藨草

   2020-04-14 苗业网佚名936
核心提示:藨草拉丁学名:ScirpustriqueterL.别称:藨草、野荸蔼、光棍子、光棍草二名法:Scirpustriqueter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目:莎草目科:莎草科属:藨草属分布区域:中国、俄罗斯、欧洲和印度、朝鲜

藨草   拉丁学名:ScirpustriqueterL.   别称:藨草、野荸蔼、光棍子、光棍草   二名法:Scirpustriqueter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莎草目   科:莎草科   属:藨草属   分布区域:中国、俄罗斯、欧洲和印度、朝鲜、日本。

藨草是莎草科植物,挺拔直立,色泽光雅洁净,主要用于水面绿化或岸边、池旁点缀,较为美观,也可盆栽庭院摆放或沉入小水景中作观赏用。全草入药,主治食积气滞,呃逆饱胀等症;秆可代替细麻绳包扎东西;莲座状叶丛榄绿色。叶面有横向银灰色条斑,叶背有白粉,缘有小锯齿,复穗状花序从叶丛中伸出,小花序扁平。

藨草抗寒耐湿,为湿生植物。喜生于潮湿多水之地,常生长于沟边塘边、山谷溪畔或沼泽地,成片出现藨草占优势的群落。《新华本草纲要》:具有健胃的功效。用于食积气滞、呃逆饱胀。孕妇及体虚者勿用。

一、藨草的形态特征

藨草是匍匐根状茎长,直径1-5毫米,干时呈红棕色。秆散生,粗壮,高20-90厘米,三稜形,基部具2-3个鞘,鞘膜质,横脉明显隆起,最上一个鞘顶端具叶片。叶片扁平,长1.3-5.5(-8)厘米,宽1.5-2毫米。

藨草苞片1枚,为秆的延长,三稜形,长1.5-7厘米。简单长侧枝聚繖花序假侧生,有1-8个辐射枝;辐射枝三稜形,稜上粗糙,长可达5厘米,每辐射枝顶端有1-8个簇生的小穗;小穗卵形或长圆形,长6-12(-14)毫米,宽3-7毫米,密生许多花。

藨草鳞片长圆形、椭圆形或宽卵形,顶端微凹或圆形,长3-4毫米,膜质,黄棕色,背面具1条中肋,稍延伸出顶端呈短尖,边缘疏生缘毛;下位刚毛3-5条,几等长或稍长于小坚果,全长都生有倒刺;雄蕊3,花药线形,药隔暗褐色,稍突出;花柱短,柱头2,细长。

藨草小坚果倒卵形,平凸状,长2-3毫米,成熟时褐色,具光泽。花果期6-9月。

二、藨草的生长环境

生态环境:藨草生于河边、溪塘边、沼泽地及低洼潮湿处。成片出现藨草草占优势的群落。

抗寒耐湿,为湿生植物。喜生于潮湿多水之地,常于沟边塘边、山谷溪畔或沼泽地,成片出现藨草占优势的群落。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耐寒,喜水湿,怕干旱,耐阴。生长适温13~19℃,冬季温度不低于7℃,其地下部可耐-15℃低温。

三、藨草的分布范围

资源分布:除广东、海南外,中国各地区均有分布;俄罗斯、欧洲和印度、朝鲜、日本等国也有。

四、藨草的栽培技术

(一)、繁殖方法

有性繁殖即种子繁殖。3-4月份在室内播种,用盆装入培养土并整平压实,后将催好芽的种子撒播在上面,然后洒上一层细纱或土覆盖种子,再将播好种的盆浸入水中。保持室温20-25℃,20天左右即可发芽生根。

无性繁殖在清明节前后,把越冬苗从田或盆中挖出,把土抖掉,用枝剪或快刀将地下茎切成若干块丛,每丛8-12个茎芽,进行栽种。

(二)、栽培方法

露地栽培,选择水景区适合的位置,在地面上挖穴栽植,株行距30cm左右,如肥沃地(池),当年即可旺盛生长连成片。盆栽,选用无泄漏地水盆,每盆栽8株左右,保持25℃左右温度及浅水(1-3cm)15天左右即可发芽。在生长发育季节时,应及时清除田中、盆中杂草,初期水浅,中期深水,后期浅水,以促使地下茎越冬芽地形成,提高来年的繁殖系数。

藨草生长期内需施1-2次追肥,冬季要清除枯叶。病虫害防治,病害为叶斑病,用多菌灵1000倍叶喷雾于叶面均可。虫害用敌百虫、敌杀死等1000-1500倍液喷杀均可起到杀虫的效果。

五、藨草的主要价值

(一)、药用价值

功能主治:开胃消食;清热利湿。主饮食积滞;胃纳不佳;呃逆饱胀;热淋;小便不利

需要注意:孕妇及体虚无积滞者慎服。

(二)、园林价值

藨草适于盆栽观赏。

(三)、饲用价值

藨草适口性劣等,幼期马、牛、猪、羊乐食。藨草质地柔软,产量高。可利用期为6~8月,供青饲。粗老之后纤维多,饲用价值降低。由于生长在水湿地或浅水中,造成收获和放牧的困难,故未被广泛应用。全株除刈割饲用外,是造纸和编织(编席、编帽子、编坐垫)的原料。

六、藨草属

中间藨草、海三棱藨草、五稜藨草、茸球藨草、陈谋藨草、曲氏藨草、陈氏藨草、双柱头藨草、剑苞藨草、细辐射枝藨草、佛海藨草、硕大藨草、荆门藨草、萤蔺、华东藨草、吉林藨草、线状匍匐茎藨草、三稜稈藨草、北水毛花、新华藨草、高山藨草、扁秆藨草、矮藨草、东北藨草、百球藨草、太行山藨草、滇藨草、细稈藨草、球穗藨草、类头状花序藨草、羽状刚毛藨草、仰卧稈藨草、林生藨草、百穗蔗草、水毛花、藨草、青岛藨草、水葱、猪毛草、荆三稜。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