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毛菊

   2021-03-26 花木佚名3483
核心提示:风毛菊拉丁学名:Saussureajaponica(Thunb.)DC.别称:风毛菊、八棱麻、八楞麻、三棱草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合瓣花亚纲目:桔梗目科:菊科亚科:管状花亚科族:菜蓟族属:风毛菊属亚属:附

风毛菊    拉丁学名:Saussureajaponica(Thunb.)DC.    别称:风毛菊、八棱麻、八楞麻、三棱草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合瓣花亚纲    目:桔梗目    科:菊科    亚科:管状花亚科    族:菜蓟族    属:风毛菊属    亚属:附片亚属    种:风毛菊    分布区域:中国。

风毛菊(学名:Saussureajaponica(Thunb.)DC.):为菊科、风毛菊属植物。茎直立,粗壮,具纵棱,疏被细毛和腺毛。基生叶具长柄,叶片长椭圆形,通常羽状深裂,顶生裂片长椭圆状披针形,狭长椭圆形,两面均被细毛和腺毛;茎生叶由下自上渐小,椭圆形或线状披针形,羽状分裂或全缘,基部有时下延成翅状。头状花序密集成伞房状;总苞筒状,外被蛛丝状毛,总苞片外层较短小,顶端圆钝,中层和内层线形,顶端具膜质圆形的附片,背面和顶端通常紫红色;花管状,紫红色,顶端5裂。瘦果长椭圆形,外层较短,糙毛状,内层羽毛状。花期6-8月。

风毛菊生长于海拔200-2800米的山坡、山谷、林下、荒坡、水旁、田中。分布于中国(辽、蒙、冀、晋、鲁、豫、陕、甘、青、皖、浙、赣、湘、川、黔、鄂、闽、粤、滇、藏、北京等)与朝鲜、日本等。

一、风毛菊的形态特征

风毛菊为二年生草本,高50-150(200)厘米。根倒圆锥状或纺锤形,黑褐色,生多数须根。茎直立,基部直径1厘米,通常无翼,极少有翼,被稀疏的短柔毛及金黄色的小腺点。基生叶与下部茎叶有叶柄,柄长3-3.5(6)厘米,有狭翼,叶片全形椭圆形、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7-22厘米,宽3.5-9厘米,羽状深裂,侧裂片7-8对,长椭圆形、椭圆形、偏斜三角形、线状披针形或线形,中部的侧裂片较大,向两端的侧裂片较小,全部侧裂片顶端钝或圆形,边缘全缘或极少边缘有少数大锯齿,顶裂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较长,极少基生叶不分裂,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全缘全缘或有大锯齿;中部茎叶与基生叶及下部茎叶同形并等样分裂,但渐小,有短柄;上部茎叶与花序分枝上的叶更小,羽状浅裂或不裂,无柄;全部两面同色,绿色,下面色淡,两面有稠密的凹陷性的淡黄色小腺点。

风毛菊头状花序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状或伞房圆锥花序,有小花梗。总苞圆柱状,直径5-8毫米,被白色稀疏的蛛丝状毛;总苞片6层,外层长卵形,长2.8毫米,宽几1毫米,顶端微扩大,紫红色,中层与内层倒披针形或线形,长4-9毫米,190.8-1毫米,顶端有扁圆形的紫红色的膜质附片,附片边缘有锯齿。小花紫色,长10-12毫米,细管部长6毫米,檐部长4-6毫米。瘦果深褐色,圆柱形,长4-5毫米。冠毛白色,2层,外层短,糙毛状,长2毫米,内层长,羽毛状,长8毫米。花果期6-11月。

二、风毛菊的生长环境

风毛菊生长于草原带干河床、高山、沟边草甸、沟边路旁、灌丛中、河谷草甸、荒地、碱性草甸沟边、林缘、林中、流动沙丘、路边、沙质地、山谷石地、山坡、山坡草甸、山坡灌丛、山坡路边、山坡湿草甸、溪边。海拔200-2800米。

三、风毛菊的分布范围

国内主要分布于北京(百花山、昌平、延庆)、辽宁(旅顺、锦州)、河北(张北、阜平、赞皇、蓟县、武安、内丘)、山西(垣曲、离山)、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兴安盟、哲里木盟、昭乌达盟、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巴彦卓尔盟、大青山)、陕西(安寨、太白山、绥德、宝鸡、山阳、靖边)、甘肃(合水、镇原)、青海(同仁)、河南(伏牛山、嵩县)、江西(石城)、湖北(恩施)、湖南(东安、黔阳)、安徽(全椒、舒城)、山东(烟台)、浙江(昌化、杭州)、福建(连城、沙县)、广东(从化、新丰)、四川(小金)、云南(大关、富源、蒙自)、贵州(普安、兴仁、平坝、贵阳、瓮安、雷公山)、西藏(昌都)、黑龙江省、吉林省、江苏省、台湾省、湖北省、广西自治区等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及内蒙古、云南等省区。国外的,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四、风毛菊的繁殖方式

