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欲静而风不止”说的是树想要静止,但是风的力量却使它非动不可,换个角度说一般情况下在无人干涉的情况下,需要借助风的力量才能让树叶动起来,今天要介绍的植物不需要有风也能动来-跳舞草,每当音乐响起,跳舞草便跳起美丽的舞蹈,所以跳舞草也被称为无风自动草。
跳舞草别称钟萼豆、情人草、舞草、多情草、风流草,是豆科舞草属中的植物。分布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斯里兰卡、老挝、尼泊尔、缅甸、不丹、泰国、越南和菲律宾等地,我国云南、广西、贵州、福建、台湾也都有分布。一般生于丘陵旷野和灌木林中,海拔200米至1,500米的地区。
跳舞草是自然界中唯一一个能够根据声音产生反应的植物。在常温强光且无风雨时的环境下,当附近又声响时,舞草的2片侧小叶会不停地摆动,在半分钟内,每片小叶可完成椭圆形的运动1次,每叶转动达180度之后便又弹回原处,之后又再行起舞。如果光照越强或声波振动越大,运动的速度就会越快,直至晚上所有叶片下垂闭合睡眠为止。这是因为晚上光线变弱,与白天的光线有了差别和变化,跳舞草的海绵体就会自动收缩,叶子便垂了下来,紧闭而贴于枝干上。
跳舞草不停舞动的原因是舞草有声感,当它受到音量35~40分贝的歌声振荡时,海绵体也会收缩,带动小叶片翩翩起舞。此外由于其小叶柄基部的海绵体组织对光也有敏感反应的结果。每当太阳照射,温度上升,植物体内水分加速蒸发,海绵体就会膨胀,小叶也会左右摆动起来。研究表明,当外界气温达到20摄氏度以上时,舞草的侧小叶开始转动。气温上升到30摄氏度以上,它的转动最为活跃,速度也加快了许多。
此外,有关跳舞草还有一个凄美的传说,在古时西双版纳有一位美丽善良的傣族少女多依,她天生热爱舞蹈,舞技超群,出神入化。她常常在农闲之际巡回于各族村寨,为广大贫苦的老百姓表演舞蹈,舞姿极为优美。天长日久,多依名声渐起,声名远扬。后来,一个可恶的大土司带领众多家丁将多依强抢到他家,并要求多依每天为他跳舞。多依以死相抗,趁看守家丁不注意时逃出来,跳进澜沧江,自溺而亡。许多穷苦的老百姓自发组织起来打捞了多依的尸体,并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后来,多依的坟上就长出了一种漂亮的小草,每当音乐响起,它便和节而舞,所以人们都称它为“跳舞草”,并认为是多依的化身。
尽管跳舞草非常奇特,但其发现历史并不久远,而且,跳舞草的自然授粉率极低,仅为2%-5%,野生种已经濒危。不过,随着人工培植的发展,可以通过人工授粉,使其结果率提高五倍以上。但是我们还是要保护野外植物,保护大自然也就是保护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