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属

   2021-10-28 苗业网998
核心提示:杜鹃属拉丁学名RhododendronL.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合瓣花亚纲目杜鹃花目科杜鹃花科亚科杜鹃花亚科亚属杜鹃属。(杜鹃花目杜鹃花科下的一属)杜鹃属(学名:RhododendronL.)是双子叶植物纲杜鹃花

杜鹃属拉丁学名RhododendronL.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    纲合瓣花亚纲目杜鹃花目科杜鹃花科亚    科杜鹃花亚科亚    属杜鹃属。

(杜鹃花目杜鹃花科下的一属)

杜鹃属(学名:RhododendronL.)是双子叶植物纲杜鹃花科中一属。杜鹃属灌木或乔木,叶常绿或落叶、半落叶;花显著,形小至大,稀单花,通常顶生,花萼宿存;花冠管状整齐或略两则对称,花药无附属物,花柱细长宿存。蒴果果瓣木质,种子纺锤形。该属广泛分布。属模式种:RhododendronferrugineumL.

杜鹃花是十大名花之一,有“花中西施”之美称,其种类众多,花繁叶茂,绮丽多姿,主要分布在西南诸省,分为毛鹃、东鹃、夏鹃和西鹃四大类,其中西鹃是栽培类型中花朵最美丽的一种。

一、形态特征

灌木或乔木,有时矮小成垫状,地生或附生;植株无毛或被各式毛被或被鳞片。叶常绿或落叶、半落叶,互生,全缘,稀有不明显的小齿。花芽被多数形态大小有变异的芽鳞。花显著,形小至大,通常排列成伞形总状或短总状花序,稀单花,通常顶生,少有腋生;花萼5(-6-8)裂或环状无明显裂片,宿存;花冠漏斗状、钟状、管状或高脚碟状,整齐或略两则对称,5(-6-8)裂,裂片在芽内覆瓦状;雄蕊5-10,通常10,稀15-20(-27),着生花冠基部,花药无附属物,顶孔开裂或为略微偏斜的孔裂;花盘多少增厚而显著,5-10(-14)裂;子房通常5室,少有6-20室,花柱细长劲直或粗短而弯弓状,宿存。蒴果自顶部向下室间开裂,果瓣木质,少有质薄者开裂后果瓣多少扭曲。种子多数,细小,纺锤形,具膜质薄翅,或种子两端有明显或不明显的鳍状翅,或无翅但两端具狭长或尾状附属物。

二、生长环境

1、土壤:杜鹃喜疏松、通气性强、排水良好、pH值为4.5~5.5之间、富含腐殖质的酸性土壤。可用腐叶土、松针土、草炭土或腐熟的木屑,忌用碱性土、粘质土。

2、温度:杜鹃喜温凉气候,多数杜鹃有一定的耐寒能力。它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2℃~25℃,温度超过30℃时生长缓慢或呈半休眠状态,温度低于5℃则进入休眠期,低于-3℃会出现冻害。

3、光照:杜鹃为半荫性植物,忌烈日直射和干燥闷热,所以养护时应放在半荫通风处。清明至霜降期间,应给予遮荫75%,以防新梢日灼造成叶面白花。

三、栽培技术

繁殖

种子繁殖:杜鹃花绝大多数都能结实采种,仅有重瓣不结实。一般种子的成熟期从每年的10月~1月,当果皮由青转黄至褐色时,果的顶端裂开,种子开始散落,此时要随时采收。末开裂的变褐均采下来,放在室内通风良好处摊凉,使之自然开裂,再去掉果壳等杂质,装入纸袋或布袋中,保存在阴凉通风处。如果有温室条件,随采随播发芽率高。一般播种时间3~4月份,采用盆播,因为种子小,把盆里外洗干净,放在阳光下晒干,灭菌消毒,土壤也灭菌消毒,装盆±要通透性好的、湿润肥沃含有丰富的有机质的酸性土。为了出苗均匀,种子掺些细土,撒入盆内上面盖一层薄细土,浇水用窨水法渗入盆内,把盆放在前窗台上,盖一层玻璃或塑料薄膜,目的是提高盆内温度。小苗出土后,逐渐减少覆盖时间,因苗嫩小,注意温变,突然高低变化,强光的照射。苗长得很慢,5~6月份才长出2~3片真叶,这时在室内做第一次移栽,株行距2~3cm,苗高2~3cm(大约11月份),大苗移栽在10cm盆中一株,小苗栽三株。用细喷壶浇水和淡肥水。播种后第二年春季出花房,放在荫棚下养护。6月换13.3cm盆中,第三年植株有20cm高,已有分枝几个也有花蕾出现,换16.7cm盆中,以后根据植株的大小,逐年换盆。

