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科 别名:梅亚科、桃亚科、李亚科 二名法:Prunoideae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蔷薇亚纲 目:蔷薇目 科:蔷薇科 亚科:李亚科 属:杏属、李属、扁核木属、桃属、樱属。
李亚科(Prunoideae)是属于蔷薇科的一个亚科。心皮1,核果,单叶。李属(Prunus)约200种,中国80种。桃(P.persica)、梅(P.mume)、李(P.salicina)、杏(P.armeniaca)、樱桃(P.pseudocerasus)为著名果品。日本樱花(P.yedoensis)、樱花(P.serrulata)、榆叶梅(P.triloba)等是著名观赏植物。
一、李亚科的简介
5属。我国有4属约33种。绝大多数为落叶的乔木或灌木,其中李属树木为海拔1500米以上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常见成分,1500米以下也有分布,果实可食。木材材质一般坚硬,可作器具。
二、李亚科的形态特征
李亚科是乔木或灌木,有时具刺。单叶,有托叶。花单生,伞形成总状花序;花瓣常白色或粉红色,稀缺;雄蕊10至多数;心皮1,稀2~5;子房上位,1室,内含2悬垂胚珠。果实为核果,含1稀2种子,外果皮和中果皮肉质,内果皮骨质,成熟时多不裂开或极稀裂开。
三、李亚科的植物学史
两百年来世界各国植物学家对李亚科李属PrunusL.分类范围颇有不同意见。1753年瑞典人林奈C.Linnaeus在他的名著《植物志种》中,把核果类植物分为4属:扁桃属(包括桃与扁桃在内)、李属(包括杏与李)、樱属、稠李属(包括落叶稠李与常绿桂樱),但1764年在同一书的修订版中,改为2属:扁桃属和李属,后者包括杏、樱和稠李在内。
1789年法国人A.L.Jussieu在《植物志属》中分核果类为4属,即扁桃属、杏属、李属和樱属,但各属范围又与林奈的不同。
1825年瑞士人A.deCandolle在《植物界自然分类长编》一书中,把核果类分为5属:扁桃属、桃属、杏属、李属和樱属,最后一属包括樱、稠李和常绿桂樱在内。
1865年英国两位植物学家G.Bentham和J.D.Hooker在《植物志属》一书中将所有核果类合并为李属PrunusL.,而在属以下分为7个组:扁桃组、杏组、李组、樱组、桂樱组、拟樱组和拟扁桃组。
1891年德国两位植物学家A.Engler和K.Prantl在他们主编的《植物自然分科志》中,也将核果类合并为李属,而在属以下分为7个亚属,但这7个亚属内容又和G.Bent-ham和J.D.Hooker的7个组大不相同。其后1893年德国人E.Koehne在《德国树木学》一书中也基本上采用上述两位德国学者的分类方法。
1926年德国人A.Rehder在所编《栽培乔木和灌木手册》中,将本属分为5个亚属:李亚属(包括李、杏、梅)、扁桃亚属(包括桃与扁桃)、樱亚属、稠李亚属和桂樱亚属。这个大属的分类方法,我国植物学或园林学中采用者很多。
但苏联方面多数植物学家采用小属办法,例如1941年B.L.Komarov主编的《苏联植物志》和1954年C.Sokolov主编的《苏联乔灌木手册》中,则将核果类分为7属:李属、杏属、桃属、扁桃属、樱属、稠李属和桂樱属。这个分类方法在苏联各书刊中普遍采用。
1964年英国人J.H.Hutchinson在其所著《有花植物志属》一书中声称该书基本按照G.Bentham和J.D.Hooker系统原则,但对本属仍分为3属:稠李属、桂樱属和李属,后者包括扁桃、杏、樱等在内。
1965年荷兰人C.Kalkman在深人研究热带植物后,将李属范围更为扩大,他将在热带广泛分布的臀果木属,均归并于李属中的桂樱.
