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荆

   2020-07-20 苗木佚名3187
核心提示:黄荆拉丁学名:VitexnegundoL.别称:黄荆、五指柑、五指风、布荆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合瓣花亚纲目:管状花目科:马鞭草科亚科:牡荆亚科族:牡荆族属:牡荆属种:黄荆命名者及年代:L.,

黄荆    拉丁学名:VitexnegundoL.    别称:五指柑、五指风、布荆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合瓣花亚纲    目:管状花目    科:马鞭草科    亚科:牡荆亚科    族:牡荆族    属:牡荆属    种:黄荆    命名者及年代:L.,1753。

黄荆(学名:VitexnegundoL.)是马鞭草科,牡荆属灌木或小乔木;小枝四棱形,掌状复叶,小叶片长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楔形,聚伞花序排成圆锥花序式,顶生,花序梗密生灰白色绒毛;花萼片钟状,花冠淡紫色,外有微柔毛,子房近无毛。核果近球形,4-6月开花,7-10月结果。

黄荆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省,北达秦岭淮河。生于山坡路旁或灌木丛中。非洲东部经马达加斯加、亚洲东南部及南美洲的玻利维亚也有分布。

黄荆种茎皮可造纸及制人造棉;茎叶治久痢;种子为清凉性镇静、镇痛药;根可以驱烧虫;花和枝叶可提取芳香油。

一、黄荆的形态特征

黄荆是灌木或小乔木;小枝四棱形,密生灰白色绒毛。

黄荆掌状复叶,小叶5,少有3;小叶片长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每边有少数粗锯齿,表面绿色,背面密生灰白色绒毛;中间小叶长4-13厘米,宽1-4厘米,两侧小叶依次递小,若具5小叶时,中间3片小叶有柄,最外侧的2片小叶无柄或近于无柄。

黄荆聚伞花序排成圆锥花序式,顶生,长10-27厘米,花序梗密生灰白色绒毛;花萼钟状,顶端有5裂齿,外有灰白色绒毛;花冠淡紫色,外有微柔毛,顶端5裂,二唇形;雄蕊伸出花冠管外;子房近无毛。

黄荆核果近球形,径约2毫米;宿萼接近果实的长度。花期4-6月,果期7-10月。

二、黄荆的主要变种

小叶荆

1、小叶荆

小叶荆(VitexnegundoL.var.microphyllaHand.-Mazz..),灌木。掌状复叶,小叶3-7,通常5;小叶片椭圆状披针形,全缘,顶端渐尖,基部楔形,表面绿色,背面密生灰白色绒毛,中间小叶片长1.5-4厘米,宽0.5-1厘米。花序顶生,长5-11厘米。果实有毛。花果期7-11月。

小叶荆分布于中国四川、云南及西藏东南部。生于海拔1200-3200米的河边灌木丛中。

疏序黄荆

2、疏序黄荆

疏序黄荆(VitexnegundoL.f.laxipaniculataPei),小乔木;小枝被灰褐色绒毛。小叶片椭圆形,全缘,两面有绒毛。圆锥花序大而开展,侧枝明显地分出小枝,第一回侧枝长可达21厘米。果实顶端有毛。花果期5-8月。

疏序黄荆分布于中国四川、云南。生于海拔450-1400米的河边密林或山坡灌丛中。

白毛黄荆

3、白毛黄荆

白毛黄荆(VitexnegundoL.f.albaPei),灌木;小枝密生灰白色绒毛。小叶通常3,罕有5;小叶片阔披针形至卵形,全缘或偶有少数锯齿,两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花序较紧缩。

白毛黄荆分布于中国四川、云南。生于海拔1200-2500米的溪边、山坡或灌木丛中。

拟黄荆

4、拟黄荆

拟黄荆(VitexnegundoL.var.thyrsoidesPei),掌状复叶,小叶3-5;小叶片披针形或狭椭圆形,全缘,表面疏生柔毛或在脉上有毛,背面密生灰白色绒毛。圆锥花序由假聚伞花序组成,最末侧枝上的花常呈总状排列。花果期8-10月。

拟黄荆分布于中国四川、广东。生于海拔300-2100米的山坡林中。

荆条

5、荆条

荆条(VitexnegundoL.var.heterophylla(Franch.)Rehd.),小叶片边缘有缺刻状锯齿,浅裂以至深裂,背面密被灰白色绒毛。

荆条分布于中国辽宁、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江西、湖南、贵州、四川。生于山坡路旁。日本也有分布。

