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锋菊 拉丁学名:ScabiosaatropurpureaLinn. 别称:轮锋菊、紫盆花、松虫草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纲: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亚纲: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 目:茜草目Rubiales 科:川续断科Dipsacaceae 族:蓝盆花族Trib.Scabioseae 属:蓝盆花属Scabiosa 种:轮锋菊 组:紫盆花组Sect.Vidua。
轮锋菊株高30-70CM,多分枝,茎上有稀疏长白毛。可用于盆栽观赏,园林绿化,布置花坛、花镜,也可做切花。原产南欧,中国陕西武功及云南昆明曾有栽培,观赏草花。喜向阳、通风。耐寒。忌炎热、高湿和雨涝。要求排水良好的壤。可通过分株、播种繁殖,一般于春季进行。
一、轮锋菊的形态特征
轮锋菊是一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茎多分枝,微具棱,棱上疏生白色卷伏毛。基生叶长圆状匙形,不分裂或琴形羽裂,边缘具粗糙牙齿;茎生叶对生,基部相连;叶片轮廓长圆形,长5-12厘米,宽3-7厘米,羽状深裂至全裂,裂片5-9,顶裂片大,倒披针形至长圆形,边缘全缘或锯齿状或浅裂,侧裂片披针形,边缘具不整齐浅裂,裂片先端急尖,上面光滑,下面沿中脉疏生白色长柔毛,最上部叶不分裂,倒披针形;叶柄长约1厘米。总花梗长15-25厘米,上面疏生白色卷伏毛;头状花序单生分枝顶端,圆头状,径4-5厘米;总苞苞片2层,12-14片,内层较短,长8-12毫米,披针形,先端渐尖,密生白色短柔毛;小总苞筒状,长约6毫米,基部钝圆,疏生长硬毛,上部扩大成花篮状,全长具8条纵肋,肋弯拱,上部肋间显膜质,顶端分为8个圆裂片,裂片边缘棱状,冠部小,反卷;萼刺刚毛5条,棕黄色,长约8毫米,上面具短毛;花冠紫黑色、淡红色至白色,边花大,筒部漏斗形,长约10毫米,外面密生白色柔毛,裂片5,长圆形,不等大,长7-8毫米;雄蕊4,与花冠近等长;子房包于小总苞内,花柱伸出花冠筒外,柱头头状。果序长卵形或长圆形,长4.5厘米,宽3.5厘米(连萼刺)。花期6-7月。
二、轮锋菊的生长环境
轮锋菊喜向阳、通风。耐寒。忌炎热、高湿和雨涝。要求排水良好的壤土。
三、轮锋菊的主要价值
轮锋菊花色变化很多,花期长。适宜布置花坛和花境,亦可盆栽或作切花。
四、轮锋菊的繁殖方法
分株、播种繁殖,一般于春季进行。
播种繁殖,在野生花卉种子成熟期及时采种,采种后可以立即播种,也可以次年早春播种。管理粗放。
阶段一:胚根萌发阶段:此阶段需10至12天,温度保持在18℃至21℃间。基质中可溶性盐水平不能过高,pH值在5.8至6.5之间。种子萌芽需光。播种后覆上一层薄薄的蛭石或沙子,以保持土壤轻微的湿润,但不能太潮湿。播种后避免阳光直射。
阶段二:子叶出现及生长阶段:温度为16℃至18℃。此阶段需开始降低土壤的湿度,但是避免过分干燥。避免可溶性盐水平过高,EC值不能高于0.75。可开始喷施平衡氮肥,浓度为50ppm至75ppm。
阶段三、四:真叶生长、发育阶段以及炼苗阶段:温度保持在16℃至18℃。肥料浓度可增加到100ppm至150ppm。
五、轮锋菊的栽培技术
9月播于露地苗床,发芽适温20℃。幼苗经第一次移植后,于11月中旬定植,株距30CM。如在春季播种育苗,则6月定植,花期8-10月。花期遇夏季高温时,常花序分化不良,开花稀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