从以上情况看来,两百年来核果类植物分类方法,分而复合,合而复分,各国植物学者始终存在两种不同意见,迄今尚未统一。《中国植物志》究竟采用哪种办法,值得全面加以考虑。
我们认为,根据现代生物学的观点,种是自然界实际存在的最小演化系统群。种具有许多持续的可以遗传的特征和特有分布区,这个分布区是种在演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若干种形成一个属,属也是一个明显的自然群,包括具有亲缘关系的各种的集体。同一属的植物除了在形态结构上有若千共同点之外,地理条件也是重要的。但在属中地理条件所起的作用不如在种上所起的作用显著。
植物分类学的任务就是要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了解植物的地理分布和发展历史,分门别类整理出一个自然谱系,表示各种植物在演化中的关系。这个谱系必须是合乎自然规律,同时也切合实际便于应用。
为此作者们初步将核果类分为以下6属:桃属、杏属、李属、樱属、稠李属和桂樱属。这样排列次序表示桃属在核果类中发展到较高级阶段,杏属、李属次之,樱属又次之,而稠李属和桂樱属仍停留在比较原始阶段。因此不论花的排列、果实的性状和核的结构,我们都可以看出各属由低级发展到高级的演化过程。
四、李亚科的下级分类
桃属AmygdalusL.
杏属ArmeniacaMill.
樱属CerasusMill.
桂樱属LaurocerasusTourn.exDuh.
臭樱属MaddeniaHook.f.etThoms.
稠李属PadusMill.
扁核木属PrinsepiaRoyle
李属PrunusL.
臀果木属PygeumGaertn.
描述
中文名
花瓣和萼片均大形,各5。
灌木常有刺,枝条髓部呈薄片状,花柱侧生。
扁核木属
乔木或灌木,枝条髓部坚实,花柱顶生。
幼叶多为席卷式,少数为对折式;果实有沟,外面被毛或被蜡粉。
侧芽3,两侧为花芽,具顶芽;花1-2,常无柄,稀有柄;子房和果实常被短柔毛,极稀无毛;核常有孔穴,极稀光滑;叶片为对折式;花先叶开。
桃属
侧芽单生,顶芽缺。核常光滑或有不明显孔穴。
子房和果实常被短柔毛;花常无柄或有短柄,花先叶开。
杏属
子房和果实均光滑无毛,常被蜡粉;花常有柄,花叶同开。
李属
幼叶常为对折式,果实无沟,不被蜡粉,枝有顶芽。
花单生或数朵着生在短总状或伞房状花序,基部常有明显苞片;子房光滑;核平滑,有沟,稀有孔穴。
樱属
花小形,10朵至多朵着生在总状花序上,苞片小形。
叶冬季凋落,花序顶生,花序梗上常有叶片,稀无叶。
稠李属
叶常绿,花序腋生,花序梗上无叶片。
桂樱属
花瓣和萼片多细小,通常不易分清,10-12(-15)。
常绿乔木或灌木,叶边常全缘;托叶小,早落;两性花,心皮1。
臀果木属
落叶乔木或灌木,叶边有锯齿;托叶发达;单性花,心皮2。
臭樱属
五、李亚科的特色品种
桃花,蔷薇科,李亚科,桃属,桃亚属。
树干灰褐色,粗糙有孔。小枝红褐色或褐绿色,平滑。叶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细锯齿。花单生,有白、粉红、红等色,重瓣或半重瓣,花期3月。核果近球形,表面密被短绒毛,因品种不同,果熟6一9月。主要分果桃和花桃两大类。
较重要的变种有:油桃、蟠桃、寿星桃、碧桃。其中油桃和蟠桃都作果树栽培,寿星桃和碧桃主要供观赏。
桃花花语:美艳醉人、烂漫。
