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叶针茅 拉丁学名:StipalessingianaTrin.&Rupr.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木兰纲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属:针茅属 种:细叶针茅 命名者及年代:Trin.etRupr.,1842 国际濒危等级:无危(LC)。
细叶针茅(StipalessingianaTrin.&Rupr.)是禾本科、为针茅属多年生密丛草本植物。须根坚韧。秆高可达60厘米,平滑无毛,基部宿存枯叶鞘,叶片端钝,缘具睫毛,叶片细,圆锥花序狭窄,基部常被顶生叶鞘所包,小穗草黄色;颖近等长,具长尖,外稃背面下部密被散生毛,向上渐稀疏,密被柔毛,芒两回膝曲扭转,芒针弯曲,内稃与外稃近等长,花药黄色,5-7月开花结果。
细叶针茅分布于中国新疆。高加索西部、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及伊朗北部也有分布。常生于海拔800-1300米的石质低山或山麓地带。
草原地区放牧场和刈草场的一种优良饲草。细叶针茅为观叶类植物,植株低矮的观赏草,适合作为前景植物或者色彩植物进行配置,用于花境收边,同时也可以根据花境的四季需求。
一、细叶针茅的形态特征
细叶针茅是多年生密丛草本。叶有基生叶与秆生叶之分,须根坚韧。秆高30-60厘米,平滑无毛,具2-3节,基部宿存枯叶鞘。叶鞘平滑或于边缘具细刺毛,长于节间;叶片端钝,缘具睫毛,基生者长0.2-0.5毫米,秆生者长1-2毫米,先端有时2裂;叶片细,基生叶为秆高1/2或2/3。
细叶针茅是圆锥花序狭窄,基部常被顶生叶鞘所包,长10-15毫米;小穗草黄色;颖近等长,长2-2.2厘米,具长尖,3-5脉;外稃长8-10毫米,背面下部密被散生毛,向上渐稀疏,基盘尖锐,长约2毫米,密被柔毛,芒两回膝曲扭转,第一芒柱长2-3厘米,第二芒柱长1-1.5厘米,芒针弯曲,长8-15厘米,具长2-3毫米的羽状毛;内稃与外稃近等长,具2脉;花药黄色,长3-4毫米。
二、细叶针茅的生长环境
细叶针茅为中旱生禾草,典型的草原草地植物。它的生态幅度较窄,一般生长在海拔1200-1700米山地较陡的大阳坡,土壤为暗栗钙土,地表有机质较厚,保水性能也强,细叶针茅不耐干旱。细叶针茅所处的草地类型,一般有两个:一是金丝桃叶绣线菊型,一是细叶针茅+新疆亚菊+全叶青兰型。金丝桃叶绣线菊型草地主要伴生种有羊、猫尾草、落草、草原苔草,长根马先蒿,这类草地草层高31-570米,覆盖度43-61%,产干草600-930千克/公顷。细叶针茅+沟羊茅+新疆亚菊型,处在前者的下段,主要伴生种有草原苔草,针茅,新疆针茅。这个类型主要以禾草为主,产量和盖度略高于前一类型,但牧草种类比较少。以草地产量,质量来讲,均属二等七级草地。;细叶针茅生长发育快,再生能力强,对水分的要求也较敏感,在雨水稍多的年份,生长特别旺盛。
三、细叶针茅的分布范围
细叶针茅分布于中国新疆北坡;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高加索西部、西伯利亚、伊朗北部也有分布。
四、细叶针茅的生长习性
细叶针茅以秆细、叶卷、生育期短的特点,在初夏很快地完成了生活史,来适应外界的干旱气候。细叶针茅的生育期较短,4月中旬返青,5月中旬抽穗,6月中旬成熟。种子成熟后叶片仍保持绿色。
五、细叶针茅的主要价值
1、饲用:细叶针茅为中等饲用价值牧草。细叶针茅的特点是,早春返青稍晚,在山地草原中有一定的比例,由于具株高叶茂,草质较好,冬季保留完整、一年四季耐牧的特点,在大雪覆盖下放牧意义更大。在化学成分中,粗蛋白质较丰富,拔节期为16.71%.但此后迅即降低,到种子乳熟后降为5%,粗脂肪含量偏低;适口性好,不论青草或干草,各种牲畜均采食,马最喜食,牛和羊喜食,骆驼和山羊乐食。牲畜放牧以细叶针茅为主的草地后,抓膘促乳很快。细叶针茅的花序,大部露出叶鞘,种子成熟后,遇风摆动,相互冲撞,芒针从外稃脱落,在春秋放牧时,—对绵羊的危害不大。
2、观赏:从观赏部位看,细叶针茅为观叶类;在应用中可以根据不同观赏需求进行合理搭配栽植,以延长花境的整体观赏价值和景观效果,形成立体景观。细叶针茅植株低矮的观赏草,适合作为前景植物或者色彩植物进行配置,用于花境收边,同时也可以根据花境的四季需求,更换时令低矮的观花地被植物,丰富整个花境的色彩。
六、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无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