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马鞭草 学名:VerbenabonariensisL.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合瓣花亚纲 目:管状花目 科:马鞭草科 属:马鞭草属 种:柳叶马鞭草 命名者及年代:L.,1753。
柳叶马鞭草(学名:VerbenabonariensisL.)是马鞭草科马鞭草属植物。株高60-150厘米,多分枝。茎四方形,叶对生,卵圆形至矩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基生叶边缘常有粗锯齿及缺刻,通常3深裂,裂片边缘有不整齐的锯齿,两面有粗毛。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细长如马鞭;花小,花冠淡紫色或蓝色。果为蒴果状,长约0.2厘米,外果皮薄,成熟时开裂,内含4枚小坚果。
柳叶马鞭原产于南美洲(巴西、阿根廷等地)。喜阳光充足环境,怕雨涝。性喜温暖气候,生长适温为20-30℃,不耐寒,10℃以下生长较迟缓。对土壤条件适应性好,耐旱能力强,需水量中等。
柳叶马鞭草以干净的地上全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利尿消肿之功效,根可治赤、白下痢等疾病,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品种。柳叶马鞭草颜色艳丽,群体效果非常壮观,可做观赏植物。
一、柳叶马鞭草的形态特征
柳叶马鞭草株高60-150厘米,多分枝。茎四方形,叶对生,卵圆形至矩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基生叶边缘常有粗锯齿及缺刻,通常3深裂,裂片边缘有不整齐的锯齿,两面有粗毛。
柳叶马鞭草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细长如马鞭;花小,花冠淡紫色或蓝色。果为蒴果状,长约0.2厘米,外果皮薄,成熟时开裂,内含4枚小坚果。花期7月上旬至8月下旬,花由花序下端向上逐渐开放,果实成熟期8月中旬至10月。种子三棱状、矩圆形,两端宽度几乎相等,长0.15-0.2厘米,宽0.05-0.08厘米,表面粗糙,土黄色或棕黄色,无光泽,千粒重0.38克。
二、柳叶马鞭草的产地生境
柳叶马鞭草原产于南美洲(巴西、阿根廷等地)。喜阳光充足环境,怕雨涝。性喜温暖气候,生长适温为20-30℃,不耐寒,10℃以下生长较迟缓。对土壤条件适应性好,耐旱能力强,需水量中等。
三、柳叶马鞭草的繁殖方法
1、扦插:柳叶马鞭草繁殖可采用播种法、扦插法及切根法,播种法虽然可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植株数量,但是从播种到开花的时间较长;扦插繁殖也是一种较好的繁殖方式,一般在春、夏两季为适期,以顶芽插为佳,扦插极容易发根,扦插后约4周即可成苗;切根法主要是对于秋季休眠后的母本植株,开春对其进行切割分株并栽植。
2、播种:柳叶马鞭草种子每克约4000粒,发芽率85%左右。种子发芽适温20-25℃,播后9-15天发芽。因柳叶马鞭草种子细小,育苗初期采用200孔穴盘育苗,以节省空间且便于管理,播种40天后可根据花苗长势及定植时间倒入72孔或50孔穴盘中。育苗介质可采用丹麦品氏进口育苗以确保种苗生长整齐健壮。72孔或50孔穴盘根系满盘,真叶达到4-6对且根系成团,即可直接定植。
三、柳叶马鞭草的栽培技术
(一)、大苗培育
1、整地:将温室大棚内的地面整平,划分为4畦,选用相对肥沃的耕地,按比例把磷酸二铵、多菌灵撒入,用旋耕机将其与土壤搅拌均匀,然后转移到温室大棚。长途运输来的苗木在运输途中可能会感染病毒或将外地的病毒传播至当地,需要将多菌灵与黄沙按1:5的比例混合后撒到穴盘苗下,待所有穴盘苗摆放好之后,对其也进行消毒杀菌。
