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松根腐病的病原菌为腐皮镰刀菌(Fusurium solani (Mart,Sacc.)),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该病主要发生在白皮松根部,开始以新根发生为多,然后逐渐感染毛细根、主根,直至整个根系皮层组织坏死,苗木死亡。发病初期地上症状不明显,为害严重时,针叶褪绿枯黄或脱落,终至整株枯死。在苗圃有时尚有猝倒或立枯现象。白皮松小苗染根腐病后根部内皮层组织水渍状软化腐烂无恶臭,病斑则呈溃疡状,起初地上部分无明显症状,甚至整个根部皮层80%腐烂,地上部分表现的也不太明显,所以只有认真观察,才能发现早中期腐烂病。
传染途径
1、土壤传播:白皮松根腐病属于土传病害,随着带病土壤的转移而传播。
2、流水传播:病菌可随水流传播,如灌溉、下雨等。
3、移植传播:购买苗木时,由于检疫不严,或同一苗圃移植时,把这一块地的带病苗木移植到另一块地,导致病菌扩散。
4、土壤过湿:苗圃土壤湿度太大,或苗木长期处于水浸状态,土壤透气性差,适宜病菌繁殖,导致根部腐烂。
5、苗木衰弱:管理不善,苗体衰弱,抗性不强,容易感染病害。
预防方法
1、加强管理:适时浇水、排水,及时清除杂草,合理施肥,促进苗木生长,提高抗病能力。
2、积极预防:积极预防是防止病害发生,减少经济损失的关键措施。白皮松种子育苗开始,要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1)、土壤消毒:播种或苗木移植前,圃地每亩混土施70%敌克松3~5 kg或撒施硫酸亚铁粉末10~15 kg或混土施菌克清3号2~4 kg,进行土壤杀菌消毒。
(2)、种子消毒 播种前种子要用波尔多液(硫酸铜:生石灰:水=1:1:100),或2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浸种2~3 min,进行消毒处理。
(3)、圃地选择:预防根腐病要从圃地选择开始,要选择既有灌溉条件又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地作为苗圃,重黏土地、盐碱土地、低洼积水地不宜作育苗地。
(4)、及时排涝:白皮松怕涝,土壤湿度过大,透气性差,容易造成根部腐烂,所以,土壤不是过于干旱,一般不主张浇水,如遇阴雨天气,要及时排涝,确保土壤有良好的透气性。
(5)、药物预防:在灌溉时,每亩可随水冲施70%敌克松10 kg,或在锄地前每亩混土施50%多菌灵8 kg,可有效地防止根腐病的发生。
发病后防治
1、拔苗晒土:如发现苗木针叶发黄脱落,或者立枯,根部肯定腐烂80%以上,已经无法挽救,但要立即拔出病苗,同时把病苗附近的土壤翻开晾晒,消除病菌,防止重度扩散。
2、干旱杀菌:苗木轻度染病,只有毛细根腐烂时,要立即停止浇水,让土壤严重干旱,甚至有缝隙出现,保持20~30 d后,再进行浇水。这样可使腐烂的毛细根干枯,好根上重新长出新根。
3、药物防治:这种白皮松病害发生初期,可以使用根腐消250倍液或 90%乙磷铝800倍液或35%瑞毒霉800倍液进行灌根,灌根时加入一些生根剂,在杀菌的同时促进苗木快速生根,以提高抗病能力。这3种药物均有良好效果,但以乙磷铝效果最佳。
如在同一苗圃采取拔苗晒土、干旱杀菌、药物防治同时结合应用,基本可以有效的控制白皮松根腐病的发生与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