风毛菊,播种、分株繁殖。

繁殖研究

以风毛菊(Saussureajaponica)为材料,通过不同光照和营养处理,研究其花序、种子大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光照和营养处理对花序数目没有显著影响,但对花的大小,以及种子大小和数量均有显著影响。大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同样会受到处理条件的影响:在对照和低营养处理下,花序、种子的大小和数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在低光照处理和低光照低营养处理下,花序、种子的大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变为显著负相关,即出现大小和数量之间的权衡。环境胁迫(比如有限的土壤养分和光资源的抑制)加剧了花序、种子大小和数量之间的权衡。风毛菊花序和种子的大小和数量之间的权衡关系的环境依赖性,使其能够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响应,这种繁殖对策能提高其适合度。

五、风毛菊的医药用途

性味归经苦、辛,温。

功能主治:用于治牙龈炎,祛风活血,散瘀止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麻风,感冒头痛,腰腿痛。

用法用量3-5钱,水煎或泡酒服。

注意孕妇忌服。

药材鉴别

干燥全草茎为类圆形,粗壮,长60-100厘米,粗者径约9毫米,棕色,有明显纵棱,茎上叶痕明显;质坚而轻,折断面髓部白色,中空。叶多脱落,完整叶片暗绿色或棕色,长椭圆形或狭披针形,羽状分裂或全缘,具长柄。全体被细毛。气弱,味苦。以身干、质嫩、枝叶较完整者为佳。

采收加工

于7月左右割取地上部分,除去杂质,晒干。

六、风毛菊的系统发育

采用风毛菊属5个亚属37种植物43个样品和川木香属DolomiaeaDC.的1种样品的叶绿体DNAtrnL-F序列,并调取菜蓟族CardueaeCass.与风毛菊属具有一定亲缘关系的13属的该序列,一起进行了分支分析,重点验证该属的属下形态分类系统以及形态特殊、青藏高原地区特有的雪兔子亚属subgen.Eriocoryne中假雪兔子组sect.Pseudoeriocoryne的单系性质,研究结果表明:

1、尽管风毛菊属5个亚属形态变异极大,但种间的trnL-F碱基变异却非常小;

2、根据形态学划分的5个亚属在分支图上没有得到分辨;

3、根据无明显茎、叶呈莲座状包被头状花序等特征建立的假雪兔子组是一多系群,与其他雪兔子亚属的种类也没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其共同拥有的形态学特征分别起源了4次;

4、雪莲亚属假雪莲组subgen.Amphilaenasect.Pseudoamphilaena中的多鞘雪莲S.polycolea变种尖苞雪莲S.polycoleavar.acutisquama与风毛菊亚属subgen.Saussurea的长毛风毛菊S.hieracioides、美丽风毛菊S.superba、打箭风毛菊S.tatsienensis和重齿风毛菊S.katochaete具有一段长18个碱基的插入,但多鞘雪莲原变种和重齿风毛菊另一居群无此插入;这一插入在整个菜蓟族和风毛菊属中都十分特殊,是一次进化事件的结果,这一复合体的形态分化应该是在这一进化事件发生之后进行的;而尖苞雪莲和重齿风毛菊拥有这一特殊序列可能是由于杂交而导致种内存在不同的单倍性。

七、风毛菊属

(一)、雪莲亚属:膜苞雪莲、肿柄雪莲、红柄雪莲、球花雪莲、雪莲花、紫苞雪莲、长叶雪莲、木里雪莲、鸟巢状雪莲、钝苞雪莲、苞叶雪莲、褐花雪莲、多鞘雪莲、草原雪莲、毛背雪莲、唐古特雪莲、单花雪莲、华中雪莲、毡毛莲雪。

(二)、雪兔子亚属:云状雪兔子、显脉雪兔子、大理雪兔子、昆仑雪兔子、管茎雪兔子、川滇雪兔子、冰川雪兔子、鼠曲雪兔子、雪兔子、硕首雪兔子、加查雪兔子、黑毛雪兔子、拉萨雪兔子、绵头雪兔子、羽裂雪兔子、水母雪兔子、红叶雪兔子、槲叶雪兔子、小果雪兔子、星状雪兔子、肉叶雪兔子、草甸雪兔子、三指雪兔子、湿地雪兔子、羌塘雪兔子。

(三)、齿冠亚属:普兰风毛菊、白背风毛菊、云木香、小头风毛菊、三角叶风毛菊、大头羽裂风毛菊

(四)、风毛菊亚属

1、无茎组:无梗风毛菊、漂亮风毛菊、匙叶风毛菊、青藏风毛菊、柱茎风毛菊、重齿风毛菊、黑苞风毛菊、小风毛菊、山地风毛菊、卵叶风毛菊、矮小风毛菊、钻叶风毛菊、维西风毛菊、锥叶风毛菊。