2、移栽:播后45天,真叶达到2-3对,根系成团后,即可移栽。穴盘苗不建议直接下地,以免初期生长速度慢,死亡率高。一般移栽到12厘米×13厘米的营养钵中生长1个多月后,再定植到种植场所,效果最佳。若移栽苗数量较多,移栽则需要几天才能完成,因此在这期间需要给穴盘苗洒水,及时补水,确保幼苗不枯萎。在移栽前将马鞭草的顶部进行修剪,留下2-3对真叶,促进柳叶马鞭草分枝,并且避免柳叶马鞭草长得过高,影响观赏效果。将砂壤土装入12厘米×13厘米的营养钵中,然后再将柳叶马鞭草移栽到钵中,在移栽时一定要注意将根部完全埋入土中,并和地面垂直,防止在浇水漫灌时将幼苗冲出或导致一部分根系裸露在外。
3、浇水:幼苗移栽到钵中后要及时用洒水壶洒水,以防脱水,待整座温室大棚移栽完成后即可灌水浇透,在定植到绿化地段前要灌水2-3次,保证幼苗的正常生长。
4、温度控制:温度最好是控制在20-30℃,25℃下生长较快。天气晴朗时每天早上11点将温室大棚上的棉帘拉起,使阳光充分照射幼苗,若缺乏阳光,容易造成植株营养不良,叶子变黄、变软。同时打开通风口,避免棚内温度过高,造成幼苗徒长;待傍晚即可放下棉帘,以保持温室大棚内的温度。
5、除草:在定植前将营养钵中的杂草用人工拔除的办法清除干净,防止外地杂草侵入当地,造成杂草蔓延。由于营养钵中苗较小,故清除杂草时不能采用化学除草剂,以防杀死柳叶马鞭草苗。
(二)、栽植方法
1、通风:若定植前不进行大棚通风,则易导致柳叶马鞭草经不起严酷环境的考验,难以抵御外界的侵害。但通风时若将棚膜全部掀到大棚顶部,导致棚内外温差过大,棚内温度突然降低,幼苗暂时不能适应低温,即出现枯萎、死亡。一般育苗通风的方法为先将棚膜下部掀开10厘米,待24小时后再将棚膜揭至大棚的中间部位,再待24小时后可全部掀开。
2、定植:在完成浇水、除草、施粪、翻耕、耙平等准备工作后,即可定植。定植时采用大小垄种植,在距畦边5厘米处顺畦开沟,大垄覆膜间距25-30厘米,沟深15-20厘米,小垄间距40厘米,行内植株间距应保持在10厘米左右,栽植10株/平方米左右,以利于分枝和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空间,若栽植过密在后期生长过程中易导致不透风。
(三)、田间管理
1、浇水施肥:定植后浇透水,保证20厘米土层保持湿润状态,定植后1.5-2.5个月开始进入盛花初期,盛花期能够维持2.5-3个月,其茎叶变成柳叶状。柳叶马鞭草是一个非常耐旱的花卉品种,所以养护过程中间干间湿,不可过湿。由于移栽前穴盘土壤中施入了磷酸二铵,且定植前施入了牛粪,因此在后期可不用施肥,若后期生长不旺可适当补给尿素。
2、除草:除草是田间管理的常规工作,防止草荒是提高观赏效果有效措施之一,要做到见草即除,保证田间无杂草。
3、松土:若不覆膜栽植,那么多雨季节要注意田间排水,雨后要及时松土,防止表土板结而影响植株的生长。松土既增加了土壤的通透性,又减少了病害的发生,可达到事半功倍、一举两得的效果。
(四)、越冬管理
柳叶马鞭草是长日照喜温花卉,生长适宜的温度是20-30℃,不耐寒,10℃以下生长迟缓,处于0℃以下根部无法越冬。秋冬为了降低育苗及养护成本,并使柳叶马鞭草能够安全的越冬,临泽县城市园林绿化局不断积极探索、创新,借鉴外地经验,探索先进的养护办法,将柳叶马鞭草根部以上割除后,对其根部一部分直接覆膜,另一部分则采用搭拱棚的方法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提高土壤温湿度,促进根系发育,使柳叶马鞭草的根部不受冻害。
四、柳叶马鞭草的病虫防治
1、病害:缺铁症,缺铁或pH值高于6.8将导致叶片上表面出现花叶褪绿现象,可通过增施硫酸亚铁来降低pH值。现常用1500倍志信铁肥喷施或浇灌土壤,2-3次后症状有明显改善,或施用我公司配制的螯合铁300倍液浇灌土壤,防治效果更好。
