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岗苗木基地,绿色经济的新起点
在肥西县,苗木产业正蓬勃发展,成为推动绿色经济的新引擎。三岗苗木基地作为其中的佼佼者,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收益,更树立了行业标杆。这里,每一株苗木都承载着希望,它们将共同助力肥西县打造更加美好的绿色未来。
历经20余年的发展与演变,肥西县从一名苗木经纪人摸索起步,逐渐成长为如今闻名遐迩的“苗木之乡”。随着2022年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的临近,这里的2万余户苗木花卉经营户、300多家专业公司以及3000多名苗木经纪人纷纷忙碌起来,共同迎接这一盛会的到来。
近日,记者探访了肥西县上派镇三岗村苗木经纪人协会。协会会长刘义旭满怀自豪地表示,如今的三岗村已难觅闲置土地,苗木种植销售已成为带动周边地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不仅如此,肥西县的苗木花卉种植面积已扩大至35万亩,涵盖了观赏绿化苗、经果林苗、用材林苗以及花卉、盆景等六大类400多个品种。年销售量高达7亿株,年交易额更是超过18亿元。
此外,肥西县还成功举办了十九届苗交会,并培育出“三岗省级苗木品牌、“中国中部花木城市场品牌以及“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会展品牌等多个知名品牌。
探索新产业道路,迈向“规模化”发展
探索新产业道路,迈向“规模化”发展
地处江淮分水岭的三岗村,土地难以留住水分,常常遭受干旱之苦,且岗地和荒地占比较大,种植农作物的产出效益并不理想。”刘义旭向记者介绍道。为了增加收入,不少农户在耕种传统农作物的同时,还会涉足桃李杏柿等经济果林的种植,以及腊梅的嫁接与培育。
2000年初,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绿化对苗木的需求急剧增加。三岗村的村民们开始嗅到这一商机,纷纷背着果苗“闯”市场。然而,起初他们并不知道如何有效推广,甚至有时半个月都难以找到一位客户。在一次推销苗木的过程中,刘义旭偶然遇到了来自山东的客商。这位客商在了解了他的困境后,建议他在行业类报纸上发布供苗信息,以扩大销售渠道。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刘义旭在行业类报纸上首次刊登了一条简短的广告,内容涵盖了他新创立公司的信息、联系方式以及现有的苗木种类。广告发布后的次日,刘义旭的BP机便响了起来。正是在这次机会中,他将一位农户打算砍伐用作柴火的5亩枇杷树,以5万多元的价格售出。
这次经历让刘义旭深刻领悟到,信息就是商机。随着他在家便能不断接待上门客户,这一现象逐渐引起了周围村民的注意。在刘义旭的引领下,“苗木经纪人”这一职业在村内逐渐兴起。通过频繁在报刊上发布广告,肥西县在苗木界开始声名鹊起,吸引了众多客商前来洽谈业务。
交易过程中,刘义旭惊讶地发现,这些被售出的枇杷树并非用于经果林,而是作为绿化苗木使用。这一发现促使他重新思考种植方向,以适应市场需求。通过不断学习和市场探索,他带领村民转型发展高品质绿化苗木。在三岗地区的示范作用下,肥西县掀起了苗木花卉生产经营的热潮,并逐渐形成产业规模。
如今,肥西县拥有2万余户苗木花卉经营户、300多家专业公司以及3000多名苗木经纪人。这些经纪人在肥西苗木产业的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县内的苗木能够销往全国乃至国外。
塑造“国字号”品牌,实现“品牌化”发展。
“肥西苗木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有力支持和精心培育。”刘义旭强调。在过去的20多年里,省市县三级政府持续扶持和精心培育肥西县苗木产业,通过推进土地流转、出台扶持政策、完善基础设施、打造专业市场以及构建平台经济等多项举措,成功将零散地块的小规模生产转变为大规模的万户种植、千亩连片、百企专营的产业格局。
2003年,肥西县斥资2000多万元,打造了占地广阔的省级三岗花木大市场,为苗木产业搭建了重要的销售平台。到了2007年,该县更进一步,启动了中国·中部花木城项目,这一大型现代化苗木花卉交易中心不仅功能更为完善,还融入了现代化元素。而在2021年底,肥西县对花木城进行了全面的更新改造,进一步推动其向科技化、智能化发展。如今,中国·中部花木城已成功转型为中国花卉科技产业示范园区,配备了先进的智能化设施设备,如遮阳保温系统、加温系统等,成为全国重要的花卉苗木集散地和信息中心,并于2006年荣获国家林业部门颁发的“安徽三岗国家级苗木花卉市场”称号。
