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之最

   2015-07-04 433
核心提示:这种树长着许多柔软的枝条,如果人不小心,触动了树,那些枝条马上就象蛇一样把人卷住,而且越卷越紧,人就脱不了身。这时树上很
这种树长着许多柔软的枝条,如果人不小心,触动了树,那些枝条马上就象蛇一样把人卷住,而且越卷越紧,人就脱不了身。这时树上很快就会分泌一种液汁,人粘着了就慢慢被”消化”掉了。当地人已掌握了它的”脾气”,只要先用鱼去喂它。等它吃饱后,懒得动了,就赶快去采集它的树汁。因为这树液是制药的宝贵原料。奠柏虽然凶猛,但终究斗不过人,最后还得乖乖的被人们利用。

一、最奇妙的吃虫植物——吃动物的植物,全世界有500多种,其中猪笼草的捕虫器最精巧复杂。(图下)

猪笼草大多数生长在印度洋群岛、马达加斯加、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潮湿热带森林里,我国广东、云南等省也有这种植物。

猪笼草吃虫,全靠它奇特的叶子。它的叶片中脉伸出去变成卷须,可以攀附着别的东西向上升。卷的顶部生出一个囊状物,好象奶瓶子一样,口上有一个盖,能开也能关。瓶口边缘向内卷,瓶内有半瓶子水液。瓶口内壁能分泌又甜又香的蜜汁,贪吃的小昆虫闻到香味就会爬过去吃蜜。也许就在它们吃得正得意的时候,脚下突然一滑,一头栽到瓶中,被水液粘住了,再也无法逃命。于是猪笼草得到了一顿美餐。

其它吃虫植物如茅膏菜、毛毡苔、捕蝇草等,虽然也能捕捉昆虫,但它们的捕虫工具,远不及猪笼草的精巧复杂。

二、感觉最灵敏的植物——一只蚊子叮在马身上,马会摇头摆尾驱赶蚊子。这是因为动物有灵敏的感觉。

植物有没有感觉呢?你看,夏天的早晨,向日葵露出笑脸,迎接东方初升的朝阳;傍晚,太阳下山了,它又面向西方,跟太阳告别。它从早到晚跟着太阳转来转去。合欢的小叶子一见到阳光就舒展开来,到了夜幕降临的时候,又自动闭合起来。把一盆含苞欲放的郁金香,从比较冷的地方移到温暖的地方,几分钟内就会盛开。这说明,植物受到光、温度等刺激后,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反应。

如果你用手轻轻碰一下含羞草,它的叶子会很快闭合。触动它的力量大一些,它连枝带叶都会下垂。有人研究过,含羞草在受到刺激后0.08秒钟内,叶子就会合拢,而且受到的刺激还能传导到别处,传导的速度最快每秒钟达10厘米。在印度有一种植物,人和动物一走近它,它就立即把叶子卷起来。即使你步子很轻,它也能锐敏地感觉到。

感觉最灵敏的要算那些”吃”虫植物。达尔文曾经作过一次试验,他把一段长11毫米的细头发丝,放在毛毡苔的叶子上,叶子上的绒毛也能立即感觉到,马上卷曲起来把头发按住。还有人把0.000003毫克的碳酸铵(一种含氮的肥料)滴在毛毡苔的绒毛上,它也能立刻感觉到。这样微小的重量,人和一般动物是无论如何感觉不到的。这可是感觉最灵敏的植物了。

三、生命力最顽强的植物——植物世界中,数地衣的生命力最顽强。据试验,地衣在摄氏零下273度的低温下还能生长,在真空条件下放置6年还保持活力,在比沸水温度高一倍的温度下也能生存。因此无论沙漠、南极、北极,甚至大海龟的背上它都能生长。

地衣为什么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人们经过长期研究,终于找到了”谜底”。原来地衣不是一种单纯的植物,它是由两类植物”合伙”组成,一类是真菌,另一类是藻类。真菌吸收水分和无机物的本领很大,藻类具有叶绿素,它以真菌吸收的水份、无机物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原料,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成养料,与真菌共同享受。这种紧密的合作,就是地衣有如此顽强生命力之秘密。

四、最能忍受紫外线照射的植物——太阳光里有一种紫外线,几乎对所有生物都有影响。特别是微生物,受到一定剂量的紫外线照射,十几分钟就会被杀死。所以医院和某些工厂,常用紫外线进行灭菌。

高等植物也不例外。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如果用相当于火星表面的紫外线强度作为标准,来照射各种植物,番茄、豌豆等只要3-4小时就死去;黑麦、小麦、玉米等照射60-100小时,能杀死叶片;而南欧黑松照射635小时,仍旧活着。这是对紫外线忍受能力最强的植物。科学家估计,象南欧黑松这样的植物,能够在火星上生活一个季节。这一事实证明,在地球以外的行星如火星上,有生物的存在是可能的。

五、最耐盐碱土的植物——我们居住的陆地,在远古时候,有很多地方原来是海洋。后来陆地上升,海水干涸,但海水里的盐分仍旧留在土壤里。这些盐碱,是植物生长的大敌。

一般来说,土壤里的含盐量在0.5%以下,可以种普通的庄稼;在0.5-1.0%时,只有少数耐盐性强的作物,如棉花、苜蓿、番茄、西瓜、甜菜等才能生长。含盐量超过1%以上的土壤,农作物就很难生长,只有少数耐盐性特别强的野生植物能够生长。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