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花海桐

   2021-11-28 苗业网佚名549
核心提示:聚花海桐拉丁学名:PittosporumbalansaeDC.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桔梗目科:海桐花科属:海桐花属种:聚花海桐。聚花海桐(学名:PittosporumbalansaeDC.)是海桐花科海桐花属植物,常绿灌木,嫩枝被褐色柔毛,不久变秃净。叶簇生于枝顶,呈对生或轮生状,两年生,薄革质,矩圆形,长6-11厘米,宽2-4厘米。采用播种或扦插繁殖,以播种繁殖为主。分布于广东(海南岛)、广西西南部。聚花海桐生长于海拔780米以上的山谷密林。一、聚花海桐的形态特征常绿灌木,嫩枝被褐

聚花海桐    拉丁学名:PittosporumbalansaeDC.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桔梗目    科:海桐花科    属:海桐花属    种:聚花海桐。

聚花海桐(学名:PittosporumbalansaeDC.)是海桐花科海桐花属植物,常绿灌木,嫩枝被褐色柔毛,不久变秃净。叶簇生于枝顶,呈对生或轮生状,两年生,薄革质,矩圆形,长6-11厘米,宽2-4厘米。采用播种或扦插繁殖,以播种繁殖为主。分布于广东(海南岛)、广西西南部。聚花海桐生长于海拔780米以上的山谷密林。

一、聚花海桐的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嫩枝被褐色柔毛,不久变秃净。叶簇生于枝顶,呈对生或轮生状,两年生,薄革质,矩圆形,长6-11厘米,宽2-4厘米;先端尖锐,尖头钝,基部楔形;上面绿色,发亮,下面初时被柔毛,以后变秃净;侧脉6-7对,靠近边缘2-3毫米处相结合,在上面不明显,在下面略突起,网脉不明显,边缘平展;叶柄长5-15毫米,初时有柔毛,以后变秃净。伞形花序单独或2-3枝簇生于枝顶叶腋内,每个花序有花3-9朵,花序柄长1-1.5厘米,被褐色柔毛,或有时缺花序柄,花梗短,长2-5毫米,被柔毛;苞片狭窄披针形,比萼片稍短;萼片披针形,长5-6毫米,被短柔毛;花瓣长8毫米,白色或淡黄色;雄蕊长6毫米;子房被毛,心皮2个,侧膜胎座2个,每个胎座有胚珠4个。蒴果扁椭圆形,长1.4-1.7厘米,2片裂开,果片薄,胎座位于果片中部到基部;种子8个,长4-5毫米,种柄长1.5毫米。

枝叶幼时被柔毛,叶矩圆形,伞形花序有短花序柄,花梗短,花朵密集,萼片披针形,长5-6毫米被毛,子房被毛,2片,蒴果长1.5厘米,椭圆形,种子8个。

二、聚花海桐的生长环境及分布

1、生长环境:聚花海桐生长于海拔780米以上的山谷密林。

2、分布范围:聚花海桐分布于广东(海南岛)、广西西南部;亦见于越南。

三、聚花海桐的经济价值与用途

树冠球形,枝叶繁茂,叶色浓绿,有光泽,花洁白芳香,适做行道树、园林树,种于庭园、校园、公园等处,可单植、列植和群植。

四、聚花海桐的繁殖技术

采用播种或扦插繁殖,以播种繁殖为主。10-11月种子成熟,采成熟种子用草木灰拌搓脱粒。种子较细小,出种率为25%。条播,播于湿沙床,保持沙床湿润。待幼苗长高至10cm,翌年4月可转入大田培育,株行距60cmx60cm。加强幼苗管理,待苗木长高至40em摘顶,经常修剪,培育良好冠形。苗木生长快,2-3年苗可出圃用于园林工程。

1、褐毛海桐

灌木或小乔木。花期2-4月;果期8-11月。产于东方、昌江。生于森林、灌木丛、石灰岩和砂岩地区,很少见。分布于中国海南、广东。

2、光叶海桐

灌木。花期4-5月;果期秋后。海南有分布记录。生于低海拔山地疏林中,很少见。分布于中国华南以及湖南、贵州、四川,越南也有分布。

3、台琼海桐

乔木或灌木。花期5-11月;果期10-12月。产于三亚、乐东、东方、昌江、五指山、保亭、万宁、儋州、文昌。生于低海拔林中,常见。分布于中国华南以及台湾。越南也有分布。

五、海桐花属

(一)、基生胎座组

1、圆锥花系:大叶海桐、短萼海桐、牛耳枫叶海桐、滇西海桐、羊脆木、广西海桐、滇藏海桐、圆锥海桐、波叶海桐、荚蒾叶海桐。

2、伞形花系:聚花海桐、褐毛海桐、异叶海桐、昆明海桐、薄萼海桐、贫脉海桐、卵果海桐、扁片海桐、秀丽海桐、石生海桐、薄片海桐、四子海桐、崖花子、管花海桐。

(二)、海桐组

皱叶海桐、密脉海桐、突肋海桐、光叶海桐、小柄果海桐、海金子、贵州海桐、峨眉海桐、小果海桐、小叶海桐、少花海桐、全秃海桐、缝线海桐、柄果海桐、厚圆果海桐、尖萼海桐、海桐、棱果海桐、木果海桐。以上物种均分布于中国。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