2、羽裂组:吉隆风毛菊、沙生风毛菊、短苞风毛菊、百裂风毛菊、康定风毛菊、鞘基风毛菊、革苞风毛菊、中甸风毛菊、黄绿苞风毛菊、巴东风毛菊、锐裂风毛菊、异裂风毛菊、甘肃风毛菊、双齿风毛菊、狮牙草状风毛菊、薄苞风毛菊、林周风毛菊、丽江风毛菊、巴塘风毛菊、小舌风毛菊、尼泊尔风毛菊、倒披针叶风毛菊、聂拉木风毛菊、褐黄色风毛菊、东俄洛风毛菊、糠秕毛风毛菊、水龙骨风毛菊、紫白风毛菊、弯齿风毛菊、紫苞风毛菊、皱果风毛菊、怒江风毛菊、糙毛风毛菊、半琴叶风毛菊、川藏风毛菊、尖苞风毛菊、蒲公英叶风毛菊、川滇风毛菊、云南风毛菊。

3、裸托组:卵苞风毛菊、硬叶风毛菊、硬苞风毛菊、革叶风毛菊。

4、栗缘组:奇形风毛菊、无毛叶风毛菊。

5、纤维组:帚状风毛菊、川甘风毛菊、新疆风毛菊、绿风毛菊、灰白风毛菊、伊宁风毛菊、中华风毛菊、华美风毛菊、假蓬风毛菊、达乌里风毛菊、长梗风毛菊、优雅风毛菊、城口风毛菊、全缘叶风毛菊、台湾风毛菊、喀什风毛菊、高盐地风毛菊、天山风毛菊、川陕风毛菊、纹苞风毛菊、羽叶风毛菊、乌恰风毛菊、小尖风毛菊、西北风毛菊、多头风毛菊、寡头风毛菊、延翅风毛菊、美丽风毛菊、垫风毛菊、倒卵叶风毛菊、柳叶风毛菊、尾尖风毛菊、盐地风毛菊、四川风毛菊。

6、全叶组:大头风毛菊、腺毛风毛菊、异色风毛菊、禾叶风毛菊、密毛风毛菊、白叶风毛菊、带叶风毛菊、毛果风毛菊、显鞘风毛菊、鸢尾叶风毛菊、锯叶风毛菊、绢毛风毛菊、昂头风毛菊、污花风毛菊、披针叶风毛菊、林生风毛菊、西藏风毛菊、托里风毛菊。

7、莲座组:破血丹、川东风毛菊、洋县风毛菊、长圆叶风毛菊、少头风毛菊、深裂风毛菊、高岭风毛菊。

8、风毛菊组:肾叶风毛菊、渐尖风毛菊、阿拉善风毛菊、翼柄风毛菊、高山风毛菊、龙江风毛菊、棕脉风毛菊、波密风毛菊、泡叶风毛菊、卢山风毛菊、蓟状风毛菊、尾叶风毛菊、翅茎风毛菊、大坪风毛菊、心叶风毛菊、狭头风毛菊、东川风毛菊、川西风毛菊、柳叶菜风毛菊、棉头风毛菊、锐齿风毛菊、萎软风毛菊、狭翼风毛菊、腺点风毛菊、纤细风毛菊、大叶风毛菊、粗裂风毛菊、湖北风毛菊、长毛风毛菊、华山风毛菊、雅龙江风毛菊、黄山风毛菊、滇川风毛菊、台岛风毛菊、腋头风毛菊、鹤庆风毛菊、白毛风毛菊、利马川风毛菊、大耳叶风毛菊、东北风毛菊、截叶风毛菊、滇风毛菊、蒙古风毛菊、桑叶风毛菊、变叶风毛菊、耳叶风毛菊、齿叶风毛菊、银背风毛菊、齿苞风毛菊、少花风毛菊、膜片风毛菊、小花风毛菊、篦苞风毛菊、显梗风毛菊、松林风毛菊、川南风毛菊、蓼叶风毛菊、杨叶风毛菊、洮河风毛菊、折苞风毛菊、倒齿风毛菊、圆叶风毛菊、卷苞风毛菊、半抱茎风毛菊、林风毛菊、节毛风毛菊、窄苞风毛菊、喜林风毛菊、吉林风毛菊、打箭风毛菊、长白山风毛菊、秦岭风毛菊、湿地风毛菊、波缘风毛菊、乌苏里风毛菊、变裂风毛菊、绒背风毛菊、河谷风毛菊、牛耳风毛菊。

9、附片亚属:翼茎风毛菊、草地风毛菊、抱茎风毛菊、京风毛菊、雾灵风毛菊、风毛菊、裂叶风毛菊、拉氏风毛菊、尖头风毛菊、钻状风毛菊、羽裂风毛菊、类尖头风毛菊、美花风毛菊、强壮风毛菊、倒羽叶风毛。

10、其他:叶头风毛菊、垂头雪莲。

以上物种均分布于中国。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