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楠

   2021-06-02 苗木佚名866
核心提示:白楠拉丁学名:Phoebeneurantha(Hemsl.)Gamble别名:白楠、楠木、小楠木、楠树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毛茛目科:樟科亚科:樟亚科族:鳄梨族亚族:鳄梨亚族属:楠属组:毛

白楠    拉丁学名:Phoebeneurantha(Hemsl.)Gamble    别名:白楠、楠木、小楠木、楠树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毛茛目    科:樟科    亚科:樟亚科    族:鳄梨族    亚族:鳄梨亚族    属:楠属    组:毛花组    种:白楠    变种:兴义楠、短叶楠    命名者及年代:(Hemsl.)Gamble,1914    保护级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无危(LC)    异名:MachilusneuronthaHemsl。

白楠(学名:Phoebeneurantha(Hemsl.)Gamble)是樟科、楠属植物。大灌木至乔木,通常高3-14米;树皮灰黑色。小枝初时疏被短柔毛或密被长柔毛,后变近无毛。叶革质,狭披针形、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8-16厘米,宽1.5-4(4-5)厘米,先端尾状渐尖或渐尖。圆锥花序长4-10(12)厘米,在近顶部分枝,被柔毛,结果时近无毛或无毛;花长4-5毫米,花梗被毛,长3-5毫米;花被片卵状长圆形。果卵形,长约1厘米,直径约7毫米;果梗不增粗或略增粗;宿存花被片革质,松散,有时先端外倾,具明显纵脉。花期5月,果期8-10月。

白楠分布于中国江西、湖北、湖南、广西、贵州、陕西、甘肃、四川、云南。生长于山地密林中。

白楠的木材供建筑、家具等用。也是用来制作紧密仪器和造船材料的不二选择。树形优美,枝繁叶茂,生长非常迅速,是较好的庭荫树种和绿化树种。同时白楠也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及其重要的伴生树种,有着非常强大的生态调节功能。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无危(LC)。

一、白楠的形态特征

白楠是大灌木至乔木,通常高3-14米;树皮灰黑色。小枝初时疏被短柔毛或密被长柔毛,后变近无毛。叶革质,狭披针形、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8-16厘米,宽1.5-4(4-5)厘米,先端尾状渐尖或渐尖,基部渐狭下延,极少为楔形,上面无毛或嫩时有毛,下面绿色或有时苍白色,初时疏或密被灰白色柔毛,后渐变为仅被散生短柔毛或近于无毛,中脉上面下陷,侧脉通常每边8-12条,下面明显突起,横脉及小脉略明显;叶柄长7-15毫米,被柔毛或近于无毛。

圆锥花序长4-10(12)厘米,在近顶部分枝,被柔毛,结果时近无毛或无毛;花长4-5毫米,花梗被毛,长3-5毫米;花被片卵状长圆形,外轮较短而狭,内轮较长而宽,先端钝,两面被毛,内面毛被特别密;各轮花丝被长柔毛,腺体无柄,着生在第三轮花丝基部,退化雄蕊具柄,被长柔毛;子房球形,花柱伸长,柱头盘状。果卵形,长约1厘米,直径约7毫米;果梗不增粗或略增粗;宿存花被片革质,松散,有时先端外倾,具明显纵脉。

二、白楠的主要变种

兴义楠(Phoebeneurantha(Hemsl.)Gamblevar.cavalerieiLiou):与白楠(原变种)不同在于叶较狭小,长4.5-7.5厘米,宽1-2厘米,中脉上面突起;花序近总状;各部分毛被均较稀疏。分布于中国贵州兴义。

短叶楠(Phoebeneurantha(Hemsl.)Gamblevar.brevifoliaH.W.Li):与白楠的区别主要是植株矮小,高约1米;叶革质或厚革质,倒卵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3-11厘米,宽1.5-4厘米,先端钝,干时面上发皱;圆锥花序长2-4厘米。分布于中国云南东南部。生长于海拔1200-1500米的石灰岩山上丛林中或水旁。

