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树为常绿乔木,在中国分布极广,北起内蒙古、吉林,南至广东及广西北部;人工栽培范围几遍全国。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树高一般可达20米。树皮红褐色,纵裂。小枝扁平。叶鳞片状,小形。雌雄同株,球花单生枝顶。球果近卵形。种子长卵形,无翅。侧柏喜光,但幼苗、幼树有一定耐荫能力。较耐寒,抗风力较差。耐干旱,喜湿润,但不耐水淹。耐贫瘠,可在微酸性至微碱性土壤上生长。生长缓慢。寿命极长。木质软硬适中,细致,有香气,耐腐力强,多用于建筑、家具、细木工等;种子、根、叶和树皮可入药;用种子榨油,供制肥皂、食用或药用。
柏树,分枝稠密,小枝细弱众多,枝叶浓密,树冠完全被枝叶包围,从一侧看不到另一侧,像一个墨绿色的大圆锥体。我国古代崇尚贝壳,以贝壳为货币。有专家认为崇尚贝壳源于生殖崇拜,而被古人崇尚的贝壳正是呈圆锥状。所以,柏树名称源自“贝”,“柏”字与“贝”字读音相近,“柏树”就是“贝树”,表示树冠像贝壳的一类树。
柏树是乔木,高可达20余米,胸径可达1米余,有时为灌木状。幼树树冠圆锥形或卵形,老时则呈广圆形;树皮暗灰褐色,纵裂,成薄的细条状剥离;生鳞叶的小枝细,绿色,向上直展或斜展,扁平,排成一平面,两面均为绿色,二年生枝绿褐色,微扁,渐变为红褐色,并呈圆柱形;芽极小,不明显,与小枝同色。叶鳞形,长1-3毫米,先端微钝,小枝中央叶露出部分呈三角形,背面中央有条状腺槽,两侧的叶船形,先端微内曲,背部有钝脊,尖头的下方有腺点。雌雄球花皆生于小枝顶端,雄球花黄褐色,卵圆形,长约2毫米;雌球花近球形,径约2毫米,红褐色,被白粉。球果近卵圆形,通常种鳞4对,长1-2厘米,成熟前近肉质,蓝绿色,被白粉,成熟后木质,开裂,红褐色,顶部一对种鳞窄长,近柱状,顶端有向上的尖头,中间两对种鳞卵形、椭圆形至长圆形,顶端的下方有一外曲的小尖头,下部一对很小,长约2毫米,稀退化而不显著。种子卵形,顶端稍尖,基部圆形,灰褐色至紫褐色,稍有3梭,无翅或有极窄翅。花期4月,果熟期10月。
柏树较耐寒,抗风力较差。耐干旱,喜湿润,但不耐水淹。耐贫瘠,可在微酸性至微碱性土壤上生长。生长缓慢。寿命极长。
柏树属于,裸子植物门,主要分布于南北半球。中国有8属,29种,广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