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蚊母树(Distyliumchinense(Fr.)Diels)为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蚊母树属(Distylium)常绿灌木,在重庆主要分布于长江及其支流两岸海拔150m以下消落带的陡峭山坡上和石壁中。其树型独特,蔸盘粗壮,枝干短曲苍老,根悬露虬曲,奇异古朴,是栽培盆景最理想的材料,具有颇高的观赏价值;其根系发达,盘根错节,硬如铁丝,且具有极强的喜湿耐涝和抗洪水冲击以及耐沙土掩埋的特性,是三峡库区消落带防沙固土的理想树种。三峡成库后大部分中华蚊母树群落原生境被淹没,其原生种群的也随之消亡。
中华蚊母树是常绿灌木,高约1米;嫩枝粗壮,节间长2-4毫米,被褐色柔毛,老枝暗褐色,秃净无毛;芽体裸露、有柔毛。叶革质,矩圆形,长2-4厘米,宽约1厘米,先端略尖,基部阔楔形,上面绿色,稍发亮,下面秃净无毛;侧脉5对,在上面不明显,在下面隐约可见,网脉在上下两面均不明显;边缘在靠近先端处有2-3个小锯齿;叶柄长2毫米,略有柔毛;托叶披针形,早落。雄花穗状花序长1-1.5厘米,花无柄;萼筒极短,萼齿卵形或披针形,长1.5毫米;雄蕊2-7个,长4-7毫米,花丝纤细,花药卵圆形。蒴果卵圆形,长7-8毫米,外面有褐色星状柔毛,宿存花柱长1-2毫米,干后4片裂开。种子长3-4毫米,褐色,有光泽。
中华蚊母树可用播种和扦插法繁殖。播种在9月采收果实,日晒脱粒,净种后干藏,至翌年2~3月播种,发芽率70~80%。扦插在3月用硬枝踵状插,也可在梅雨季用嫩枝踵状插。移植在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或2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行,需带土球。栽后适当疏去枝叶,可保证成活。也可以用无性繁殖
中华蚊母树国内分布于湖北及四川。湖北分布在来凤,鹤峰,巴东,秭归,兴山等县市。
中华蚊母树最低海拔:300;最高海拔:1400;生境:山谷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