嫁接繁殖:①靠接,靠接比较麻烦,成活后外形不太美观,大面积生产不太适合。方法是:在生长季节,选好靠接穗和砧木,于适当的部位,光滑无节处,各削一刀,削面长3~4cm,深及木质部。把两者形成层对齐,用塑料袋扎紧,4~5个月伤口愈合,把接穗剪除和母体分离,把砧木接口处以上剪掉,变成为一个独立的植株。该法成活有把握,很快成一棵树,收效也快。不活的话,对植株损失不大。

②嫩枝劈接,劈接法多在5~6月份进行,植株生长旺盛,接穗资源多,老嫩适中,愈合快速,成活率高达90%以上。砧木选择,扦插2年的毛鹃,末有分叉,接穗选择观赏价值高的,无病虫害的3cm长接穗,上连留细叶3~4片,下部叶全去掉,削成楔形长0.5~1cm,把砧木新梢基部2~3cm处切断,在中央纵劈一刀,深比接穗削面长一点。插入接穗,使一侧或两侧,二者形成层吻合。用塑料袋扎紧,用塑料袋套上接穗和接口,在接口下部绑好透明袋,防止雨淋,并保持温度。平时保持袋中温度,防止日光直射,给点肥水,及时剪掉砧木的萌芽,2个月后成活去掉袋子。

③嫩枝腹接,腹接在5月中旬至下旬,仍取毛鹃作砧木,在基部6~7cm处斜切至木质部,长0.5~1cm,接穗的要求同劈接,但前面一长一短,长的一面靠里边插,短的朝外,盖好削好,形成层对齐,扎好套袋,置干阴处。

压条繁殖:压条繁殖多半在5~6月间进行,分两种方法:一是高空压条,另一个是低处压条法。

①高空压条,选择2~3年生枝条,在适当部位,割一个环状圈,深至木质部,宽度0.5cm,去掉皮部,随后把制作好的竹管,长8cm,直径2~3cm,一侧带节,从中间劈开,节处按植株径粗细,挖半圆形小孔,两半圆形竹管套在割口处。管里填上酸性土,浇水,保持管里土壤湿润,3个月后里边长出许多须根,即可和母株割断,装盆里进行培育。[4]

②低压繁殖,低压繁殖是利用地栽杜鹃萌生的枝条,在适当部位,割成环状,去掉皮,埋在土壤里,3天后浇水,保持土壤湿润,3个月后,发现长出须根,和母株分离,上盆培育。

管理

⑴土壤处理,园林观赏的杜鹃还是以盆栽为主,该法有利于满足不同品种的生态条件。在栽培上,土壤的要求以酸性土壤为主,pH必须在6以下为好,不管用任何一种土,在栽培前,需要进行土壤消毒,充分腐熟、发酵,高低温交替处理,一年以后,才能用。其中最好的土壤是森林腐殖质土,或自己配制的松针土,有枯枝落叶,加少量的马粪、羊粪,拾后加上1/3的肥沃田土,或山根底下的土,加枯饼、人粪尿、猪粪、鸡鸭粪、过磷酸钙等,再加1/3砂质壤土、黄山土,腐叶土(枯枝落叶,加入粪尿)次之。

⑵移栽上盆和换盆移栽前,盆无通水孔,用几片瓦片交叉覆盖好,填一层粗粒土,再填隔年细土,栽一苗于盆中间使根舒展,向盆加土至根茎处,压实,摇盆整平土面。喷细小,至盆花滴水为止,经7~10天覆盆阶段,放房前后,应放置于温室半阴处。

换盆是因植株长大后,满足不了生态条件,要换新的培养土,把植株从旧盆脱出去掉一些缩土,使周围根舒展开来,并剪去病根,操作同上。一般2~3年换一次。大的植株3~5年,特大可不换,进行追肥等技术措施,施在杜鹃花的空间,保持相对湿度在70%以上。

