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修剪十大误区及操作要点

   2023-02-13 苗业网佚名9758
核心提示:苗木栽培养护工作包含很多技术含量高的工序,苗木修剪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环节,如果修剪不当,容易造成苗木生长衰弱、树形不达标、
破解苗木修剪十大误区,掌握科学修剪要点 
苗木栽培养护是一门充满技术含量的学问,而苗木修剪作为其中的关键一环,直接影响着苗木的生长态势、树形美观和观赏价值。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诸多误区往往导致修剪效果适得其反。接下来,就让我们深入剖析苗木修剪常见的十大误区,并掌握正确的操作要点。
误区一:重树形,轻生长
许多栽培者过于追求苗木树形的美观,为调整树形不惜截锯大枝,却忽略了苗木正常生长的需求。事实上,保证苗木正常生长才是修剪的首要原则,美观则是在此基础上的锦上添花。例如,在修剪大型乔木时,贸然锯掉粗壮主枝,可能导致苗木因营养输送受阻而生长衰弱。正确做法是,修剪前制定合理方案,优先确保苗木生长不受影响,再逐步塑造优美树形。
误区二:重疏枝、短截,轻疏花芽
部分人为追求花朵大、花期长,过度对碧桃、榆叶梅等花灌木进行疏枝或短截。但其实,在冬春修剪时,适当疏除过密花芽,既能集中营养,又能避免过度修剪对苗木造成伤害。比如,对榆叶梅进行疏芽处理,留下的花芽能在开花时绽放出更大更艳丽的花朵,花期也会相应延长。
误区三:重休眠期,轻生长期
人们普遍重视苗木休眠期的修剪,却忽视了生长期的摘梢、去萌蘖等工作。以碧桃为例,5 - 6 月进行摘心,可控制花位上移,提升花芽饱满度;7 月疏除过密枝条,能改善树冠通风透光条件,促进花芽分化;8 月对花灌木摘心,有助于枝条充实,增强越冬能力。可见,生长期合理修剪,能为苗木生长和休眠期修剪减轻负担。
误区四:重花前,轻花后
观花苗木的花前修剪备受关注,花后修剪却常被冷落。樱花、牡丹等花灌木开花后,若不及时剪除残花,植株结果会消耗大量养分,影响花芽分化,导致来年花少花小。紫薇、月季等多次开花的植物,每次花后及时修剪,能促发新枝,不断绽放新花。
误区五:重短截,轻更新
修剪花灌木时,人们习惯短截枝条,却忽略了枝条更新。以贴梗海棠为例,其 3 - 5 年生枝条开花最为繁茂,5 年以上老枝开花能力下降。若不及时更新老枝,会影响植株整体开花效果。所以,需定期对老枝进行更新,维持植株开花繁茂。
误区六:重主干,轻主枝
行道树常见主枝分布不均的问题,这是由于忽视主枝选留。主枝集中生长在同一轨迹,易引发 “卡脖子病”,在恶劣天气下,主枝与主干易劈裂。正确做法是,在不同方向选留粗壮新生枝条作主枝,保证分布均匀、上下错落,增强树冠抗风能力。
误区七:重树冠通风,轻苗木寿命
修剪榆叶梅、法桐等苗木时,将其修剪成杯形虽通风良好,但过度疏枝违背苗木生长习性,缩短寿命。榆叶梅、碧桃适合开心形修剪,呈扁圆状,既通风透光又利于生长;法桐在条件允许下采用自然圆冠形,可扩大遮阴面积,促进植株健康生长。
误区八:重修剪结果,轻修剪次序
修剪无次序会导致苗木修剪效果不佳。修剪观赏花木,应先观察长势平衡情况。若枝条过多导致生长势强,先疏除无用大枝,再修剪小枝,从主枝、侧枝上部向下进行。普通苗木遵循 “先上后下,先内后外” 原则,有条不紊开展修剪工作。
误区九:重修剪过程,轻剪后处理
修剪留下的伤口若不及时处理,易引发枝条干枯、病菌侵染等问题。修剪后,对伤口涂刷 “树画皮” 或 “伤口鲜”,能促进愈合。同时,及时清理带有病害的枝条,防止病害扩散。
误区十:重修剪技术,轻修剪工具
修剪工具不锋利会损伤苗木,造成皮撕裂、折枝等情况。修剪病枝的工具需用医用酒精、杀菌剂消毒后再用于其他枝条,避免交叉感染。确保工具状态良好,是保证修剪质量的基础。
苗木修剪是一项细致且专业的工作,只有走出这些常见误区,掌握科学的修剪要点,才能让苗木茁壮成长,展现出最美的姿态,为我们的生活环境增添更多绿意与生机。
上述内容系统梳理了苗木修剪误区与要点。若你觉得某些部分分析不够深入,或想补充其他内容,欢迎随时告诉我。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园林
  • 佚名
    加关注17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园林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