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苗木的适宜栽植时期,应根据栽植树种的生长特性,栽植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的季节变化进行综合考虑。随着科学的发展园林树木的栽植也突破了时间的限制,反季节、全气候栽植已不再少见,关键在于如何遵循树木的栽植原理,采用科学的保护措施,提高成活率。各地要因地制宜选择最恰当的栽植季节和时间。
从植物生理活动规律来讲,季节是树体结束休眠开始生长的发育时期,且多数地区土壤水分较充足,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主要植树季节。我国植树节日定为3月12日,虽缘于对孙中山先生的纪念,但其重要的依据仍出于对自然规律的尊重,照顾到全国地区的气候分布特点。树木根系的生理复苏,在早春即率先开始活动,因此春植符合树木先长根、后发枝的物候顺序,有利水分代谢的平衡。特别在冬季严寒地区或对那些在当地不堪耐寒的次适树种,更以春植为妥,并可免除越冬防寒之劳。秋旱风大地区,常绿树种也宜春植,但在时间上可稍推迟。具肉质根的树种,如木兰、鹅掌楸等,根系易遭低温伤冻,也以春植为好。
春季各项工作繁忙,劳力紧张,要预先根据树种春季萌芽习性和不同栽植地域土壤化冻时期,利用冬闲做好计划安排,并可进行挖穴、施基肥、土壤改良等工作,既合理利用劳力又收到熟化土壤的良效。树种萌芽习性以落叶松、银芽柳等最早,柳、桃、梅等次之,榆、槐、枣等较迟。土壤化冻时期与气候因素、立地条件和土壤质地有关。落叶树种春植宜早,土壤一旦化冻即可进行。
华北地区园林树木的春季栽植,多在3月上中旬至4月下旬。华东地区落叶树种的春季栽植,以2月中旬至3月下旬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