⑶杜鹃浇水以雨水、河水、湖水、池塘中的水、养鱼水为最好。禁用碱水、井水和自来水。实在要用,把井水温度处理和空气温度相似,自来水要脱氯气,放数日挥发掉再用。碱水加硫酸调正pH。浇水量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有不同,休眠期要少,江南11月~2月,3~6月杜鹃开花,生长旺盛要多浇,晴天一天浇一次水,个别傍晚还要补水。梅雨季节,注意排水,7~8月每时都得检查,盆干就得浇水,同时叶片喷水,冬季上午浇水,夏季早晨浇水,春秋除中午外,其他时间均可浇。在室内加温的温室,2~3天浇一次,不加温的4~5天浇一次,2月下旬,温度升高,花芽开始膨大,叶芽也萌动了,水量适当增加。

⑷施肥有基肥、长效的蹄、甲片、骨粉、饼肥、粪干等,在上盆或换盆时和土壤混合使用。追施肥用人粪尿和化肥、速效性肥料。杜鹃不同生长阶段要施不同的肥。开花前多施磷肥,促使开花,花开的大,花瓣厚,色泽好,花期长,10天施一次,施2~3次。开花期停止施肥。开花后,为了恢复树势,促使抽梢长叶,施氮肥,高温季节(7~8月)停止生长,不易施肥。秋季进室内前是孕蕾期,多施磷肥,7~10天一次,冬季休眠期停止施肥。施肥应掌握的原则:肥料要充分腐熟,勤施薄肥,禁止把肥施在叶上,晴天施,盆土干时施,傍晚施,次日早浇水。

⑸修剪为了保持杜鹃花的树外形的美观,每年要修剪过多的枝和徒长枝、蕾、芽等部分。当杜鹃花树长到一定高度后,摘去顶芽,控制高度和萌发侧枝。摘心后,又长出许多个侧枝,呈轮生状。侧枝长到一定高度,再摘心。萌发出次一级侧枝。

剥蕾

花蕾长到一定程度,摘去花蕾尖头,防止花开的太多浪费养分。同时抹掉不定芽,为了维护树形的优美,应增强树势,更新枝条,调正通风条件,把那些弱枝、病枝、枯枝、交叉枝、重叠枝、过密枝、徒长枝从基部剪去。对老龄植株应进行修剪复壮,可于早春新芽萌动前,将枝条留30cm左右剪去上部。不能一次剪完,分期进行,每次剪1/3~1/5,剪短,3~5年完成。这样不影响赏花,修剪后精心管理、施肥,可以较长时间保持植株生长旺盛不衰。

四、主要价值

杜鹃花泛指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它是世界四大花卉之一,也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和三大天然花卉之一。

杜鹃花在园林布置上,可依据不同物种的生态习性,依山、就石、伴水大面积栽培,营造“自然古朴、清幽飘逸、曲径通幽”的园林氛围,构成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山水园林景观;可根据杜鹃花的形态与色彩差异,采用多种乔、灌木杜鹃混合种植,构成立面高低错落、平面层次分明的园林组群;可以效仿自然生长,将杜鹃花密植于山岗坡麓,形成杜鹃山、杜鹃岭、杜鹃谷等景观;有条件的公园还可以根据杜鹃分类系统布置,近缘种相邻布置,不同类群以园中小路分隔,不仅能营造特有的景观氛围,同时能让广大游人在参观中增长植物学知识。在造景上,可根据杜鹃形态、习性艺术地搭配,植株矮小、枝叶繁茂、耐修剪的灌木状杜鹃可以列植路边、墙根或花坛草坪边缘,构成绿篱;常绿型大灌木杜鹃可组成树墙、花屏;体形高大、枝干挺拔、花多、叶亮、冠形浓密或造型独特的常绿杜鹃可孤植于草坪等开阔地带;主干细长、分枝稀少的杜鹃可数株丛植,结合园林修枝,形成树球、花丛;大面积造景则应以片植为主,配以色块组合,以多取胜,突出杜鹃造景主体。为增添整体的观赏效果,杜鹃景区还可配置一些背景花木,如松、柏、桂花、茶花、槭树、梅花、紫薇、樱花等林下点缀蝴蝶花、白穗花、酢酱草、丝兰、蕨类及菊科植物,以形成立体景观。

五、地理分布

约960种,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北美洲、主产东亚和东南亚,形成本属的两个分布中心,2种分布至北极地区,1种产大洋洲,非洲和南美洲不产。中国约542种(不包括种下等级),除新疆、宁夏外,各地均有,但集中产于西南、华南。

