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盆景艺术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内因是民族性。由本民族的历史和思想文化所决定并体现的区别于其它民族同类要素的特质正是中国盆景的魅力所在。盆景与诗画融合,渲泻内心的情感,表现着自我对生活的态度,使景致涵蓄着诗与画的精神,这种情与意的构成形式,成就了中国文化的一门特有的现象—盆景。
盆景艺术应当是有意味的形式,她能唤起人们某种特殊的情感与体悟,既激起了我们的审美感情。感动我们的不单是作品的形式,而是这些形式暗示或传达的思想和信息。美好的形式并非自然客体的模仿与填充空间摆布的堆砌,而是作者伴随着对意象形式的情感把握而产生的内心兴奋的自然表露。那美好的盆盎画面不啻令人荡气回肠、回味无穷!
盆景作品的形式是有情、有神、有气韵、有生命、有气质的,能使人感到亲切。不管我们观照的对象是人还是物,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纷纷攘攘地出现在眼前仿佛都是一些跃动着的生命,它们都有着一种生命情趣。正是这些生命的欢乐与苦恼,相濡或相争的动人心魄的关系,才引发出艺术家的强烈而真挚的审美激情。尤其是我们中国人。
艺术家需要热情,他把作品本身看作是一个象自己一样有生命的东西,因而就对它产生了一定的爱憎情感。着手创作之时,这种爱憎感情渗透在作品之中,作品的感染力就与作者的感情态度于作品中的形象表现有关。难怪乎人们在接触到作品时,感到了他们所经历的激动,他(她)所体验到的欢喜与悲哀。
盆景之作如同艺术作品没有深刻的思想性是很难有震撼力的。深刻的思想缺乏艺术美的表现又难成为精彩。
中国盆景的意境缘自心境,心境明亮,自会有一番艺论的真知灼见。
文人树盆景重抒写主观情思,在创作方法上,特别强调以情造景,因心造境,淡然天真无俗气,凌厉九霄戏通神的“狂”者盆家大有人在,他们的心灵行为方式是一种悲剧性的美,其对所谓传统模式的冲击,我们仿佛看到流露出他们那种天真、奇倔、超脱、荒寒的自嘲艺术观,也无不是一种对自己内心世界感悟人生的情感充实。一点一线一枝一叶无不是云霞、浪花、花草、山骨的魂灵啊。
“文人树”盆景暂可作为观念形态的一种符号,不在布局形式上去刻意把握自然物象的再观,而以超然的处世态度来对待自然,那萧疏清旷之致,孤傲高洁之质,凭添了多少作者的自我审美理想与个人心境的形象体现。高、飘、幽、逸;清、简、洁、傲的心象,因为孤独,世界才静美。
中国盆景艺术的传统是通过具体的结构、造型技术而感受到一种精神、一种审美、一种思维方式。学习一个人的盆景风格不如学习一个人的艺术思想,我认为这也是“师造化”之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