碧桃,别名:粉红碧桃、千叶桃花、花桃。
原产中国,分布在西北、华北、华东、西南等地。现世界各国均已引种栽培。
寿星桃,普通桃的变种。植株矮生,节间短,花芽密集。四月起为盛花期,花期半月左右。
菊花桃,落叶小乔木。小枝红褐色或褐绿色。叶片椭圆状披针形,先端渐长尖,基部宽锥形,无毛。花单生,形如小菊花,粉红色。花期4月。
紫叶李,蔷薇科,李属。别名,红叶李。
叶卵形至倒卵形。花单生叶腋,单瓣,水红色,4~5月开花。果期6~7月。
梅的果实
梅花,又名春梅、红梅。蔷薇科李属(也称梅属),落叶乔木,少有灌木。高可达5一6米。树冠开展,树皮淡灰色或淡绿色。小枝细长,枝端尖,绿色,无毛。叶宽卵形或卵形,边缘有细锯齿,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阔楔形,幼时或在沿叶脉处有短柔毛,叶柄短,具腺。花梗短,1-2朵右生于1、2年生枝梢,萼筒钟状,有红,暗红及绿色等。花有单瓣或重瓣,白色、红色或淡红色,有芳香,多在早春1-2月先开花,后发叶。核果近圆球形,黄色或带绿色,5-6月成熟。
美人梅,蔷薇科,李属。
园艺杂交种,由重瓣粉型梅花与红叶李杂交而成。落叶小乔木。叶片卵圆形,紫红色。花粉红色,繁密。花期在3月上旬,先叶或与叶同时开放。
1987年从美国引入我国。
榆叶梅,蔷薇科,李属。别名,小桃红、鸾枝。
重瓣榆叶梅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枝条褐色,粗糙。叶宽椭圆形至倒卵形,先端尖或为3裂状,基部宽楔形,边缘有不等的粗重锯齿。花粉红色,常1-2朵生于叶腋。花期4月。核果红色,近球形,有毛。果期7月。
金钟樱(Prunuscampanulata),蔷薇科,梅属。
落叶乔木,3-4月开花,重瓣,园艺变种。
紫叶矮樱,蔷薇科,李属。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是紫叶李和矮樱的杂交种。单叶互生,叶长卵形或卵状椭圆形,先端渐尖,叶基部广锲形,叶缘有不规则的细钝齿,叶面红色或紫色,背面色彩更红,新叶顶端鲜紫红色,小枝紫红色。花单生,中等偏小,淡粉红色,花瓣5片,雄蕊多数,花期为4月至5月。
郁李,李属。又名秧李、常棣、寿李。
郁李的果实
落叶灌木。叶卵形至披针形。春季开花,花淡红色,单瓣或复瓣,1-3朵腋生,果实小,球形,暗红色。
变种南郁李,花半重瓣。同属近似种麦李,花期较晚,有白花或淡红花重瓣变种。
日本晚樱,蔷薇科,李亚科,樱桃属的落叶乔木,别名山樱花。
落叶乔木。树皮紫褐色,平滑有光泽,有横纹。叶互生,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边缘有芒齿。托叶披针状线形。花每支三五朵,成伞状花序,萼片水平开展,花瓣先端有缺刻,白色、红色。花于3月与叶同放或叶后开花。核球形,初呈红色,后变紫褐色,7月成熟。
原产中国长江流域、东北、华北及日本也有分布。
樱花为日本国花。日本政府把每年的3月15日至4月15日定为“樱花节”。
樱花花语:命运的法则就是循环不已。所以要快乐地接纳对方。
密枝早樱,蔷薇科,樱桃属。落叶小乔木,春天叶前开花,分红。
绿樱,樱花的绿色品种。开花初期特别是花蕾初绽时,绿色特征明显,花瓣基部绿色深重。到中晚期,颜色变得浅淡,尖端颜色逐渐淡化。
樱桃的果实
樱桃,蔷薇科,樱桃属。种别名:莺桃,荆桃,楔桃,英桃,牛桃,樱珠。