三、白楠的产地生境

白楠分布于中国江西、湖北、湖南、广西、贵州、陕西、甘肃、四川、云南。生长于山地密林中。白楠为耐阴树种,适合生长在气候温暖湿润的地方,对土质的要求为较疏松且排水较良好的土地,尤其是在中性或偏酸性的壤质土地上,生长得非常良好。

四、白楠的生长习性

1、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

白楠的花期是5月,果期是8-10月。一个完整的花粉囊,由表皮、中层、绒毡层和花粉粒组成,在花粉囊形成的同时,初生造孢细胞也开始分裂形成花粉母细胞。初生造孢细胞核大,质浓,分裂能力很强。在发育的初期,花粉母细胞为不规则的多边形,排列比较紧密,周围的绒毡层很明显,经过慢慢的发育,花粉母细胞逐渐发育成近圆形,细胞间的距离变大,不再排列得很紧密。在小孢子发育过程中,由于绒毡层不能及时降解,从而出现了败育现象,导致小孢子发育异常,细胞空瘪。当花粉母细胞发育到一定的时期后,会开始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在四分体时期,每个小孢子共用胼胝质壁。当胼胝质壁溶解后,单核花粉粒从四分体中分离出来,但要形成成熟的花粉粒还需要继续发育。花粉粒初期细胞壁很薄,质浓,核位于细胞中央,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之后,它们不断的吸收绒毡层或其他降解物之后,体积增大,小液泡形成中央大液泡,细胞核此时会被挤向一边,此为单核花粉的单核靠边期。形成单核花粉粒之后,吸收绒毡层或其他降解物,细胞核再进行一次分裂,此时可见明显的花粉壁,形成二细胞型花粉粒,一个为营养核,另一个为生殖核,发育为一个成熟的花粉粒。

2、大孢子发生与雌配子体发育

白楠为子房一室,单胚珠,倒生,蓼型胚囊发育。发育过程中,造孢细胞分化为大孢子母细胞,造孢细胞体积大,质浓,液泡不明显。随后大孢子母细胞经过分裂形成四分体,此为大孢子母细胞四分体时期。在大孢子四分体时期,仅有一个发育成功能大孢子,其余三个逐渐退化,而功能大孢子发育成为单核胚囊。单核胚囊经过三次有丝分裂,分别形成二核胚囊,四核胚囊和八核胚囊。

经过第一次减数分裂之后,两个细胞核会在发育过程中逐渐向两端移动,形成二核胚囊。二核胚囊通过进行两次分裂,形成四核、八核胚囊,在胚囊细胞的发育过程中,每端的四个细胞核中,会有一个向胚囊中部移动,这两个细胞称为极核,极核与周围的细胞质一起形成胚囊中最大细胞,中央细胞。靠近合点端的三个细胞为反足细胞,靠近珠孔端的为一个卵细胞和两个助细胞。发育成熟的胚囊为八核七细胞型,一个卵细胞,两个助细胞,三个反足细胞,两个极核。

五、白楠的主要价值

1、材用:白楠的根部有着很强的萌发力,能短期耐涝。寿命较长,较抗虫,能长成大径材。白楠是珍贵的用材树种。木材颜色为黄褐色,与樟科植物一样具有芳香味。且木材的构造较细,硬度较强,密度不大,不容易受到挤压变形,耐腐蚀不容易被虫蛀。木材易加工,经过稍微加工木材纹理就会变得光滑美观,是用来做家具、雕刻和建筑的非常好的材料。也是用来制作紧密仪器和造船材料的不二选择。

2、观赏及生态:树形优美,枝繁叶茂,生长非常迅速,是较好的庭荫树种和绿化树种。同时白楠也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及其重要的伴生树种,有着非常强大的生态调节功能。

六、白楠的保护现状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无危(LC)。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