中国野生杜鹃花属植物生态类型划分

类型

杜鹃花属植物在群落中的地位

群落在演替系列中所处的位置

杜鹃花属植物和群落中其他物种的关系

垂直分布

高海拔顶级群落中的优势种

优势种

顶级群落

非附生

森林线以上

中低海拔顶级群落中的优势种

优势种

顶级群落

非附生

森林线以下

过渡型群落中的优势种

优势种

演替初期或中期的群落

非附生

森林线以下

一般从属种

从属种


非附生

森林线以下

附生型从属种

从属种


附生

海拔800~4300m

六、亚属特征

中文名

拉丁名

描述及模式种

马银花亚属

(该亚属2组22种)

Subgen.AzaleastrumPlanch.exK.Koch

植株无鳞片;蒴果卵球形或细长圆柱形。模式种:马银花R.ovatum(Lindl.)Planch.exMaxim.

常绿杜鹃亚属

(该亚属1组23亚组267种)

Subgen.Hymenanthes(Blume)K.Koch

叶常绿;雄蕊10(-12-20);通常为大灌木或乔木。模式种:Rhododendronjaponicum(Blume)Schneid.(HymenanthesjaponicumBlume)

羊踯躅亚属

(该亚属1组1种)

Subgen.Pentanthera(G.Don)Pojarkova

落叶;雄蕊5(国产种);通常为低矮灌木(国产种)。模式种:纯黄杜鹃R.luteumSweet.

毛枝杜鹃亚属

(该亚属6种)

Subgen.PseudazaleaSleumer

落叶或半落叶,稀常绿,花通常出现在发叶之前;枝、叶通常被毛;花柱通常短而弯弓状。模式种:糙毛杜鹃RhododendrontrichocladumFranch.

糙叶杜鹃亚属

(该亚属3组10种)

Subgen.PseudorhodorastrumSleumer

植株有鳞片;蒴果短,长圆形。模式种:柳条杜鹃RhododendronvirgatumHook.f.

杜鹃亚属

(该亚属3组174种)

Subgen.Rhododendron

叶常绿,稀半落叶或落叶;花出现在发叶之后;枝、叶通常不被毛;花柱通常细长,少有短而弯弓状。模式种:RhododendronferrugineumL.

迎红杜鹃亚属

(该亚属2种)

Subgen.Rhodorastrum(Maxim.)C.B.Clarke

新叶枝出自花芽下面的叶腋内;叶有鳞片;落叶或半常绿;花序(通常单花)出自假顶生花芽或芽之下的叶腋。模式种:兴安杜鹃RhododendrondauricumL.

叶状苞亚属

(该亚属1种)

Subgen.Therorhodion(Maxim.)Drude

花梗具叶状苞片;花冠辐状,联合部分短于裂片,1侧分裂几达基部;花柱短于花冠,从花冠裂片间向外下弯。模式种:叶状苞杜鹃R.redowskianumMaxim.

映山红亚属

(该亚属3组72种)

Subgen.Tsutsusi(G.Don)Pojarkova

花和新的叶枝出自同一顶芽,即花出自上部芽鳞腋间,新的叶枝出自同一芽的下部腋间;叶常绿或部分落叶;茎、叶、花序及蒴果通常有扁平糙状毛。模式种:皋月杜鹃R.indicum(Linn.)Sweet

七、历史研究

该属是杜鹃花科中最大的属,也是中国和喜马拉雅植物区系中的大属之一。该属植物在园艺学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自19世纪中期,J.D.Hooker从锚金发现并引回英国30种杜鹃开始,至20世纪G.Forrest、俞德浚等人在中国西南的采集活动以来,杜鹃属植物大量被发现,被引种栽培的杜鹃已不下600种,遍及世界许多国家。由于杜鹃属植物在自然界杂交现象普遍,栽培条件下亦易于杂交变异,大量的杂交种不断被育出,且观赏价值胜于野生种。