2、虫害:干旱季节主要有红蜘蛛、蓟马危害。红蜘蛛可用40%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1500倍液、20%螨死净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5%哒螨灵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蓟马可用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或氟虫腈、甲维盐、高效氯氟氰菊酯等防治。每隔5-7天喷施1次,连喷3次,可获得良好防治效果。重点喷洒花、嫩叶和幼果等幼嫩组织。
五、柳叶马鞭草的主要价值
1、药用:柳叶马鞭草性微寒、味苦,以干净的地上全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利尿消肿之功效,根可治赤、白下痢等疾病,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品种。
2、观赏:柳叶马鞭草颜色艳丽,群体效果非常壮观,可做观赏植物。
柳叶马鞭草
柳叶马鞭草 拼音:liǔyèmǎbiāncǎo 学名:VerbenabonariensisL.(1753) 界:植物界 亚界:绿色植物亚界 总门:轮藻总门 门:木贼门(有胚植物门) 亚门:木贼亚门(维管植物亚门) 纲:木兰纲(被子植物纲) 亚纲:蔷薇亚纲 超目:菊超目 目:唇形目 科:马鞭草科 属:马鞭草属 种:柳叶马鞭草。
柳叶马鞭草学名:Verbenabonariensis为马鞭草科马鞭草属下的一个种。柳叶马鞭草为马鞭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柳叶马鞭草喜温暖气候,耐旱能力强,需水量中等。直立,叶暗绿色,丛生于基部。茎直立,细长而坚韧。花序顶生,花微小,蓝紫色,冠径60厘米,夏秋开放。柳叶马鞭草摇曳的身姿,娇艳的花色,繁茂而长久的观赏期,开花植株可高达1.5米,花莛虽高却不倒伏,花色柔和尤其适合与其他植物配置,最适合作花境的背景材料。在景观布置中应用广泛。
一、柳叶马鞭草的形态特征
柳叶马鞭草,多年生草本。株高100~150厘米。聚伞花序,小筒状花着生于花茎顶部,紫红色或淡紫色。叶为柳叶形,十字对生,初期叶为椭圆形边缘略有缺刻,花茎抽高后的叶转为细长型如柳叶状边缘仍有尖缺刻,茎为正方形,全株有纤毛,花期5-9月。
在野地里会与一些同属花为穗状的马鞭草科植物杂交,所以常有一些花序介于聚伞与穗状的中间型态植株出现。
柳叶马鞭草花期很长,开花时间为5-9月份,可持续时间为5个月左右,花色为紫红色或淡紫色,具有好看的花色,观赏期也是不错的,在园林中有很好的观赏效果。
二、柳叶马鞭草的生长环境
柳叶马鞭草性喜温暖气候,生长适温为20~30℃,不耐寒,10℃以下生长较迟缓,在全日照的环境下生长为佳,如果在日照不足的环境下栽培会生长不良,全年皆可开花,花期长,观赏价值高,以春、夏、秋开花较佳,冬天则较差或不开花,对土壤选择不苛,排水良好即可,耐旱能力强,需水量中等。
三、柳叶马鞭草的分布范围
柳叶马鞭草原产于南美洲(巴西、阿根廷等地)。
四、柳叶马鞭草的主要价值
柳叶马鞭草由于植株高大,种成盆栽管理上问题很多,例如高大的茎风吹或人为碰撞易折损、开花后运送不易等,以往不太有农民愿意种成商品贩卖,因为观光型态的农场盛行,这种生长旺盛数量越多越美的柳叶马鞭草才得以出头。
柳叶马鞭草在景观布置中应用很广,由于其片植效果极其壮观,常常被用于疏林下、植物园和别墅区的景观布置,开花季节犹如一片粉紫色的云霞,令人震撼。
在庭院绿化中,柳叶马鞭草可以沿路带状栽植,分隔庭院空间的同时,还可以丰富路边风景,在柳叶马鞭草下层可配置美丽月见草、紫花地丁、花叶八宝景天等,效果会更好。
另也外常有人将柳叶马鞭草误以为是可食用的香料植物,那是因为与香料植物柠檬马鞭草名称很接近的关系,在此要提醒柳叶马鞭草不是香料植物没有食用价值,纯粹是观赏作物喔!
