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苗圈首页 苗圈分类 切换频道 发表帖子 回复帖子

苏派盆景历史渊源

楼主 佚名0311

一、唐宋时期——发展初期

苏州盆景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唐苏州刺史白居易就以玩石为癖,那是早期的山水盆景。至宋代,苏州诗人范成大制作的山水盆景已非常有名。宋代苏州人朱冲、朱勔父子已建造了绿水园和金谷园,陈列者许多山水和树桩盆景。

二、明清时期——发展盛期

明代苏州人王鏊所著的《姑苏志》里有这样的记载:“虎丘人善于盆中植奇花异卉,盘松古梅,置之几案,清雅可爱,谓之盆景。”这是有“盆景”称谓最早的文字记载,因此可以说“盆景”之名称自苏州人始。苏州盆景到明代时已经广为普及了,苏州“吴门画派”的画意成了盆景中刻意模仿的主题,形成了独特的技艺风格,并一直流传至今。明代苏州人文震亨所著《长物志》专门列出《盆玩篇》,对苏州盆景进行艺术总结,其中有不少独到的见解。他记载松柏、枫、榆、古梅为桩景之先声,认为可与画家马远、郭熙等笔下的古树作比的盆景才为上上品。到了清代,苏州的盆景制作已呈流行之势,由于爱好者越来越多,出现了虎丘、光福等盆景制作基地。

《光福志》中就有“潭山东西麓,村落数余里,居民习种树,闲时接梅桩”的记载。清代园艺学专著《花镜》也有关于苏州盆景的记录:“近日吴下出一种仿云林山树画意,用长大白石盆,紫砂宜兴盆,将最小柏、桧、或枫、榆、六月雪,或虎刺、黄杨、梅桩等,择取十余株,细视其体态参差高下,倚山靠石行栽之。或用昆山石、或用广东英石,随意叠成山林佳景。置数盆于高轩书室之前,诚雅人清供也” 。清代的胡焕章是当时用梅桩制作“劈梅”盆景的大家。

三、近现代发展状况

近代苏州文人周瘦鹃先生,既是著名的作家又是盆景艺术大师,他善于摹仿名画进行盆景创作,其作品清秀古雅。周瘦鹃的盆景不但重“景”,还注重“盆”与“架”:其盆要“古”,其要“雅”。“盆、景、架”三位一体,亦是苏派盆景的独特之处。另外,作为作家,他还著有盆景专著《盆栽趣味》。其《拈花集》及《花木丛中》亦有多篇关于盆景的文章。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周瘦鹃和盆景艺术大师朱子安共同努力下,苏派盆景的创作开始走上了专业发展的道路。六十年代,苏州园林管理处就建立了首座专业盆景园——慕园。当时苏州盆景在全国名噪一时,共有二十多个城市的盆景工作者来苏州向朱子安拜师学艺,因此可以说苏州盆景的造型技艺对全国各地的盆景发展起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在十年动乱时期,慕园的盆景被分散到留园、拙政园等其他园林中加以保护,直到七十年代末,苏州市人民政府决定在虎丘山下重建盆景园——万景山庄,并于1982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从此迎来了苏州盆景创作与发展的辉煌时期。

举报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