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百科首页 百科分类 切换频道

蓝果树科

2019-12-03 17:295970佚名苗木

蓝果树科   拼音:lánguǒshùkē   学名:NyssaceaeJuss.exDumort.(1829)   界:植物界   亚界:绿色植物亚界   总门:轮藻总门   门:木贼门(有胚植物门)   亚门:木贼亚门(维管植物亚门)   纲:木兰纲(被子植物纲)   亚纲:蔷薇亚纲   超目:菊超目   目:山茱萸目   科:蓝果树科   分布区域:分布于亚洲和美洲。中国分布于长江流域、西南和华南各省区。

蓝果树科Nyssaceae,双子叶植物纲的一科。又称珙桐科。有3属10余种,分布于亚洲和美洲。中国有3属8种,分布于长江流域、西南和华南各省区。本科多为高大乔木,树冠圆形,生长迅速,为优良的庭园树和行道树;有些种类可作药用,木材可制造器具和建筑材料。树种有蓝果树和喜树等。

一、蓝果树科的形态特征

蓝果树科是落叶乔木,稀灌木。单叶互生,有叶柄,无托叶,卵形、椭圆形或矩圆状椭圆形,全缘或边缘锯齿状。花序头状、总状或伞形;花单性或杂性,异株或同株,常无花梗或有短花梗。

1、雄花:花萼小,裂片齿牙状或短裂片状或不发育;花瓣5稀更多,覆瓦状排列;雄蕊常为花瓣的2倍或较少,常排列成2轮,花丝线形或钻形,花药内向,椭圆形;花盘肉质,垫状,无毛。

2、雌花:花萼的管状部分常与子房合生,上部裂成齿状的裂片5;花瓣小,5或10,排列成覆瓦状;花盘垫状,无毛,有时不发育;子房下位,1室或6-10室,每室有1枚下垂的倒生胚珠,花柱钻形,上部微弯曲,有时分枝。果实为核果或翅果,顶端有宿存的花萼和花盘,l室或3-5室,每室有下垂种子1颗,外种皮很薄,纸质或膜质;胚乳肉质,子叶较厚或较薄,近叶状,胚根圆筒状。

二、蓝果树科的分布情况

蓝果树科有3属,约10余种,分布于亚洲和美洲。

三、下级分类

喜树属CamptothecaDecne.

珙桐属DavidiaBaih.

蓝果树属NyssaGronov.exLinn.

四、模式属

蓝果树属NyssaGronov.exLinn.乔木或灌木。叶互生,全缘或有锯齿,常有叶柄,无托叶。花杂性,异株,无花梗或有短花梗,成头状花序、伞形花序或总状花序;雄花的花托盘状、杯状或扁平,雌花或两性花的花托较长,常成管状、壶状或钟状;花萼细小,裂片5-10;花瓣通常5-8,卵形或矩圆形,顶端钝尖;雄蕊在雄花中与花瓣同数或为其2倍,花丝细长,常成线形或钻形,花药阔椭圆形,纵裂,在雌花和两性花中雄蕊与花瓣同数或不发育,花盘肉质,垫状,全缘或边缘成圆齿状或裂片状;在两性花和雌花中子房下位和花托合生,1室稀2室,每室有胚珠l颗,花柱近钻形,不分裂或上部2裂,弯曲或反卷,柱头有纵沟纹,在雄花中雌蕊不发育。核果矩圆形、长椭圆形或卵圆形,顶端有宿存的花萼和花盘,内果皮骨质,扁形,有沟纹;胚乳丰富,子叶矩圆形或卵形,胚根短圆筒形。

