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桂树 外文名:SweetBay 二名法:Laurusnobilis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木兰亚纲 目:樟目 科:樟科 属:月桂属 种:月桂树 分布区域:原产地中海一带,中国长江流域以南江苏、浙江、台湾、福建。
月桂树是指桂冠偏红的、暗棕色的印度东部的一种树木,有蜿蜒卷曲的纹理、木质强韧。指加利福尼亚月桂树或月桂属植物,产于美国的西海岸,木质坚硬、强韧,用于装饰贴面,一般金棕色和黄绿色,有时有暗紫色大斑点。
一、月桂树的形态特征
月桂树是常绿小乔木或灌木状,高可达12米,树皮黑褐色。小枝圆柱形,具纵向细条纹,幼嫩部分略被微柔毛或近无毛。叶互生,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5-12厘米,宽1.8-3.2厘米,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细波状,革质,上面暗绿色,下面稍淡,两面无毛,羽状脉,中脉及侧脉两面凸起,侧脉每边10-12条,末端近叶缘处弧形连结,细脉网结,两面多少明显,呈蜂窠状;叶柄长0.7-1厘米,鲜时紫红色,略被微柔毛或近无毛,腹面具槽。花为雌雄异株。伞形花序腋生,1-3个成簇状或短总状排列,开花前由4枚交互对生的总苞片所包裹,呈球形;总苞片近圆形,外面无毛,内面被绢毛,总梗长达7毫米,略被微柔毛或近无毛。雄花:每一伞形花序有花5朵;花小,黄绿色,花梗长约2毫米,被疏柔毛,花被筒短,外面密被疏柔毛,花被裂片4,宽倒卵圆形或近圆形,两面被贴生柔毛;能育雄蕊通常12,排成三轮,第一轮花丝无腺体,一第二、三轮花丝中部有一对无柄的肾形腺体,花药椭圆形,2室,室内向;子房不育。雌花:通常有退化雄蕊4,与花被片互生,花丝顶端有成对无柄的腺体,其间延伸有一披针形舌状体;子房1室,花柱短,柱头稍增大,钝三棱形。果卵珠形,熟时暗紫色。花期3-5月,果期6-9月。
二、月桂树的分布范围
月桂树原产地中海一带,我国浙江、江苏、福建、台湾、四川及云南等省有引种栽培。
三、月桂树的生长环境
月桂树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亦较耐荫,稍耐寒,可耐短时-8℃至-6℃低温。耐干旱,怕水涝。适生于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肥沃湿润的沙质壤土,不耐盐碱,萌生力强,耐修剪。
四、月桂树的繁殖技术
实际生产中,月桂主要采用扦插和播种繁殖。
播种在9月中、下旬采种,将采集的种子除去果皮阴干后沙藏,翌年春季播种。播种时将种子取出,在25℃的温水中浸泡24小时,再用150ppm的赤霉素处理2小时后播种。土壤要保持较高湿度,应提前一天灌透水,环境温度控制在15℃以上,播种后根据环境条件及时补充水分,大约20~30天种子即可萌发。
五、月桂树的栽培管理
月桂对环境适应性强,移植第一二年长效缓释肥与速效肥配合使用可有效促进其生长。月桂根系相对较浅,为提高成活率,需带土球移植,地栽苗进行人工除草时,需采取措施避免根系损伤。容器苗栽培时,由于容器规格会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月桂长势,因此需根据苗的生长情况适时更换容器的规格,使其有更多的生长空间。月桂萌枝力强,可在其生长期结合修剪进行产品造型,促进萌枝,使树形饱满紧凑。月桂小苗冬季易受冻,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其抗冻性,或将小苗搬至室内越冬。
六、月桂树的园林应用
月桂树形紧凑,树姿优美,叶片细致,具光泽,并有浓郁香气,四季常青,春季满树的淡黄色小花清香怡人,在庭院种植尤为美观,住宅前院用作绿墙分隔空间,隐蔽遮挡效果较好。园林应用时,通常可做成丛生形、单杆球形、塔形、高秆球形及自然形等。
七、研究发现
之前展开的一项研究中,LiuMH等报告了从月桂树中分离得到的2种山奈酚糖苷,山奈酚-3-O-α-L-(2",4"-di-E-p-香豆酰基)-鼠李糖苷(C2)和山奈酚-3-O-α-L-(2"-E-p-香豆酰基-4"-Z-p-香豆酰基)-鼠李糖苷(C3),这2种山奈酚糖苷对MRSA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都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接下来发现这些化合物能大幅降低部分喹诺酮类药物对MRS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s)。换言之,C2和C3能大幅增强喹诺酮类药物的抗MRSA活性。已发现,C2和C3与喹诺酮类药物具有协同作用。这2种山奈酚糖苷与亲水性喹诺酮类药物(如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具有协同作用,但与疏水性喹诺酮类药物则不具有。LiuMH等还发现,诺氟沙星能降低C2和C3的MICs,该作用具有协同性并讨论了这一协同作用的可能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