由H.F.Tagg,J.Hutchinson,A.Rehder三人合作做出、经英国杜鹃协会于1930年出版的《TheSpeciesofRhododendron》,首次汇编了已知的世界杜鹃属850余种,但全书划分45个系(series)的编排尚不能反映该属的分类系统。H.Sleumer于1949年提出世界杜鹃属分为8个亚属及亚属下分组、业组的全面的分类系统。J.Cullen和D.P.Chamberlain(1978)在此基础上略有修订,即将有鳞的3个亚属(Subgen.Pseu-dazalea,Subgen.Pseudorhodorastrum,Subgen.Rhodorastrum)归并到杜鹃亚属作亚组等级,提出5个亚届的观点。随后W.R.Philipson(1980)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将原置于马银花亚属Azalcastrum的2个组:5cct.Candidastrum(产北美),Sect.Mumeazalea(产日本)分别独立成亚属,并按A.Gray(1878)将云间杜鹃属Therorhodion(Maxim.)Gray作为该属的一个亚属,提出又一8个亚属的系统。《中国植物志》采纳的是H.Sleumer的系统概念和A.Gray的观点,将国有杜鹃种类分为9个亚属。

杜鹃花属植物的垂直分布范围是广泛的,可见从低海拔至高海拔的各个植被带内,大部分种类出现于海拔1000~3800米间,如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或海拔更高一些的暗针叶林,上达森林线附近往往形成杜鹃苔藓矮曲林,树线以上,某些高山种自成群落,形成种类单一、浩瀚无垠的杜鹃矮灌丛,分布得最高的杜鹃为雪层杜鹃很多学者在野生杜鹃花属物种多样性方面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但在生态多样性方面还缺乏系统的研究,造成人们不能全面地研究野生杜鹃花属景观资源。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根据杜鹃花属植物在群落中的地位以及杜鹃花属植物和群落中其他物种的关系,将杜鹃花属植物分为5类:高海拔顶级群落中的优势种、中低海拔顶级群落中的优势种、过渡型群落中的优势种、一般从属种和附生型从属种。

八、杜鹃属

(一)、马银花亚属

1、马银花组:腺萼马银花、白马银花、薄叶马银花、墨脱马银花、头巾马银花、马银花、田林马银花、红马银花。

2、长蕊组:多花杜鹃、刺毛杜鹃、西施花、滇南杜鹃、弯蒴杜鹃、大鳞杜鹃、凯里杜鹃、鹿角杜鹃、横县杜鹃、毛棉杜鹃花、长蕊杜鹃、长蒴杜鹃、泰顺杜鹃、香缅树杜鹃。

(二)、常绿杜鹃亚属

2.1、常绿杜鹃组

2.1.1、麻花杜鹃亚组:长鳞杜鹃、麻花杜鹃、峨马杜鹃、玉山杜鹃、稀果杜鹃、厚叶杜鹃、台湾山地杜鹃、绒毛杜鹃、金平毛柱杜鹃、多毛杜鹃、阿里山杜鹃、芒刺杜鹃、资源杜鹃。2.1.2、树形杜鹃亚组:树形杜鹃、马缨杜鹃、林生杜鹃、西藏毛脉杜鹃。

2.1.3、银叶杜鹃亚组:弯尖杜鹃、银叶杜鹃、短柄杜鹃、光蕊杜鹃、皱叶杜鹃、峨边杜鹃、防城杜鹃、钝头杜鹃、繁花杜鹃、台湾杜鹃、光枝杜鹃、岷江杜鹃、不凡杜鹃、粉白杜鹃、长柄杜鹃、倒矛杜鹃、海绵杜鹃、大钟杜鹃、猴头杜鹃、反边杜鹃。

2.1.4、耳叶杜鹃亚组:耳叶杜鹃、红滩杜鹃。

2.1.5、硬刺杜鹃亚组:硬刺杜鹃、啮蚀杜鹃、粗糙叶杜鹃、毛枝杜鹃。

2.1.6、钟花杜鹃亚组:钟花杜鹃、簇毛杜鹃。

2.1.7、弯果杜鹃亚组

卵叶杜鹃、弯果杜鹃、河南杜鹃、长萼杜鹃、白碗杜鹃、黄杯杜鹃。

2.1.8、杯毛杜鹃亚组:夺目杜鹃、粗枝杜鹃、革叶杜鹃、乳黄叶杜鹃、多裂杜鹃、复毛杜鹃、大王杜鹃、宽柄杜鹃、圆头杜鹃、宽杯杜鹃。

2.1.9、云锦杜鹃亚组:汶川星毛杜鹃、美容杜鹃、腺果杜鹃、喇叭杜鹃、大白杜鹃、大云锦杜鹃、云锦杜鹃、大果杜鹃、贡嘎山杜鹃、不丹杜鹃、波叶杜鹃、凉山杜鹃、井岗山杜鹃、贵州大花杜鹃、猫儿山杜鹃、米易杜鹃、睡莲叶杜鹃、团叶杜鹃、山光杜鹃、山光杜鹃(原变种)、阔柄杜鹃、鄂西杜鹃、早春杜鹃、四川杜鹃、亮叶杜鹃、疣梗杜鹃、卧龙杜鹃、小溪洞杜鹃。

