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树是一种暖地速生树种。喜光,不耐严寒干燥。需土层深厚,湿润而肥沃的土壤,在干旱瘠薄地种植,生长痩长,发育不良。深根性,萌芽率强。较耐水湿,在酸性、中性、微碱性土壤均能生长,在石灰岩风化土及冲积土生长良好。
植物名称:喜树
分布地区:我国特有。分布于长江以南、海拔1000m以下的林边和溪边。
生态分类:木本植物;落叶乔木类
观赏分类:荫木类
高度范围: 30 (M)
形态特征:喜树是落叶乔木。高可达20余米,树干端直;枝条伸展,树皮灰色或浅灰色,有稀疏圆形或卵形皮孔。叶互生,纸质,卵状椭圆形或长圆形,长10-26厘米,宽6-1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上面亮绿色,嫩时叶脉上被短柔毛,其后无毛,下面淡绿色,被稀疏短柔毛,侧脉显着,10-12对,弧形平行,全缘,叶柄带红色,长1.5-3厘米,嫩时被柔毛,其后无毛。头状花序近于球形,顶生或腋生,顶生的花序具雌花,腋生的花序具雄花,总花梗长4-6厘米;花杂性,同株,苞片3枚,三角状卵形;花萼杯状, 5浅裂,裂片齿状;花瓣5枚,淡绿色,长圆形或长圆卵形,长2毫米,早落;花盘显着,微裂;雄蕊10枚,外轮5枚,较长,常伸出花冠外,内轮5枚较短,花丝细长,无毛,花药4室;子房在两性花中发育良好,下位,花柱无毛,长4毫米,顶端分2支。翅果长圆形,长2-2.5厘米,顶端具宿存的花盘,两侧具窄翅,着生于近球形的头状果序上。
生长习性:喜树花期7月,果熟期11月。暖地速生树种。喜光,不耐严寒干燥。需土层深厚,湿润而肥沃的土壤,在干旱瘠薄地种植,生长痩长,发育不良。深根性,萌芽率强。较耐水湿,在酸性、中性、微碱性土壤均能生长,在石灰岩风化土及冲积土生长良好。
栽培:生物学特性该树种性喜温暖湿润,不耐严寒干燥,多生长于山脚的沟谷坡地。属深根性树种,喜肥水,不耐干瘠。在酸性、中性、弱碱性土地均能生长。在石灰岩风化的土壤及冲积土上均生长良好。但在土壤肥力较差的粗沙土、石砾土、干燥瘠薄的薄层石质山地,都生长不良。在湿润的河滩沙地、河湖堤岸以及地下水位较高的渠道埂边生长都较旺盛。药用价值喜树全身是宝,其果实、根、树皮、树枝、叶均可入药。
主要含有抗肿瘤作用的生物碱。具有抗癌、清热杀虫的功能。主治: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膀光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外用治牛皮癣。果实含脂肪油19.53%,可榨油,出油率16%,供工业用。育苗技术育苗用种需采集。采种时间可根据果实的颜色来判断种子是否成熟,熟时瘦果由青绿变为淡黄褐色,即为种子充分成熟的特征。在山东采种的最佳时期为11月上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