

云南蓝果树分布零星,数量极少,处于极度濒危状态。20世纪90年代前,发现的采集点均在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州,共发现8株;20世纪90年代后,在中国云南德宏州发现云南蓝果树的新分布点,见于盈江芒允、瑞丽南畹河边及陇川龙江,先后发现6株。其中,仅瑞丽南畹河的分布点位于保护区内。云南蓝果树不仅数量稀少,而且主要分布在林缘、沟边、耕地边等人为利用程度高、干扰大的生境,林下更新幼苗极少,种群结构不连续,野外灭绝风险很高。因此,应加大云南蓝果树的保护力度。

(二)、濒危原因

云南蓝果树分布范围狭窄,种群数量稀少,幼苗更新极其困难,种群结构不连续,保护区外的分布点受不同因素的影响,逐渐消失。

(三)、保护措施

中国云南景洪县普文已建立自然保护点,应列为保护对象,加强管理和繁殖。有关单位应大力引种栽培。

1、加强就地保护:就地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最有效的保护措施。云南蓝果树种子依靠重力传播,建议将云南蓝果树野外残存点划为保育地,加强就地保护管理。在保育地内,严禁种地开荒、采挖及其他土地利用,使云南蓝果树种子落地后免受干扰,能够顺利萌发生长。所划地块若属村民所有,应与其签订托管协议,建立补偿或经济惩罚制度;或者对于林地经营权是集体或者个人所有的,通过土地置换或长期租赁等形式使得管理部门取得其原生境土地的有效管理权。

2、人工育苗:针对云南蓝果树种群数量稀少,结实正常,但由于生境破坏,更新困难的现状,可采取采种育苗回归原生境的方式,增加野外种群数量。事实上,云南蓝果树人工育苗的问题已解决,回归工作也已经尝试过,主要问题是需持续的资金支持,保证回归工作的有效和持续开展。

八、蓝果树属

华南蓝果树、薄叶蓝果树、上思蓝果树、瑞丽蓝果树、蓝果树、文山蓝果树、云南蓝果树。

举报
收藏 0
蓝果树属
蓝果树属拉丁学名:NyssaGronov.exL.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桃金娘目科:蓝果树科属:蓝果树属分布区域:亚洲和美洲。蓝果树属(学名:NyssaGronov.exLinn.)是蓝果树科一

0评论2022-04-02473

华南蓝果树
华南蓝果树拉丁学名:Nyssajavanica(Bl.)Wanger.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桃金娘目科:蓝果树科属:蓝果树属分布区域:云南、广西、广东保护级别:近危(NT)IUCN标准生境:

0评论2022-03-30420

薄叶蓝果树
薄叶蓝果树拉丁学名:NyssaleptophyllaFangetCheninActaPhytotax.Sinica13界:植物界。薄叶蓝果树,产于我国湖南省。小乔木,树皮褐色或深褐色,平滑;小枝纤细,幼时淡紫色,被短柔毛,老时褐色或深褐色,无毛。冬

0评论2019-12-03468

文山蓝果树
文山蓝果树拉丁学名:NyssawenshanensisFangetSoong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桃金娘目科:蓝果树科属:蓝果树属。文山蓝果树是乔木,高20米;树皮深灰色,粗糙;小枝圆柱形,

0评论2019-12-03724

蓝果树科
蓝果树科拼音:lánguǒshùkē学名:NyssaceaeJuss.exDumort.(1829)界:植物界亚界:绿色植物亚界总门:轮藻总门门:木贼门(有胚植物门)亚门:木贼亚门(维管植物亚门)纲:木兰纲(被子植物纲)亚纲:蔷薇亚纲超

0评论2019-12-03597

瑞丽蓝果树
瑞丽蓝果树 界 植物界 科 蓝果树科 属 蓝果树属 分布区域 云南省西部.瑞丽蓝果树,瑞丽蓝果树,落叶乔木,瑞丽蓝果树叶纸质,卵形或卵状椭圆形,稀卵状披针形,顶端锐尖或长锐尖,基部近圆形,略向下延伸。瑞丽蓝果

0评论2019-12-03461

紫树
紫树(Nyssa sinensis Oliv.),也称蓝果树,落叶乔木,高10—18米;树皮粗糙,薄片状脱落;幼枝紫绿色,老枝褐色,有明显皮孔。纸质椭圆形或长卵形,长12—15厘米,宽5—6厘米,全缘,有时稍呈波状;叶脉突出于背面

0评论2019-01-314578

蓝果树
蓝果树拉丁学名:NyssasinensisOliv.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桃金娘目科:蓝果树科属:蓝果树属种:蓝果树命名者及年代:Oliv.,1964。

0评论2019-01-06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