用途同黄荆。

牡荆

6、牡荆

牡荆(VitexnegundoL.var.cannabifolia(Sieb.etZucc.)Hand.-Mazz.),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小枝四棱形。叶对生,掌状复叶,小叶5,少有3;小叶片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粗锯齿,表面绿色,背面淡绿色,通常被柔毛。圆锥花序顶生,长10-20厘米;花冠淡紫色。果实近球形,黑色。花期6-7月,果期8-11月。

牡荆分布于中国华东各省及河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生于山坡路边灌丛中。日本也有分布。用途同黄荆。

三、黄荆的生长环境

黄荆生于山坡路旁或灌木丛中。耐干旱瘠薄土壤,萌芽能力强,适应性强,多用来荒山绿化。黄荆湖南各地常见于荒山、荒坡,田边地头,适应性很强。

四、黄荆的分布范围

黄荆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省,北达秦岭淮河。非洲东部经马达加斯加、亚洲东南部及南美洲的玻利维亚也有分布。

五、黄荆的繁殖方式

黄荆适应性很强。可采用春季播种、分株、压条、扦插等法繁殖,以培育规格大小相对整齐的苗木。幼苗生长萌生速度快,掌状复叶2-3轮时,可选择多次摘心,同时加强苗圃地水肥管理,促进枝叶生长萌发。也可根据幼苗高度情况,适时进行截顶修剪。翌年,1年生苗,即可用于造林。

六、黄荆的栽培技术

(一)、栽植

1、边坡选择:在分布区域,黄荆对土壤无特殊要求,非坡面或技术上限制性因素,均可栽植。

2、整地:根据边坡位置、地点、坡度、面积大小、形成特点及配置需要,确定整地时间、方式、方法、规格。可能整地暂时破坏局部边坡,为防止和减少不利影响,对于新形成坡面,如:农田水利建设中新建塘坝堤埂、路渠护坡、土地整理堆积坡面等,可在栽前临时整地。其他坡面可提前2-3月整地,以改善立地条件,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促进幼林生长。杂灌较多的边坡,应进行植被清理。

3、定植:穴采用30厘米×20厘米×20厘米,紧实板结等山地边坡和地段,扩大整穴规格。整地中做好翻土堆放,以便回土。密度设计,根据边坡长度、坡度,按照行距1-2米,从坡顶到坡底“品”字形、“三角”状配植。

(二)、管理

1、整形修剪:黄荆不需整形修剪。

2、施肥:生产上很少施肥。黄荆早期生长慢,可施用一些氮肥,或采取深翻埋青,或以耕代抚间种豆类和绿肥。达到疏松土壤,增强土壤透气和蓄水性能,有利根系伸展,促进幼林生长。

3、抚育:抚育工作应做好补植、除萌、开沟排水、除草松土等项工作。本着留优去劣、留稀去密、分布均匀的原则,可分一至二次间伐,最后每667平方米保留400-500株。

七、黄荆的主要价值

(一)、绿化

黄荆常作园林盆景栽培,管理比较粗放,也很适合家庭盆栽观赏。绿化方面,可用作绿篱。

(二)、经济

黄荆为小径材,材质好,可加工小型用具;茎皮可造纸及制人造成棉,花和枝叶可提芳香油。黄荆俗有“千年锯不得板,万年架不得桥”的说法,也就是永远长不大的意思。因此,黄荆只可作为造林困难地绿化、水土保持之用,选择立地条件较差的地栽种。是营造边坡防护林,可以较快实现边坡生态恢复,是一种较好的固坡和水土保持植物。

(三)、药用

入药部位:黄荆子别称布荆子、黄金子、五指柑等,为马鞭草科牡荆属植物黄荆的果实,

性味:味辛、苦,性温。

归经:肺、胃、肝经。

功效:祛风解表,止咳平喘,理气消食止痛。主治伤风感冒,咳嗽,哮喘,胃痛吞酸,消化不良,食积泻痢,胆囊炎,胆结石,疝气。

1、《草木便方》:养肝剧窍,坚齿,聪耳明目。止带浊。疗风痹,颓疝。

2、《广州植物志》:祛风、涤痰、镇咳。用代茶叶,有解暑之功。

3、《南宁市药物志》:温经散瘀,解肌发汗。治感冒,疟疾,哮喘。

4、《四川中药志》:养肝除风,行气止痛。治伤寒呃逆,咳喘,食滞,小肠疝气及痔漏生管。

八、牡荆属

穗花牡荆、灰毛牡荆、金沙荆、广西牡荆、长叶荆、黄荆、长序荆、莺哥木、山牡荆、广东牡荆、蔓荆、越南牡荆、黄毛牡荆、滇牡荆。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