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已在肥西县连续举办了十九届,盛况不衰,今年将迎来第二十届的盛会。随着苗交会的日益临近,花木城B区6栋的花卉经营户赵标正忙碌地准备进货和备货工作。他感慨道:“若非疫情阻隔,如今的花木城必定是人流如织,热闹非凡。”这位来自蒙城的经营户,正是被苗交会的魅力所吸引,从而在肥西安家落户。

“苗交会期间,众多客户慕名而至,甚至有些客户只是开车路过我们的苗圃,便直接下单购买。”刘义旭回忆道。自第一届苗交会至今,参展企业数量和展览面积均实现了显著增长。从最初的350家参展企业和5100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到第十九届的1200多家参展企业和11.3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的交易额已突破百亿元大关。如今,这场盛会不仅是一场行业展示、产品展销的盛宴,更是信息发布、供需见面、现场交易、新品种推介以及新技术推广的绝佳平台。
在苗交会的推动下,肥西县成功吸引了浙江滕头、绿峰、艺林、上海枫彩集团等众多全国知名的园林公司落户。这些公司带来了红枫、红花玉兰、榉树、高杆樱花、五针松、罗汉松、海棠、红豆杉等众多精品高档树种,极大地推动了肥西县苗木花卉产业的提档升级,进一步加速了苗木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工厂化和工艺化进程。
“信息化”的引擎:大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应用
在信息化时代,大数据已成为驱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深入挖掘和分析大数据,我们能够更精准地把握市场趋势,优化决策,进而推动行业的持续进步。在肥西县苗木花卉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大数据的应用同样发挥了关键作用,为产业的提档升级注入了新的动力。
近年来,苗木行业面临整体结构性过剩的挑战,同时线下交易也受到疫情的影响。然而,肥西县苗木产业却在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的推动下,积极向信息化、数字化转型。该大会已连续举办十九届,汇聚了全球10000余家苗木花卉企业,积累了丰富的交易数据。在此基础上,肥西县进一步推动了苗木花卉交易的信息化、数字化进程。
去年9月,经省委编办批准,合肥市政府成立了直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合肥苗木花卉交易服务中心,并核定21名事业编制。今年6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同意该中心加挂“全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信息中心”牌子,标志着“全国苗木花卉交易信息中心”正式落户肥西,这将进一步促进苗木花卉交易在肥西实现“买全国、卖全国”的目标。

“中心建设将涵盖苗木交易平台、苗木信息平台及苗木价格指数平台三大板块。”合肥苗木花卉交易服务中心的党组成员费广兵向记者介绍道。交易平台将着重提供交易服务,打造一个公平、开放且透明的环境,让各类企业能自主、平等且有序地参与种苗的生产与交易。信息平台则专注于信息的汇集,包括收集、整理和规范各类种苗资讯,进行供需预测,并发布相关的白皮书。而价格指数平台,将以实际交易和网上撮合价格为依据,拟合出不同种类的苗木价格指数,从而引导生产者与经营者做出合理的生产与经营决策。
此外,今年5月,全国苗木花卉行业网上交易的佼佼者——“苗木通”的总部也选择落户肥西。目前,该公司正全力筹备“云上苗交会”,力求将传统的线下苗交会转移到线上。其开发的“苗木通”交易平台App已支持在线交易,并拥有超过10万家的入驻商家和27540家的采购企业,同时,平台上架的货品数量也已达到82万个,覆盖了7000余种的花卉苗木品种。

苗木通VR实景展示
随着成像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政府直采项目的推进和非标产品纠纷处理机制的日益完善,陈自力对平台的未来充满信心。他坚信,苗木通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肥西县也正依托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致力于打造一个“月月有活动,天天有交易”的永不落幕的苗交会。该县主要负责人表示,将全力推动苗木花卉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使“绿色经济”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在肥西县,苗木产业正蓬勃发展,成为推动绿色经济的新引擎。三岗苗木基地作为其中的佼佼者,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收益,更树立了行业标杆。这里,每一株苗木都承载着希望,它们将共同助力肥西县打造更加美好的绿色未来。