落叶乔木果树。叶片卵圆形至椭圆状卵圆形。花成伞形或总状花序或单生,花瓣白色或粉色。核果近球形,红色至黑色或黄色,果肉多汁。
樱桃成熟期早,有早春第一果的美誉。
李亚科
李亚科 二名法:Prunoideae别名:梅亚科;桃亚科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蔷薇亚纲 目:蔷薇目 科:蔷薇科 亚科:李亚科 属:杏属、李属、扁核木属、桃属、樱属。
李亚科(Prunoideae)是属于蔷薇科的一个亚科。花瓣常白色或粉红色,稀缺;雄蕊10至多数;心皮1,稀2~5;子房上位,1室,内含2悬垂胚珠。果实为核果,含1稀2种子,外果皮和中果皮肉质,内果皮骨质,成熟时多不裂开或极稀裂开。
世界共有李亚科植物10属约400种,分布在非洲、美洲、亚洲、澳大利亚东北部、欧洲和太平洋岛屿。我国是李亚科的主要分布区之一,在西北、西南、华北地区分布较多。李亚科植物生长在中低海拔的山坡杂木林或林缘、沟谷、河岸、土石坡、路旁,与其它灌丛混居而生。
除作果树外,培育成的观赏品种不计其数。常见的有红花扁桃、重瓣榆叶梅、碧桃、山桃、垂枝杏、梅花等,在园林上广泛应用。
一、植物学史
两百年来世界各国植物学家对李亚科李属PrunusL.分类范围颇有不同意见。1753年瑞典人林奈C.Linnaeus在他的名著《植物志种》中,把核果类植物分为4属:扁桃属(包括桃与扁桃在内)、李属(包括杏与李)、樱属、稠李属(包括落叶稠李与常绿桂樱),但1764年在同一书的修订版中,改为2属:扁桃属和李属,后者包括杏、樱和稠李在内。
1789年法国人A.L.Jussieu在《植物志属》中分核果类为4属,即扁桃属、杏属、李属和樱属,但各属范围又与林奈的不同。
1825年瑞士人A.deCandolle在《植物界自然分类长编》一书中,把核果类分为5属:扁桃属、桃属、杏属、李属和樱属,最后一属包括樱、稠李和常绿桂樱在内。
1865年英国两位植物学家G.Bentham和J.D.Hooker在《植物志属》一书中将所有核果类合并为李属PrunusL.,而在属以下分为7个组:扁桃组、杏组、李组、樱组、桂樱组、拟樱组和拟扁桃组。
1891年德国两位植物学家A.Engler和K.Prantl在他们主编的《植物自然分科志》中,也将核果类合并为李属,而在属以下分为7个亚属,但这7个亚属内容又和G.Bent-ham和J.D.Hooker的7个组大不相同。其后1893年德国人E.Koehne在《德国树木学》一书中也基本上采用上述两位德国学者的分类方法。
1926年德国人A.Rehder在所编《栽培乔木和灌木手册》中,将本属分为5个亚属:李亚属(包括李、杏、梅)、扁桃亚属(包括桃与扁桃)、樱亚属、稠李亚属和桂樱亚属。这个大属的分类方法,我国植物学或园林学中采用者很多。
但苏联方面多数植物学家采用小属办法,例如1941年B.L.Komarov主编的《苏联植物志》和1954年C.Sokolov主编的《苏联乔灌木手册》中,则将核果类分为7属:李属、杏属、桃属、扁桃属、樱属、稠李属和桂樱属。这个分类方法在苏联各书刊中普遍采用。
1964年英国人J.H.Hutchinson在其所著《有花植物志属》一书中声称该书基本按照G.Bentham和J.D.Hooker系统原则,但对本属仍分为3属:稠李属、桂樱属和李属,后者包括扁桃、杏、樱等在内。
1965年荷兰人C.Kalkman在深人研究热带植物后,将李属范围更为扩大,他将在热带广泛分布的臀果木属,均归并于李属中的桂樱.
