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叶棘豆 拉丁学名:Oxytropismyriophylla(Pall.)DC.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蔷薇目 亚目:蔷薇亚目 科:豆科 亚科:蝶形花亚科 族:山羊豆族 亚族:黄耆亚族 属:棘豆属 亚属:大花棘豆亚属 组:轮叶棘豆组 亚组:多叶棘豆亚组 种:多叶棘豆 命名者及年代:(Pall.)DC.,1802。
多叶棘豆(学名:Oxytropismyriophylla(Pall.)DC.)是豆科、棘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30厘米,根褐色,粗壮,深长。茎缩短,丛生。轮生羽状复叶;托叶膜质,卵状披针形,基部与叶柄贴生,先端分离,密被黄色长柔毛;叶柄与叶轴密被长柔毛;小叶每轮对生,线形、长圆形或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总状花序;总花梗与叶近等长或长于叶,疏被长柔毛;苞片披针形,被长柔毛;花梗极短或近无梗;花萼筒状,被长柔毛,萼齿披针形,两面被长柔毛;花冠淡红紫色,旗瓣长椭圆形,先端圆形或微凹,基部下延成瓣柄,花柱无毛,无柄。荚果披针状椭圆形,膨胀,密被长柔毛,隔膜稍宽,5-6月开花,7-8月结果。
多叶棘豆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及宁夏等省区;俄罗斯(东西伯利亚)、蒙古也有分布。生长在砂地、平坦草原、干河沟、丘陵地、轻度盐渍化沙地、石质山坡或海拔1200-1700米的低山坡。
多叶棘豆返青较早,在春季,马、牛、羊均采食,山羊较喜食。多叶棘豆的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消肿、祛风湿、止血之功效。
一、多叶棘豆的形态特征
多叶棘豆是多年生草本,高20-30厘米,全株被白色或黄色长柔毛。根褐色,粗壮,深长。茎缩短,丛生。轮生羽状复叶长10-30厘米;托叶膜质,卵状披针形,基部与叶柄贴生,先端分离,密被黄色长柔毛;叶柄与叶轴密被长柔毛;小叶25-32轮,每轮4-8片或有时对生,线形、长圆形或披针形,长3-15毫米,宽1-3毫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两面密被长柔毛。
多叶棘豆是多花组成紧密或较疏松的总状花序;总花梗与叶近等长或长于叶,疏被长柔毛;苞片披针形,长8-15毫米,被长柔毛;花长20-25毫米;花梗极短或近无梗;花萼筒状,长11毫米,被长柔毛,萼齿披针形,长约4毫米,两面被长柔毛;花冠淡红紫色,旗瓣长椭圆形,长18.5毫米,宽6.5毫米,先端圆形或微凹,基部下延成瓣柄,冀瓣长15毫米,先端急尖,耳长2毫米,瓣柄长8毫米,龙骨瓣长12毫米,喙长2毫米,耳长约15.2毫米;子房线形,被毛,花柱无毛,无柄。荚果披针状椭圆形,膨胀,长约15毫米,宽约5毫米,先端喙长5-7毫米,密被长柔毛,隔膜稍宽,不完全2室。花期5-6月,果期7-8月。
二、多叶棘豆的生长环境
多叶棘豆生长在砂地、平坦草原、干河沟、丘陵地、轻度盐渍化沙地、石质山坡或海拔1200-1700米的低山坡。多叶棘豆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耐旱,耐瘠薄,喜生于砾石性较强,或砂质型土壤,或固定风沙土壤上,在林缘坡地与排水良好的天然草本群落中,在草甸草原带的贝加尔针茅群落、贝加尔针茅+羊草群落、贝加尔针茅+线叶菊群落中常成为主要伴生种;在典型草原的克氏针茅群落、大针茅群落、羊茅群落、糙隐子草群落及落草等小禾草群落中成为次优势种或伴生种。在人为干扰较大的田边、路旁,透光良好的幼龄人工林下,以及5年以上的撂荒地内均可见到。多叶棘豆经常在局部地段成片生长,有时甚至可以形成单优势种群落片段。