2.1.10、猩红杜鹃亚组:猩红杜鹃、焰红杜鹃、红钟杜鹃。

2.1.11、镰果杜鹃亚组:镰果杜鹃、紫玉盘杜鹃。

2.1.12、粘毛杜鹃亚组:枯鲁杜鹃、长粗毛杜鹃、腾冲杜鹃、粘毛杜鹃、粗毛杜鹃、泡毛杜鹃。

2.1.13、大叶杜鹃亚组:巨魁杜鹃、强壮杜鹃、墨脱杜鹃、藏东杜鹃、优秀杜鹃、翘首杜鹃、羞怯杜鹃、银灰杜鹃、凸尖杜鹃、无柄杜鹃。

2.1.14、朱红大杜鹃亚组:朱红大杜鹃。

2.1.15、露珠杜鹃亚组:蝶花杜鹃、迷人杜鹃、桃叶杜鹃、团花杜鹃、窄叶杜鹃、短脉杜鹃、苍山杜鹃、贡山杜鹃、贵州杜鹃、露珠杜鹃、多斑杜鹃、老君山杜鹃、腺绒杜鹃、长轴杜鹃、蜡叶杜鹃、蒙自杜鹃、乳突杜鹃、屏边杜鹃、川西杜鹃、红花杜鹃、光柱杜鹃。

2.1.16、黄钟杜鹃亚组:卷毛杜鹃、淡钟杜鹃、黄钟杜鹃、白钟杜鹃。

2.1.17、火红杜鹃亚组:亮红杜鹃、宿鳞杜鹃、刺枝杜鹃、碧江杜鹃、瓣萼杜鹃、云雾杜鹃、高山白花杜鹃、橙黄杜鹃、两色杜鹃、滇缅杜鹃、匍匐杜鹃、滇西杜鹃、华丽杜鹃、绵毛杜鹃、紫背杜鹃、似血杜鹃、羊毛杜鹃、短蕊杜鹃、火红杜鹃、盘萼杜鹃、察隅杜鹃、杯萼杜鹃、血红杜鹃、纯红杜鹃、糠秕杜鹃、滇藏杜鹃、朗贡杜鹃。

2.1.18、星毛杜鹃亚组:绵毛房杜鹃、淡黄杜鹃、会东杜鹃、星毛杜鹃、裂萼杜鹃、尾叶杜鹃、毛柱杜鹃。

2.1.19、长序杜鹃亚组:牛皮杜鹃、微笑杜鹃。

2.1.20、漏斗杜鹃亚组:毛萼杜鹃、变光杜鹃、漏斗杜鹃、显萼杜鹃、喙尖杜鹃、硬毛杜鹃、少花杜鹃、多变杜鹃、刚刺杜鹃。

2.1.21、大理杜鹃亚组:腺房杜鹃、雪山杜鹃、棕背杜鹃、巴朗杜鹃、粉钟杜鹃、马尔康杜鹃、多叶杜鹃、宽钟杜鹃、锈红杜鹃、麻点杜鹃、腺蕊杜鹃、粗脉杜鹃、砾石杜鹃、丹巴杜鹃、干净杜鹃、落毛杜鹃、疏毛杜鹃、灌丛杜鹃、金江杜鹃、金顶杜鹃、短尖杜鹃、乳黄杜鹃、鲁浪杜鹃、优异杜鹃、山地杜鹃、德钦杜鹃、大炮山杜鹃、奇异杜鹃、栎叶杜鹃、波密杜鹃、甘肃杜鹃、藏南杜鹃、平卧杜鹃、矮生杜鹃、陇蜀杜鹃、毛脉杜鹃、普格杜鹃、斑叶杜鹃、太白杜鹃、卷叶杜鹃、巫山杜鹃、黄毛杜鹃、都支杜鹃、裂毛杜鹃、宽叶杜鹃、大理杜鹃、曲枝杜鹃、川滇杜鹃、理县杜鹃、白毛杜鹃、褐毛杜鹃、宏钟杜鹃、皱皮杜鹃、中甸杜鹃。