五、蓝果树科的代表植物

(一)、毛叶紫树NyssayunnanensisW.C.Yin

毛叶紫树(maoyezisu)蓝果树科nyssaceae

现状:濒危种。又名云南蓝果树,为我国特有。分布区很小,数量少,多遭砍伐,已处于濒临绝灭的境地。

形态特征:落叶大乔木,高25-30米,胸径达80-100厘米;树皮灰白色至褐色,近平滑,常具细纵裂;小枝密被褐黄色绒毛,疏生灰白色近圆形皮孔。叶芏质,宽椭圆形、倒卵形或宽卵状长圆形,长10-22厘米,宽5-12厘米,先端钝,具短尖,基部宽楔形,全缘,上面亮绿色,下面黄绿色,密被黄褐色绒毛,脉上更密,侧脉10-18对;叶柄长2-3.5厘米,密被褐黄色绒毛。花单性,异株,由叶腋或叶已脱落的叶腋生出;雄花多数成伞花序,花梗长约3毫米,总花梗长2-2.5厘米,密被黄绿色绒毛,萼片5,外面密被绒毛,花瓣5,雄蕊10,排列成2轮,生于花盘周围。头状果序由5-7果组成,序轴长达2.5厘米,密被绒毛;核果椭圆形,长1.3-2厘米,熟时红色,顶端及基部密被绒毛,疏生皮孔;种子稍扁,外壳上有7条纵沟纹。地理分布:毛叶紫树只分布于云南西双纳景洪县,生于海拔540-850米的林中。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本种产地年平均温20-21.7℃,极端最低温2℃,极端最高温40℃,年降水量100-1500毫米,多集中于6-10月,年平均相对湿度82%。土壤为山地黄壤或砖红壤。毛叶紫树主要生长于热带北缘季雨林,局部空隙,阳光较充足而又湿润的地段。常是乔木上层的组成成分,数量较少。花期3-4月,果期5月以后。

保护价值:毛叶紫树是中国热带北缘的特有种,对于区系研究有科学价值。木材坚重,为优良的建筑用材。

保护措施:景洪县普文已建立自然保护点,应列为保护对象,加强管理和繁殖。有关单位应大力引种栽培。

栽培要点:用种子繁殖,于8-9月采种,洗净果皮杂质后随即播于苗床,但以湿沙层积过冬,来春播种效果较好。本树种移栽后较难成活。

(二)、珙桐DavidiainvolucrataBaill.

珙桐(googtong)蓝果树科NYSSACEAE

现状:稀有种。为中国特有的单属植物,系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遗种,也是全世界著名的观赏植物。由于森林的砍伐破坏及挖掘野生苗栽植,数量较少,分布范围也日益缩小,若不采取保护措施,有被其它阔叶树种更替的危险。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达20余米,胸径达1米左右;树皮深灰色,常呈薄片脱落。叶纸质,互生,无托叶,常密集于幼枝顶端,宽卵形或近圆形,长9-15厘米,宽7-12百米,先端急尖或短急尖,基部心形,边缘具粗锯齿,上面初被疏长柔毛,下面密被淡黄色或淡白色丝状粗毛,侧脉8-9;叶柄长4-5(-7)厘米。花杂性,由多数雄花与1雌花或1两性花组成近球形的头状花序,直径约2厘米,着生于幼枝顶端,雌花或两性花生于花序的顶端,雄花环绕于周围,花序基部具2-3枚花瓣状苞片;大苞片膜质,长圆状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7-15(-20)厘米,宽3-5(-10)厘米,初呈淡绿色,后变为乳白色,干后为棕黄色;雄花无花瓣,具雄蕊1-7;雌花和两性花具退化花瓣6-10,子房下位,6-10室,与花托合生,子房顶端具退化的花被及短小的雄蕊,花柱粗壮,分成6-10枝,柱头向外平展,每室有1胚珠。核果长卵圆形,仅3-5室发育,长3-4厘米,直径1.5-2厘米,紫绿色,具黄色斑点,外果皮很薄,中果皮肉质,内果皮骨质具沟纹;果梗粗壮,长5-7厘米。

地理分布:分布于陕西东南部镇坪、岗皋,湖北西部至西南部神农架、兴山、巴东、长阳、利川、恩施、鹤峰、五峰,湖南西北部桑植、大庸、慈利、石门、永,贵州东北部到西北部松桃、梵净山、道真、绥阳、毕节、纳雍,四川东部巫山,东南部南川、北部平武、西部至南部汶川、灌县、彭县、宝兴、天全、峨眉、马边、峨边、美姑、雷波、筠连、云南东北部绥江、永善、大关、彝良、威信、镇雄、昭通等地。常混生于海拔1250-2200米的阔叶林中,偶有小片纯林。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分布区的气候冬冷夏凉,常年多雾,多雨,空气温度大。年平均温12-17℃,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相对湿度80-85℃,土壤为砂页岩、花岗岩或石灰岩等发育而成的山地黄壤或黄棕壤,PH值4.5-6.0。在土层疏松、团粒结构好、枯枝落叶层厚的地方生长较好。在常绿阔叶或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多呈零星散生,在四川有时为建群成分,可达乔木一、二层,稀为小片纯林。