历经20余年的发展与演变,肥西县从一名苗木经纪人摸索起步,逐渐成长为如今闻名遐迩的“苗木之乡”。随着2022年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的临近,这里的2万余户苗木花卉经营户、300多家专业公司以及3000多名苗木经纪人纷纷忙碌起来,共同迎接这一盛会的到来。
近日,记者探访了肥西县上派镇三岗村苗木经纪人协会。协会会长刘义旭满怀自豪地表示,如今的三岗村已难觅闲置土地,苗木种植销售已成为带动周边地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不仅如此,肥西县的苗木花卉种植面积已扩大至35万亩,涵盖了观赏绿化苗、经果林苗、用材林苗以及花卉、盆景等六大类400多个品种。年销售量高达7亿株,年交易额更是超过18亿元。
此外,肥西县还成功举办了十九届苗交会,并培育出“三岗省级苗木品牌、“中国中部花木城市场品牌以及“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会展品牌等多个知名品牌。
探索新产业道路,迈向“规模化”发展
探索新产业道路,迈向“规模化”发展
地处江淮分水岭的三岗村,土地难以留住水分,常常遭受干旱之苦,且岗地和荒地占比较大,种植农作物的产出效益并不理想。”刘义旭向记者介绍道。为了增加收入,不少农户在耕种传统农作物的同时,还会涉足桃李杏柿等经济果林的种植,以及腊梅的嫁接与培育。
2000年初,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绿化对苗木的需求急剧增加。三岗村的村民们开始嗅到这一商机,纷纷背着果苗“闯”市场。然而,起初他们并不知道如何有效推广,甚至有时半个月都难以找到一位客户。在一次推销苗木的过程中,刘义旭偶然遇到了来自山东的客商。这位客商在了解了他的困境后,建议他在行业类报纸上发布供苗信息,以扩大销售渠道。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刘义旭在行业类报纸上首次刊登了一条简短的广告,内容涵盖了他新创立公司的信息、联系方式以及现有的苗木种类。广告发布后的次日,刘义旭的BP机便响了起来。正是在这次机会中,他将一位农户打算砍伐用作柴火的5亩枇杷树,以5万多元的价格售出。
这次经历让刘义旭深刻领悟到,信息就是商机。随着他在家便能不断接待上门客户,这一现象逐渐引起了周围村民的注意。在刘义旭的引领下,“苗木经纪人”这一职业在村内逐渐兴起。通过频繁在报刊上发布广告,肥西县在苗木界开始声名鹊起,吸引了众多客商前来洽谈业务。
交易过程中,刘义旭惊讶地发现,这些被售出的枇杷树并非用于经果林,而是作为绿化苗木使用。这一发现促使他重新思考种植方向,以适应市场需求。通过不断学习和市场探索,他带领村民转型发展高品质绿化苗木。在三岗地区的示范作用下,肥西县掀起了苗木花卉生产经营的热潮,并逐渐形成产业规模。
如今,肥西县拥有2万余户苗木花卉经营户、300多家专业公司以及3000多名苗木经纪人。这些经纪人在肥西苗木产业的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县内的苗木能够销往全国乃至国外。
塑造“国字号”品牌,实现“品牌化”发展。
“肥西苗木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有力支持和精心培育。”刘义旭强调。在过去的20多年里,省市县三级政府持续扶持和精心培育肥西县苗木产业,通过推进土地流转、出台扶持政策、完善基础设施、打造专业市场以及构建平台经济等多项举措,成功将零散地块的小规模生产转变为大规模的万户种植、千亩连片、百企专营的产业格局。
2003年,肥西县斥资2000多万元,打造了占地广阔的省级三岗花木大市场,为苗木产业搭建了重要的销售平台。到了2007年,该县更进一步,启动了中国·中部花木城项目,这一大型现代化苗木花卉交易中心不仅功能更为完善,还融入了现代化元素。而在2021年底,肥西县对花木城进行了全面的更新改造,进一步推动其向科技化、智能化发展。如今,中国·中部花木城已成功转型为中国花卉科技产业示范园区,配备了先进的智能化设施设备,如遮阳保温系统、加温系统等,成为全国重要的花卉苗木集散地和信息中心,并于2006年荣获国家林业部门颁发的“安徽三岗国家级苗木花卉市场”称号。