2.1.22、蜜腺杜鹃亚组:折多杜鹃、樱花杜鹃、蓝果杜鹃、杂色杜鹃、宽筒杜鹃、猴斑杜鹃、串珠杜鹃、粉果杜鹃、红萼杜鹃、大花杜鹃、蜜腺杜鹃、线裂杜鹃、多趣杜鹃、半圆叶杜鹃、铜色杜鹃。

2.1.23、圆叶杜鹃亚组:雷山杜鹃、圆叶杜鹃。

(三)、羊踯躅亚属

3.1、五花药组:羊踯躅。

(四)、毛枝杜鹃亚属:蓝灰糙毛杜鹃、常绿糙毛杜鹃、弯月杜鹃、南涧杜鹃、糙毛杜鹃、显绿杜鹃。

(五)、糙叶杜鹃亚属

5.1、帚枝杜鹃组:柳条杜鹃。

5.2、腋花杜鹃组:富源杜鹃、腋花杜鹃。

5.3、糙叶杜鹃组:粉红爆杖花、粉背碎米花、柔毛碎米花、柔毛杜鹃、糙叶杜鹃、碎米花、爆杖花。

(六)杜鹃亚属

6.1、髯花杜鹃组:髯花杜鹃、烈香杜鹃、暗紫杜鹃、美鳞杜鹃、毛喉杜鹃、异常杜鹃、毛花杜鹃、工布杜鹃、毛冠杜鹃、炉霍杜鹃、米林杜鹃、林芝杜鹃、阔叶杜鹃、樱草杜鹃、毛叶杜鹃、红背杜鹃、水仙杜鹃、毛嘴杜鹃、长管杜鹃。

6.2、杜鹃组

6.2.1、辐花杜鹃亚组:辐花杜鹃。

6.2.2黄花杜鹃亚组:黄花花杜鹃、纯黄杜鹃、隆子杜鹃、白背杜鹃、招展杜鹃、异鳞杜鹃、硫磺杜鹃。

6.2.3、茶花杜鹃亚组:茶花杜鹃。

6.2.4、弯柱杜鹃亚组:弯柱杜鹃。

6.2.5、朱砂杜鹃亚组:朱砂杜鹃、肉红杜鹃、管花杜鹃、侧花杜鹃、薄叶朱砂杜鹃、黄铃杜鹃。

6.2.6、泡泡叶亚组:泡泡叶杜鹃、凸叶杜鹃、黄花泡叶杜鹃。

6.2.7、草莓杜鹃亚组:草莓花杜鹃。

6.2.8、灰白杜鹃亚组:灰白杜鹃。

6.2.9、苍白杜鹃亚组:短花杜鹃、雅容杜鹃、桃花杜鹃、瑞丽杜鹃、苍白杜鹃。

6.2.10、亮鳞杜鹃亚组:苞叶杜鹃、亮鳞杜鹃、凸脉杜鹃、绝伦杜鹃、红棕杜鹃。

6.2.11、高山杜鹃亚组:暗叶杜鹃、班玛杜鹃、蜿蜒杜鹃、头花杜鹃、锈红杜鹃、楔叶杜鹃、毛瓣杜鹃、道孚杜鹃、陡生杜鹃、密枝杜鹃、淡黄杜鹃、果洛杜鹃、灰背杜鹃、粉紫杜鹃、隐蕊杜鹃、卓尼杜鹃、拉卜楞杜鹃、高山杜鹃、茂汶杜鹃、黄褐杜鹃、光亮杜鹃、雪层杜鹃、直枝杜鹃、多枝杜鹃、青海杜鹃、多色杜鹃、紫蓝杜鹃、刚毛杜鹃、太白杜鹃、单色杜鹃、草原杜鹃、千里香杜鹃、昭通杜鹃、毛蕊杜鹃、西固杜鹃、永宁杜鹃、玉树杜鹃、泽库杜鹃、鹧鸪杜鹃。

