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盆距兰

   2020-05-27 花木佚名4502
核心提示:台湾盆距兰拼音:táiwānpénjùlán学名:Gastrochilusformosanus(Hayata)Hayata界:亚界:绿色植物亚界总门:轮藻总门门:木贼门(有胚植物门)亚门:木贼亚门(维管植物亚门)纲:木兰纲(被子植物纲)亚纲:百

台湾盆距兰

台湾盆距兰    拼音:táiwānpénjùlán    学名:Gastrochilusformosanus(Hayata)Hayata    别名:台湾盆距兰、台湾松兰(台湾植物志)、台湾囊唇兰(台湾兰科植物彩色图鉴)界:    亚界:绿色植物亚界    总门:轮藻总门    门:木贼门(有胚植物门)    亚门:木贼亚门(维管植物亚门)    纲:木兰纲(被子植物纲)    亚纲:百合亚纲    超目:天门冬超目    目:天门冬目    科:兰科    属:盆距兰属    种:台湾盆距兰。

台湾盆距兰(学名:Gastrochilusformosanus(Hayata)Hayata):茎常匍匐、细长常分枝,节间约5毫米。叶绿色,常两面带紫红色斑点,二列互生,稍肉质,长圆形或椭圆形。总状花序缩短呈伞状,具2-3朵花;花淡黄色带紫红色斑点;花瓣倒卵形,长4-5毫米,宽2.8-3毫米,先端圆形;前唇白色,宽三角形或近半圆形,长2.2-3.2毫米,宽7-9毫米,先端近截形或圆钝,边缘全缘或稍波状。花期不定期。

台湾盆距兰生于海拔500-2500米的山地林中树干上。产中国陕西南部、福建北部、台湾、湖北。

一、台湾盆距兰的形态特征

台湾盆距兰茎常匍匐、细长,长达37厘米,粗2毫米,常分枝,节间约5毫米。叶绿色,常两面带紫红色斑点,二列互生,稍肉质,长圆形或椭圆形,长2-2.5厘米,宽3-7毫米,先端急尖。

台湾盆距兰总状花序缩短呈伞状,具2-3朵花;花序柄通常长1-1.5厘米;花苞片膜质,长2-3毫米,先端急尖;花梗连同子房淡黄色带紫红色斑点;花淡黄色带紫红色斑点;中萼片凹的,椭圆形,长4.8-5.5(-7)毫米,宽2.5-3.2(-4)毫米,先端钝;侧萼片与中萼片等大,斜长圆形,先端钝。

台湾盆距兰花瓣倒卵形,长4-5毫米,宽2.8-3毫米,先端圆形;前唇白色,宽三角形或近半圆形,长2.2-3.2毫米,宽7-9毫米,先端近截形或圆钝,边缘全缘或稍波状,上面中央的垫状物黄色并且密布乳突状毛;后唇近杯状,长约5毫米,宽4毫米,上端的口缘截形并且与前唇几乎在同一水平面上;蕊柱长1.5毫米;药帽前端收狭;花期不定期。

二、台湾盆距兰的生长环境

台湾盆距兰生长于海拔500-2500米的山地林中树干上。

兰花宜种植于空气流通的环境。性喜阴,忌阳光直射,喜湿润,忌干燥,15℃至30℃最宜生长。35℃以上生长不良。5℃以下的严寒会影响其生长力,这时,兰花常处于休眠状态。如气温太高加上阳光曝晒则一两天内即出现叶子灼伤或枯焦。如气温太低又没及时转移进屋里,则会出现冻伤的现象。兰花是肉质根,适合采用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排水性能必须良好,生长于腐叶土或含腐殖质较多的山地和林间。

三、台湾盆距兰的分布范围

台湾盆距兰产自中国陕西南部(宁陕)、福建北部(武夷山)、台湾(阿里山、溪头山、大雪山、插天山、大武山等)、湖北(神农架地区)。模式标本采自台湾(阿里山)。近年发现在安徽岳西、潜山有天然分布。花期3月底至4月中下旬。

四、台湾盆距兰的植物文化

兰花是中国最古老的花卉之一,早在帝尧之世就有种植兰花的传说。古人认为兰花“香”、“花”、“叶”三美俱全,又有“气清”、“色清”、“神清”、“韵清”四清,是“理想之美,万化之神奇”。最早赋予兰花一定人文精神的是孔子,据东汉蔡邕《琴操》载:孔子自卫反鲁,隐谷之中,见幽兰独茂,蔚然叹曰:“兰当为王者香”。真正的兰花文化则起源于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他种兰、爱兰、咏兰,以兰花为寄托,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后人。后世诗人在咏兰时,也有许多的名句,比如陈子昂的“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刘克庄的“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涛”。诗人们将兰花的高洁与人格的完美联系起来,使得兰花文化不断得以拓展和延续。

兰花以高洁、清雅、幽香而著称,叶姿优美,花香幽远。自古以来,兰花都被誉为美好事物的象征,已广泛在民间人格化了。兰花对社会生活与文化艺术发生了巨大的影响。父母以兰命名以表心,画家取兰作画以寓意,诗人咏兰赋诗以言志。兰花的形象和气质久已深入人心,并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代舞剧以“兰步”、“兰指”为优美动作,把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书法作品称为“兰章”,把真挚的友谊叫做“兰交”,把人的芳洁、美慧喻为“兰心蕙质”。又把杰出人物的去世比作“兰摧玉拆”。兰花在中国人民心目中,已经成为一切美好事物的寄寓和象征。

五、盆距兰属

镰叶盆距兰、大花盆距兰、盆距兰、列叶盆距兰、城口盆距兰、金松盆距兰、台湾盆距兰、红斑盆距兰、贡山盆距兰、广东盆距兰、海南盆距兰、何氏盆距兰、细茎盆距兰、黄松盆距兰、狭叶盆距兰、宽唇盆距兰、南川盆距兰、江口盆距兰、无茎盆距兰、滇南盆距兰、小唇盆距兰、合欢盆距兰、红松盆距兰、四肋盆距兰、中华盆距兰、歪头盆距兰、宣恩盆距兰、云南盆距兰。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