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苗圃机械化的实施绝非易事,费心费力,但如果我们能从企业持久竞争力的高度来审视,也许在这方面的行动会加快一些。苗圃竞争靠人才、技术,就如那位研究生所言,要想吸引、留住人才,苗圃需要有一个好的环境,其中生产条件的改善至关重要。像我国的花卉企业,在起步时生产条件简陋,往往是老板带一群工人干活,后来随着生产的机械化、设施化,劳动环境大大改善,才吸引来大量的高学历人才加入。
不仅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机械化在农业各领域的普及,愿意从事挖树等高强度体力劳动的人也越来越少。面对这种情况,苗圃劳作全面实行机械化,不仅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工成本的需要,更是吸引人才、劳动力的一种手段。
没有机械化就没有现代化,对苗圃来说这个说法也适用,并且还可以加一句:没有机械化就没有真正的标准化。随着人们对质量的重视,现在越来越多的苗圃提出或在实施标准化生产,但这只是“粗线条”的标准化。原因很简单,在生产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太大了,比如土地肥力不均、树坑大小不一、修剪工人手法各异等,都会对树木生长造成不同的影响。要想再进一步提高标准化程度,就需要大量使用各类机械、设施,减少因人工操作产生的差异。
机械化还意味着更精确和更节省。比如苗圃里安装一套灌溉设备,随时可以浇灌,而且可以根据天气和苗木生长情况“按需供给”,比传统的大水漫灌更科学合理,更能促进苗木的生长。现在一些地区长期干旱的天气越来越频繁地出现,有灌溉设施后,通过抽取地下水,可有效避免旱灾。从这个角度看,机械化是标准化和精品化的前提,也是企业通过生产高质量苗木获取更大收益的保障。
我国林业部门曾研制过一系列苗圃机械,像哈尔滨林机所就开发出苗木移植机、播种机等,但这些机械以小苗生产为主,加之这一领域也缺少相关的基础标准、规范等,因此成熟的苗圃机械几乎还是个空白。这种现实情况对有实力的企业来说其实是一种机会,只要突破了苗圃机械这个瓶颈,企业在生产成本、产品质量上就能有更大的竞争优势。关键是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并切实付诸行动。从国外的情况看,苗圃机械多是苗圃联合相关的机械制造企业联合开发的,比如意大利的万木奇公司,他们的机械应用不仅提升了万木奇在欧洲苗圃的地位,拥有知识产权的机械也成为公司另一个“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