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已在肥西县连续举办了十九届,盛况不衰,今年将迎来第二十届的盛会。随着苗交会的日益临近,花木城B区6栋的花卉经营户赵标正忙碌地准备进货和备货工作。他感慨道:“若非疫情阻隔,如今的花木城必定是人流如织,热闹非凡。”这位来自蒙城的经营户,正是被苗交会的魅力所吸引,从而在肥西安家落户。

“苗交会期间,众多客户慕名而至,甚至有些客户只是开车路过我们的苗圃,便直接下单购买。”刘义旭回忆道。自第一届苗交会至今,参展企业数量和展览面积均实现了显著增长。从最初的350家参展企业和5100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到第十九届的1200多家参展企业和11.3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的交易额已突破百亿元大关。如今,这场盛会不仅是一场行业展示、产品展销的盛宴,更是信息发布、供需见面、现场交易、新品种推介以及新技术推广的绝佳平台。
在苗交会的推动下,肥西县成功吸引了浙江滕头、绿峰、艺林、上海枫彩集团等众多全国知名的园林公司落户。这些公司带来了红枫、红花玉兰、榉树、高杆樱花、五针松、罗汉松、海棠、红豆杉等众多精品高档树种,极大地推动了肥西县苗木花卉产业的提档升级,进一步加速了苗木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工厂化和工艺化进程。
“信息化”的引擎:大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应用
在信息化时代,大数据已成为驱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深入挖掘和分析大数据,我们能够更精准地把握市场趋势,优化决策,进而推动行业的持续进步。在肥西县苗木花卉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大数据的应用同样发挥了关键作用,为产业的提档升级注入了新的动力。
近年来,苗木行业面临整体结构性过剩的挑战,同时线下交易也受到疫情的影响。然而,肥西县苗木产业却在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的推动下,积极向信息化、数字化转型。该大会已连续举办十九届,汇聚了全球10000余家苗木花卉企业,积累了丰富的交易数据。在此基础上,肥西县进一步推动了苗木花卉交易的信息化、数字化进程。
去年9月,经省委编办批准,合肥市政府成立了直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合肥苗木花卉交易服务中心,并核定21名事业编制。今年6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同意该中心加挂“全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信息中心”牌子,标志着“全国苗木花卉交易信息中心”正式落户肥西,这将进一步促进苗木花卉交易在肥西实现“买全国、卖全国”的目标。

“中心建设将涵盖苗木交易平台、苗木信息平台及苗木价格指数平台三大板块。”合肥苗木花卉交易服务中心的党组成员费广兵向记者介绍道。交易平台将着重提供交易服务,打造一个公平、开放且透明的环境,让各类企业能自主、平等且有序地参与种苗的生产与交易。信息平台则专注于信息的汇集,包括收集、整理和规范各类种苗资讯,进行供需预测,并发布相关的白皮书。而价格指数平台,将以实际交易和网上撮合价格为依据,拟合出不同种类的苗木价格指数,从而引导生产者与经营者做出合理的生产与经营决策。
此外,今年5月,全国苗木花卉行业网上交易的佼佼者——“苗木通”的总部也选择落户肥西。目前,该公司正全力筹备“云上苗交会”,力求将传统的线下苗交会转移到线上。其开发的“苗木通”交易平台App已支持在线交易,并拥有超过10万家的入驻商家和27540家的采购企业,同时,平台上架的货品数量也已达到82万个,覆盖了7000余种的花卉苗木品种。

苗木通VR实景展示
随着成像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政府直采项目的推进和非标产品纠纷处理机制的日益完善,陈自力对平台的未来充满信心。他坚信,苗木通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肥西县也正依托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致力于打造一个“月月有活动,天天有交易”的永不落幕的苗交会。该县主要负责人表示,将全力推动苗木花卉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使“绿色经济”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