同生植物:有扁刺锥、木荷、峨眉肉楠Actinodaphneomeiensis(Liou)Allen、粗穗柯Lithoarpuselegans(bl.)soepadmo、包槲柯、巴东栎QuercrsenglerianaSeem.、香港大头茶、天师栗Aesculuswilsoniirehd.连香树Cercidiphyllumjaponicumsieb.etzucc.黑毛四照花Dendrobenthamiamelanotricha(pojark.)Fang等。果期10月。

保护价值:珙桐为古老、珍贵、稀有植物。盛花期头状花序下的2枚白色大苞片非常显著,极似展翅之群鸽栖于树上,故有"中国鸽子树"之称,是驰名世界的珍贵观赏树种。因花序头状,花的形态有别于其它各属,故有学者主张另立珙桐科。对研究古植物区系和系统发育均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木材材质优良、可作家具等用。

保护措施:有的分布区虽已建自然保护区,但无严格保护措施,在其它分布区也应设置保护点,应制订具体的保护管理措施,积极开展引种栽培和繁殖试验,进行人苛造林,扩大其分布区。

栽培要点:用种子和扦插育苗。果核坚硬不易透水,种子有后熟性,采种后必须在低温下层积,播后两年才不整齐地发芽,苗期须搭荫棚。扦插以5-7月为宜,选用树龄较小的母树下部的半木质化、带叶枝条。若用50ppm的吲哚-3-丁酸或2-茶乙酸处理,可提高生根率。本树种在夏季高温干燥地方不易引种,推广的地区范围有局限性。

六、蓝果树科的主要价值

蓝果树科多为高大乔木,树冠圆形,生长迅速,为优良的庭园树和行道树,用以绿化城市和庭园极为相宜,有些种类可作药用,木材可制造器具或用作建筑材料。

七、蓝果树科

喜树属、蓝果树属、珙桐属。

举报
收藏 0
蓝果树属
蓝果树属拉丁学名:NyssaGronov.exL.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桃金娘目科:蓝果树科属:蓝果树属分布区域:亚洲和美洲。蓝果树属(学名:NyssaGronov.exLinn.)是蓝果树科一

0评论2022-04-02473

华南蓝果树
华南蓝果树拉丁学名:Nyssajavanica(Bl.)Wanger.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桃金娘目科:蓝果树科属:蓝果树属分布区域:云南、广西、广东保护级别:近危(NT)IUCN标准生境:

0评论2022-03-30420

薄叶蓝果树
薄叶蓝果树拉丁学名:NyssaleptophyllaFangetCheninActaPhytotax.Sinica13界:植物界。薄叶蓝果树,产于我国湖南省。小乔木,树皮褐色或深褐色,平滑;小枝纤细,幼时淡紫色,被短柔毛,老时褐色或深褐色,无毛。冬

0评论2019-12-03468

文山蓝果树
文山蓝果树拉丁学名:NyssawenshanensisFangetSoong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桃金娘目科:蓝果树科属:蓝果树属。文山蓝果树是乔木,高20米;树皮深灰色,粗糙;小枝圆柱形,

0评论2019-12-03724

瑞丽蓝果树
瑞丽蓝果树 界 植物界 科 蓝果树科 属 蓝果树属 分布区域 云南省西部.瑞丽蓝果树,瑞丽蓝果树,落叶乔木,瑞丽蓝果树叶纸质,卵形或卵状椭圆形,稀卵状披针形,顶端锐尖或长锐尖,基部近圆形,略向下延伸。瑞丽蓝果

0评论2019-12-03461

云南蓝果树
云南蓝果树学名NyssayunnanensisW.C.Yin别称毛叶紫树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桃金娘目科蓝果树科属蓝果树属种云南蓝果树命名者及年代W.C.Yin,1977保护级别极危(CR),来自世界自然

0评论2019-05-26893

紫树
紫树(Nyssa sinensis Oliv.),也称蓝果树,落叶乔木,高10—18米;树皮粗糙,薄片状脱落;幼枝紫绿色,老枝褐色,有明显皮孔。纸质椭圆形或长卵形,长12—15厘米,宽5—6厘米,全缘,有时稍呈波状;叶脉突出于背面

0评论2019-01-314578

蓝果树
蓝果树拉丁学名:NyssasinensisOliv.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桃金娘目科:蓝果树科属:蓝果树属种:蓝果树命名者及年代:Oliv.,1964。

0评论2019-01-06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