三、多叶棘豆的分布范围
多叶棘豆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及宁夏等省区;俄罗斯(东西伯利亚)、蒙古也有分布。
四、多叶棘豆的生长习性
多叶棘豆为轴根型地面芽植物,根系发达,入土深达1米左右,根茎粗壮且多分枝,呈丛生状。多叶棘豆植株矮小,耐践踏,不仅营养繁殖力与再生力均较强,而且有性繁殖力也较强。每个成柱株的根茎可长出数枚总状花序,每个总状花序可多达二十几朵受精花,每个荚果内可多达数十粒种子。荚果果皮坚硬,成熟风干后种皮开裂,借助于风力摇动花序来传播种子,种子多散布在母株附近,第二年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生长。所以,多叶棘豆经常在局部地段成片生长,有时甚至可以形成单优势种群落片段。多叶棘豆的种子只有几个月的生活力,其繁殖存在一定难度。
五、多叶棘豆的主要价值
1、饲用:多叶棘豆返青较早,在春季,马、牛、羊均采食,山羊较喜食。随着生长发育,特别是进入生殖生长以后,植株体内的纤维素量增多,适口性变低。进入晚秋,草场其它牧草枯黄,多叶棘豆的果后营养株仍鲜绿而较嫩,采食量又逐渐增加。多叶棘豆为中等饲用植物,体内的粗蛋白质含量在果期仅为8.21%,比一般豆科植物均低,而粗纤维含量为36.44%,比一般豆科植物均高。
2、其它:但多叶棘豆具有耐瘠薄,耐旱等许多优良特性,是未来优良牧草遗传工程育种的基因资源。
3、药用:多叶棘豆的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消肿、祛风湿、止血之功效。
六、棘豆属
猫头刺、高山棘豆、阿尔泰棘豆、似棘豆、瓶状棘豆、长白棘豆、银棘豆、阿西棘豆、耳瓣棘豆、山雀棘豆、鸟状棘豆、八宿棘豆、美丽棘豆、地角儿苗、二花棘豆、二裂棘豆、博格多山棘豆、短梗棘豆、小丛生棘豆、灰棘豆、托木尔峰棘豆、臭棘豆、秦岭棘豆、雪地棘豆、雪叶棘豆、霍城棘豆、缘毛棘豆、灰叶棘豆、蓝花棘豆、混合棘豆、尖喙棘豆、急弯棘豆、密丛棘豆、密叶棘豆、色花棘豆、二型叶棘豆、绵果棘豆、镰荚棘豆、硬毛棘豆、线棘豆、多花棘豆、冷棘豆、陇东棘豆、改则棘豆、华西棘豆、小花棘豆、冰川棘豆、砾石棘豆、球花棘豆、帕米尔棘豆、大花棘豆、米口袋状棘豆、海拉尔棘豆、长硬毛棘豆、短硬毛棘豆、硬毛棘豆、贺兰山棘豆、铺地棘豆、矮棘豆、猬刺棘豆、密花棘豆、和硕棘豆、阴山棘豆、甘肃棘豆、克特明棘豆、克氏棘豆、拉德京棘豆、多伦棘豆、拉普兰棘豆、宽翼棘豆、宽苞棘豆、等瓣棘豆、山泡泡、线苞棘豆、长翼棘豆、长苞棘豆、长梗棘豆、长穗棘豆、马氏棘豆、萨拉套棘豆、黑萼棘豆、黑毛棘豆、米尔克棘豆、小叶棘豆、小球棘豆、窄膜棘豆、软毛棘豆、昌都棘豆、糙荚棘豆、多叶棘豆、内蒙古棘豆、六盘山棘豆、垂花棘豆、黄毛棘豆、黄花棘豆、淡黄棘豆、长萼棘豆、少花棘豆、地皮棘豆、蓝垂花棘豆、疏毛棘豆、宽柄棘豆、宽瓣棘豆、长柄棘豆、帕米尔棘豆、哈密棘豆、阿拉套棘豆、微柔毛棘豆、细小棘豆、祁连山棘豆、砂珍棘豆、多枝棘豆、斋桑棘豆、肾瓣棘豆、乌卢套棘豆、悬岩棘豆、囊萼棘豆、盐生棘豆、萨氏棘豆、萨坎德棘豆、萨乌尔棘豆、伊朗棘豆、塔城棘豆、谢米诺夫棘豆、毛瓣棘豆、四川棘豆、新疆棘豆、西太白棘豆、准噶尔棘豆、温泉棘豆、鳞萼棘豆、胀果棘豆、紫花棘豆、短序棘豆、硫黄棘豆、洮河棘豆、长喙棘豆、天山棘豆、胶黄耆状棘豆、毛齿棘豆、毛序棘豆、毛泡棘豆、毛序棘豆、五台山棘豆、兴隆山棘豆、云南棘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