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桕的繁殖及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
一、苗木繁育1、播种砧木:葡萄桕和鸡桕均可作为乌桕的砧木。砧木种子采集于15~40年的生长健壮、种粒大、种仁饱满、无病虫害的母株。贮藏 1 年以上的种子发芽率很低,不宜播种。育苗地应选择向阳、肥沃、排水良好的地方。一般选择冬季或春季播种,冬播于11—12月采种后立即播种,春播一般以2—3月为好。按25~30cm行距条播,发芽出土后加强肥水管理和除草,间苗2-3次,最后一次按株距15cm左右定苗。苗木地径达 1cm以上,方可作为嫁接的砧木。2、嫁接方法:接穗选自优良品种或优良单株树冠中上部外围一年生枝条,粗度以0.75~1.00cm为好。接穗可随采随接,也可在冬季利用采下的果枝剪成60~80cm 长的枝条,放在室内层积沙藏,次年春季嫁接。① 枝接:包括切接、腹接、切腹接,其中以切腹接为好,成活率较高。嫁接时间以树液开始流动但芽尚未萌动时为好,江浙地区以2月下旬至3月下旬为宜。嫁接苗高达50cm 以上、根径1cm 以上即可出圃。乌桕主根发达,起苗时主根要保留20cm 长。② 芽接:包括“ T ”形芽接和环状芽接,春、夏、秋季均可进行,一般春、夏季为好。江浙地区 2 月下旬将去蜡种子用湿沙催芽,3月中旬播种。6月上旬至 7月上旬进行“T”形芽接或环状芽接,嫁接当年平均苗高达1m ,茎粗在1cm 以上。二、栽植与管理1、园地规划与建设:乌桕山地造林应选择向阳背风的南坡,平地、丘陵、“四旁”造林选择土层深厚、疏松的地方。嫁接苗造林一般栽植乌桕 450~900 株/hm2 ,农林间作以75~100 株 /hm2为宜。造林可在冬春季进行,采用穴状整地,施足底肥,一般施腐熟的厩肥 15.0~22.5t/hm2。造林时,还需要注意鸡桕和葡萄桕的相互配置,以利于提高结果率。2、土肥水管理:一是间作套种。桕粮间作、套种,但要注意在新造桕林中不要种高杆作物。二是冬挖夏铲春施肥。春梢萌发前或在4—5月施速效肥尿素45~75kg/hm2,促进春梢生长与花序形成、发育。7月为果实肥大生长期,要进行铲山、除草、松土,以减少地表蒸发及杂草、灌木的蒸腾,降低土壤水分消耗量,保证果实对水分的需要。7月以后进入种子发育期,应增施磷、钾肥。3、整枝修剪:乌桕树一般不进行专门修剪,而是在采摘时视树体长势强弱,将果穗连同结果枝不足0.5cm粗的部分一起采摘,以此替代修剪。同时,剪除重叠枝、下垂枝、枯衰枝、病虫枝,扩大受光面积及改善通风条件 。三、病虫害防治1、乌桕毒蛾:以啃食乌桕嫩枝皮层及果皮危害。防治方法:人工捕杀;灯光诱杀成虫;保护天敌;用 20% 灭菊酯3 000 倍液或溴氰菊酯 4 000~5 000 倍液防治。2、樗蚕:幼虫啃食树叶。防治方法:人工采茧;黑光灯诱杀成虫;用 90% 晶体敌百虫 1 000 倍液或 80% 敌敌畏乳油1 000 倍液防治,效果较好。3、乌桕卷蛾:幼虫卷于嫩叶中取食。防治方法:黑光灯诱杀成虫;用白僵菌、苏云金杆菌、赤眼蜂等进行生物防治;在 1~2 龄幼虫期使用晶体敌百虫或敌敌畏毒杀。4、乌桕木蛾:幼虫为害乌桕树叶。防治方法:利用小蜂、山雀、青蛙、蚂蚁等天敌扑杀;黑光灯诱杀;人工集树干上卵块;用 90% 敌百虫或 80% 敌敌畏防治。5、果实采收:当乌桕果壳脱落露出洁白种子即为乌桕成熟及适时采收期,时间一般在 10 月下旬。短截结果枝,同时采收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