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姜 拉丁学名:Etlingeraelatior(Jack)R.M.Sm. 别名:菲律宾蜡花、瓷玫瑰、火炬姜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芭蕉目 科姜科 亚科:姜亚科 族:姜族 属:茴香砂仁属 种:火炬姜 命名者及年代:(Jack)R.M.Sm.,1986 保护级别:IUCN 红色名录:数据缺乏(DD)。
火炬姜(学名:Etlingeraelatior(Jack)R.M.Sm.)是姜科、茴香砂仁属植物。基部具无叶片的红色叶稍,根茎强壮分枝。叶片披针形,叶面深绿色,叶背淡绿色或黄绿色,叶柄疏被毛。穗状花序头状或卵形,从根茎抽出,花序梗延长成狭圆锥状。外苞片卵形,斜展,花期明显反折,内苞片披针形,花期不反折。小苞片管状,先端2裂,膜质,白色。花萼管状,齿尖具髯毛。花冠管长3.4-4厘米,裂片不等,线状披针形。唇瓣匙形,先端圆形,微凹,上部深红色,边缘黄色。蒴果倒卵形,淡红色。盛花期5-10月。
火炬姜原产于非洲及亚洲热带地区,中国广东、福建、台湾、云南等地有引种栽培。性喜高温高湿,生长适温25-30℃,低于15℃时生长停滞。喜欢阳光充足的环境,但其营养生长时对光照的要求并不苛刻。生性极强健,对基质选择不严,一般疏松壤土都适宜其生长。
火炬姜成型植株株型丰满,叶色浓绿,茎秆挺直、高大,花枝繁多,花色艳丽,可进行大型盆栽,可陈设于大堂、广场、宾馆、饭店等场所。花瓣及苞片硕大,花型大而正,色泽鲜艳,可作为切花,适合大型会议、外交接待等高级场合以及年节时的家庭点缀。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8年ver3.1)——数据缺乏(DD)。
一、火炬姜的植物学史
火炬姜花为基生的头状花序,圆锥形球果状,似熊熊燃烧的火炬,故名火炬姜。花上部唇瓣金黄色,十分妖娆艳丽,又似含苞待放的玫瑰,故又名瓷玫瑰。
二、火炬姜的形态特征
火炬姜是直立强壮草本,原产地株高可达10米以上,在中国栽培一般仅2-5米,直径2-3.5厘米。基部具无叶片的红色叶稍,根茎强壮分枝。叶片披针形,长20-90厘米,宽9-22厘米,先端短尾尖,基部圆形或心形,叶面深绿色,叶背淡绿色或黄绿色,除主脉疏被柔毛之外,其余两面无毛。叶柄长1-4厘米,粗壮,疏被毛,以后脱落。
火炬姜穗状花序头状或卵形,长10-15厘米,宽15-20厘米,从根茎抽出,花序梗延长成狭圆锥状。苞片长7-18厘米,宽1-7厘米,鲜红色,先端钝,边缘膜质,外苞片卵形,斜展,花期明显反折,内苞片披针形,花期不反折。小苞片管状,长0.5-2厘米,宽1-1.5厘米,先端2裂,膜质,白色,具2条纵的红色带,一侧裂至基部。花萼管状,长3-3.5厘米,齿尖具髯毛。花冠管长3.4-4厘米,裂片不等,线状披针形,先端圆形,且具缘毛,下部淡红色,上部深红色,边缘白色,膜质,长2.5-3厘米,宽3-7厘米。唇瓣匙形(展开),先端圆形,微凹,上部深红色,边缘黄色,长3.5-4厘米,宽约2厘米。雄蕊长约2.5厘米,花药长约8厘米,红色,上部具毛。上位腺体长约3毫米。蒴果倒卵形,淡红色,长2-3厘米;假种皮白色,膜质,很酸。盛花期5-10月。
三、火炬姜的生长环境
火炬姜性喜高温高湿,生长适温25-30℃,低于15℃时生长停滞,越冬温度一般应不低于5℃,低于此温度时地上部分会受到冻害。喜欢阳光充足的环境,阳光充足,花色艳丽。但其营养生长时对光照的要求并不苛刻,在半荫环境下,植株仍能正常生长并长势高大,但光照太弱时,植株脆弱易倒伏。生性极强健,对基质选择不严,一般疏松壤土都适宜其生长,但要生长良好,以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土壤最好。由于是地下块茎,疏松半湿润的土壤有利根茎萌发。
四、火炬姜的分布范围
火炬姜原产于非洲及亚洲热带地区,哥斯达黎加、加纳、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马鲁古、巴布亚)、毛里求斯、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波多黎各、塞舌尔、所罗门群岛、苏里南、泰国、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乌干达、美国(夏威夷群岛)、瓦努阿图均有分布;中国广东、福建、台湾、云南等地有引种栽培。
五、火炬姜的繁殖方法
1、分株繁殖