从以上情况看来,两百年来核果类植物分类方法,分而复合,合而复分,各国植物学者始终存在两种不同意见,迄今尚未统一。《中国植物志》究竟采用哪种办法,值得全面加以考虑。
我们认为,根据现代生物学的观点,种是自然界实际存在的最小演化系统群。种具有许多持续的可以遗传的特征和特有分布区,这个分布区是种在演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若干种形成一个属,属也是一个明显的自然群,包括具有亲缘关系的各种的集体。同一属的植物除了在形态结构上有若千共同点之外,地理条件也是重要的。但在属中地理条件所起的作用不如在种上所起的作用显著。
植物分类学的任务就是要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了解植物的地理分布和发展历史,分门别类整理出一个自然谱系,表示各种植物在演化中的关系。这个谱系必须是合乎自然规律,同时也切合实际便于应用。
为此作者们初步将核果类分为以下6属:桃属、杏属、李属、樱属、稠李属和桂樱属。这样排列次序表示桃属在核果类中发展到较高级阶段,杏属、李属次之,樱属又次之,而稠李属和桂樱属仍停留在比较原始阶段。因此不论花的排列、果实的性状和核的结构,我们都可以看出各属由低级发展到高级的演化过程。
二、形态特征
1、叶:乔木或灌木,有时具刺。单叶,有托叶。花单生,伞形成总状花序。
2、花:花瓣常白色或粉红色,稀缺;雄蕊10至多数;心皮1,稀2~5;子房上位,1室,内含2悬垂胚珠。果实为核果,含1稀2种子,外果皮和中果皮肉质,内果皮骨质,成熟时多不裂开或极稀裂开。
三、生长环境
1、地理:李亚科植物垂直分布跨度较大,从中低海拔至高海拔均有分布,不同的种类间有较大差异。如锥腺樱桃分在2100—3600in的山坡林中,而樱桃、蕤核分布在l100m以下的山脚或山坡。总的地理分布呈现出种类及数量东南偏多、西北偏少的特点。
2、地形:甘肃地形主要在东南部的秦岭山地(包括徽成盆地、西礼盆地)、中部及东部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区、甘南山地林区等较为丰富,向西北进入祁连山地及河西走廊逐渐稀少。其中,桃属原产我国,甘肃是桃的原产地之一,扁桃亚属和桃亚属均有分布,在陇南山区、陇东、陇中黄土高原区森林植被成分中常可见到。甘肃桃在陇中至陇南的林区多见,而蒙古扁桃分布在陇中至河西走皮地区。我国稠李属主要集中分布在长江流域、陕西和甘肃南部,尤其在陇南北亚热带森林区数量多。
3、气候:由于水汽稀少,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属大陆性很强的温带季风气候型。复杂的地貌和气候条件,形成了多样的植被类型。
四、分布范围
世界共有李亚科植物10属约400种,分布在非洲、美洲、亚洲、澳大利亚东北部、欧洲和太平洋岛屿。我国是李亚科的主要分布区之一,在西北、西南、华北地区分布较多。甘肃省野生植被中李亚科资源较丰富,其中包括十分重要的果树,如桃、李、杏、梅、樱桃等等。
五、下级分类
桃属AmygdalusL.
杏属ArmeniacaMill.
樱属CerasusMill.
桂樱属LaurocerasusTourn.exDuh.
臭樱属MaddeniaHook.f.etThoms.
稠李属PadusMill.
扁核木属PrinsepiaRoyle
李属PrunusL.
臀果木属PygeumGaertn.
六、主要价值
1、观赏价值:植物树形较大,枝干茂密,分枝多。4—5月开花,总状花序,花多,花瓣白色,花序着生于小枝顶端,花序长而美丽,有清香味。单叶互生,叶片较大,秋季变为黄红色。为早春及秋季观花观叶植物。分布在陇南、天水、平凉、甘南等地林区,树形高大者有15m,如北亚稠李(P-racemesavar.asiatica)、短梗稠李(P.brachypoda)、细齿稠李(P.obtusata)和楼木(只buergeriana)等。
2、食用价值:李亚科约有数十种。李亚科植物的果实由单雌蕊子房发育而成,外果皮薄、中果皮肉质多汁,富含多种特有营养成分,可作水果生食或食品加工的原料。如甘肃杉E(A.kansuensis)、山秽6(A.davidiana)、山杏(A.sibirica)、樱桃(C.pseudocerasus)、毛樱桃(C.tomen.tosa)、李(P.salicina)、北亚稠李(P.racemesavar.asiatica)、蕤核(P.uniflora)。部分种类也可作抗寒耐旱果树的砧木。
七、保护现状
1、保护级别:李亚科植物资源丰富,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但引种驯化的不多。同时,它面临危机,如国家三级重点保护植物蒙古扁桃(A.mongolica),即面临濒危状态。
2、濒危原因:部分种类由于生境的破坏或利用不当。
3、保护措施:因此有关部门要加大科技投入,应用新技术进行栽培繁育试验,要注意其生长环境改变的影响。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促进引种驯化。同时,在李亚科野生植物的保护上,要加强管理,减少对自然生境的影响,杜绝破坏资源的行为。通过科学合理的引种利用,使野生李亚科植物资源得到长久的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