五、柳叶马鞭草的繁殖方法
柳叶马鞭草繁殖可用播种、扦插及切根分株,采用春季播种开花观赏时间最长。柳叶马鞭草种子每克约4000粒,发芽率约85%。种子发芽适温20℃~25℃,播后10天~15天发芽,整个穴盘育苗周期为40天~45天,1月播种为好,从播种到开花需要3个月到4个月(1月~3月低温条件下播种育苗,播种到开花则需要4个~5个月)。育苗通常采用200孔穴盘育苗,便于移栽定植,介质可采用丹麦品氏托普进口草炭土确保苗壮整齐快速。播后45天、真叶达到2对~3对且根系成团时方可移栽。穴盘苗不建议直接下地,因为直接下地初期长速慢,死亡率较高,一般先移到9cm~12cm的营养钵生长2个月后再定植效果最佳。
六、柳叶马鞭草的栽培技术
(一)、种植方法
定植时株行距采用大小垄,大垄间距60cm,小垄间距40cm,每平方米定植6株。定植前要确保土壤条件良好,一般需要先做好浇水、除草、施肥、翻耕、耙平等准备工作。定植后浇透水,保证土面下20cm的土层保持湿润状态。柳叶马鞭草不用修剪,自然分枝能力强。定植后一个半月到两个半月开始进入花期,盛花期能够维持两个半到三个月。柳叶马鞭草非常耐旱,养护过程中要间干间湿,不可过湿。柳叶马鞭草在最低温度0℃以上的地区可安全越冬,长江以北地区一般用作一年生栽培。
(二)、栽培要点
播种法虽然可以短时间获得较多的植株数量,但是从播种到开花的时间较长,所以扦插繁殖也是很好的方式,一般在春、夏两季以顶芽扦插为佳,扦插极容易发根,扦插后约4周即可成苗。切根法是在开春对母本根系进行切割分株。
柳叶马鞭草在栽培过程中,要注意部分没有观赏价值的宽叶马鞭草问题。正常情况下,柳叶马鞭草是窄叶的,但市面上常见的柳叶马鞭草种子一般是国内生产的常规种,因为柳叶马鞭草是蜜源植物,所以在育种过程中很容易被昆虫传粉,造成和同属的巴西马鞭草杂交,杂交后种子长成的植株叶片较宽,开花时花序介于聚伞和穗状中间型态,花期短,花色暗,基本没什么观赏价值。
杂交的宽叶马鞭草种子有5%左右的比例,该型态的种子育苗期间不能区分宽叶窄叶,只有定植抽出主茎后,从主茎上分枝长出的叶片上才能区分宽叶和窄叶,所以种子繁殖的柳叶马鞭草如果想清除宽叶杂株,必须在定植后1个月左右进行。
如种植密度较大时(每平方米在16株左右),因宽叶马鞭草比例不高,所以可以忽略此项清除工作,开花后基本不影响整体景观效果。另外,还可以采用顶芽扦插繁殖剔除宽叶马鞭草,一般在4月~6月选取窄叶马鞭草的母本进行扦插,1周生根,1个月成苗即可定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