6.2.12、鳞腺杜鹃亚组:鳞腺杜鹃。

6.2.13、有鳞大花亚组:细枝杜鹃、树枫杜鹃、椿年杜鹃、睫毛杜鹃、睫毛萼杜鹃、香花白杜鹃、长药杜鹃、附生杜鹃、大喇叭杜鹃、翅柄杜鹃、江西杜鹃、南岭杜鹃、百合花杜鹃、大花杜鹃、线萼杜鹃、隐脉杜鹃、大萼杜鹃、冕宁杜鹃、金平林生杜鹃、木兰杜鹃、云上杜鹃、褐叶杜鹃、菱形叶杜鹃、红晕杜鹃、石峰杜鹃、大果杜鹃、白喇叭杜鹃、薄皮杜鹃、毛柄杜鹃、瓦弄杜鹃、武鸣杜鹃、少鳞杜鹃。

6.2.14、照山白亚组:短尾杜鹃、辽西杜鹃、照山白。

6.2.15、黄绿杜鹃亚组:黄药杜鹃、黄管杜鹃、一朵花杜鹃。

6.2.16、川西杜鹃亚组:树生杜鹃、宝兴杜鹃、饰石杜鹃。

6.2.17、怒江杜鹃亚组:美被杜鹃、独龙杜鹃、怒江杜鹃。

6.2.18、灰背杜鹃亚组:折萼杜鹃、疏叶杜鹃、灰被杜鹃、鲜黄杜鹃。

6.2.19、三花杜鹃亚组:问客杜鹃、紫花杜鹃、毛肋杜鹃、双被杜鹃、短梗杜鹃、秀雅杜鹃、凹叶杜鹃、大芽杜鹃、广南杜鹃、黄花杜鹃、山育杜鹃、多鳞杜鹃、基毛杜鹃、绿点杜鹃、石棉杜鹃、锈叶杜鹃、硬叶杜鹃、长毛杜鹃、三花杜鹃、康南杜鹃、西昌杜鹃、云南杜鹃、白面杜鹃。

6.2.20、单花杜鹃亚组:广口杜鹃、假单花杜鹃、矮小杜鹃、单花杜鹃。

6.3、越桔杜鹃组

6.3.1、类越桔杜鹃亚组:瘤枝杜鹃、密叶杜鹃、缺顶杜鹃、着生杜鹃、雷波杜鹃、马关杜鹃、岩谷杜鹃、越桔杜鹃。

(七)、迎红杜鹃亚属:兴安杜鹃、迎红杜鹃。

(八)、叶状苞亚属:叶状苞杜鹃。

(九)、映山红亚属

9.1、轮生叶组:丁香杜鹃、满山红、大字杜鹃。

9.2、假映山红组:大武杜鹃。

9.3、映山红组:腺花杜鹃、大关杜鹃、短鳞芽杜鹃、金萼杜鹃、龙山杜鹃、棒柱杜鹃、粗柱杜鹃、白枝杜鹃、龙岩杜鹃、子花杜鹃、河边杜鹃、贵定杜鹃、棕毛杜鹃、腺柱杜鹃、海南杜鹃、合江杜鹃、湖南杜鹃、背绒杜鹃、皋月杜鹃、素馨杜鹃、金平杜鹃、金秀杜鹃、台北杜鹃、广西杜鹃、广东杜鹃、毛花柱杜鹃、荔叶杜鹃、长尖杜鹃、长鳞芽杜鹃、忍冬杜鹃、麻栗坡杜鹃、岭南杜鹃、南边杜鹃、亮毛杜鹃、小花杜鹃、白花杜鹃、铁仔叶杜鹃、南昆杜鹃、那克哈杜鹃、南平杜鹃、钝叶杜鹃、八蕊杜鹃、砖红杜鹃、千针叶杜鹃、美艳杜鹃、锦绣杜鹃、黔阳杜鹃、淡红杜鹃、乳源杜鹃、溪畔杜鹃、台红毛杜鹃、滇红毛杜鹃、茶绒杜鹃、崖壁杜鹃、毛果杜鹃、杜鹃、蔗黄杜鹃、川南杜鹃、腊黄杜鹃、隐脉杜鹃、涧上杜鹃、大埔杜鹃、细瘦杜鹃、薄片杜鹃、鼎湖杜鹃、两广杜鹃、垂钩杜鹃、粘质杜鹃、粘芽杜鹃、阳明山杜鹃、瑶山杜鹃。

(十)、其他:长轴杜鹃。

以上物种均分布于中国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