火炬姜分蘖力较强,常规繁殖可采用分块茎繁殖。对欲分株的火炬姜母株,先加强肥水管理,使其生长健壮并促使其多发芽,发壮芽。分株在4-10月均可进行,操作时,挖出块茎,用利刀切割,使之以3-4芽为一丛进行分株移栽。在阴凉的条件下,一般一个月即可长出新的植株,第二年就能抽葶开花,三年后便能蔚然成荫,进入花的丰产期。
2、组织培养
要想短期内获得大量火炬姜种苗,可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种苗的规模化生产。其外植体一般采用地下刚萌动或刚出土的嫩芽,但去污较难。因而一般采用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获得的催生芽做外植体。即在操作时先将母株的地下茎洗干净后用50%的多菌灵1000倍液浸泡1天后放人黑色的塑料袋中在25℃左右的温度下催芽,当芽长至2厘米左右时剥取里面的生长点作外植体,污染相对较低。外植体组培时也易褐变,可在培养基中加入维生C或活性炭等方法解决。组培时,初代培养培养基为MS+10毫克/升6-BA+0.5毫克/升NAA+0.5%活性炭;继代培养基为MS+5毫克/升6-BA+0.5毫克/升NAA+150毫克/升维生素C;诱导生根培养基为MS+0.5毫克/升NAA+0.5%活性炭。
六、火炬姜的栽培技术
1、场地的选择:宜选择含水量充足但无涉害隐患且阳光充足的环境,略阴也可;土壤带微酸性,肥力中上以上,以砂质壤土为好;忌选干旱及台风危害较大的地方,否则对植株生长不利。
2、作畦与挖穴:畦宽2米,长度不限,高3厘米左右,按株距1米挖穴,挖穴规格为40厘米×40厘米×40厘米。以双行列植为好,作畦时将适量的农家肥与种植土混合均匀。
3、栽植:每穴一小丛(3-5株),埋土深度为20理米,用遮荫网或树枝适当遮荫,浇足定根水,20天以后可去除遮荫物。
4、管理:植株成活后,可10-15天进行一次根外施肥或半年追施一次农家肥。浇水视植株叶片的生长状态而定,当叶片略有萎蔫时可以浇灌。因植株根系发达,生长稳定后可适当减少浇水次数。平时注意蔬剪枯黄叶片与老茎,以利通风和采花。
5、采花:生长1年左右的成型植株可在冬春二季陆续见花,花量丰富,花期集中,每丛5-20支不等。此时应不忘剪除枯黄残叶,以利花芽生长及花朵采收。花蕾初开、盛开均可采收,在花梗离地圃10-15厘来处剪下花枝,并及时插于水中水养。因花瓣为革质,脆而易折皱受损,采收时应尽量减少损伤。采后应立即插入水桶中散养,以减少磨擦与损伤。而后用1.5-2%蔗糖+25ppm硝酸银(AgNO3)+320ppm柠檬酸+30ppm8-羟基喹啉盐溶液进行保鲜,并灌小瓶保养运输,可正常保鲜15-20天。
七、火炬姜的病虫防治
火炬姜病虫害主要有介壳虫、叶枯病和根腐病,由通风不良而引起,因此要使火炬姜花大色艳,植株健社无病虫害,在加强肥水管理的同时,要进行修剪,以保证通风与透光,减少病虫害。火炬姜属姜科植物,植株根茎叶均含有辛味,因此病虫害较少。偶有害虫危害叶片或花朵,应注意观察,及时喷杀虫剂以防治。发生病虫害时,介壳虫可用40%的氧化乐果乳油或25%的亚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杀;叶枯病和根腐病,可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杀。
八、火炬姜的主要品种
1、深红品种:植株、茎、叶、花包括地下茎等部分全为亮红色,颜色较深。
2、大红品种:茎叶绿色,花色大红。
3、粉红品种:茎叶绿色,花粉红。
九、火炬姜的主要价值
1、园林绿化:成型植株株型丰满,叶色浓绿,茎秆挺直、高大,花枝繁多,花色艳丽,可进行大型盆栽,是属于容易管理的大型盆栽花卉。既观花又观叶,可陈设于大堂、广场、宾馆、饭店等场所。也是作为庭园绿化的理想植物,用孤植、群植的形式,美化建筑物边角、四围、草坪,颇具异国情调。
2、切花应用:花瓣及苞片硕大,花型大而正,色泽鲜艳,初开、盛开均可采收,因此待采期较长。初开之花状如火炬,富有生机及动感;盛开之花端庄亮丽,形体丰满。切花可作为花束、花篮的主打花,显得十分高贵、大方、独特。特别适合大型会议、外交接待等高级场合以及年节时的家庭点缀。若再配些叶色淡绿、形大而正的切叶,效果更佳。
十、火炬姜的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8年ver3.1)——数据缺乏(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